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要求功能和形态兼顾,而且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疾患,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皮片移植、岛状或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修复等。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也是整形外科医师最基本的技能,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康复是整形外科护理最常见的工作。现就我科2001年-2005年治疗的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面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术后 外科护理 整形外科医师 游离皮瓣移植 皮片移植
  • 简介:摘要: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护理是面部整形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就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护理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伤口清洁、敷料更换、药物使用、饮食调整以及定期复诊等方面。

  • 标签: 面部软组织 缺损修复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术后乳房缺损修复方法。方法研究分析相关文献,进而对乳腺肿瘤术后乳房缺损修复方法以及其优缺点就行分析。结果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乳房缺损修复方法可以有效安全的治愈患者乳房上的缺损。结论乳腺肿瘤术后乳房缺损修复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缺损 修复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舌癌根治术后缺损修复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舌癌根治术后缺损修复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2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除3例发生并发症经及时处理痊愈外,其余均临床康复出院。[结论]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前指导,是保证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基础,也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舌肿瘤 舌癌根治术 舌缺损修复 护理
  • 简介:我院于2003年6月收治1例左手因梳棉机绞伤患者,食指Ⅳ°缺损,拇、环指指腹缺损,中指掌侧皮肤缺损,利用四块游离组织一期修复获得成功,现将其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游离组织 手术修复 手指缺损 护理措施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进行分析。结果修复术式中,颈阔肌瓣修复术采用最多,共17例;前臂皮瓣修复术采用最少,仅1例。术后38例皮瓣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受区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对患者的外形及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修复术
  • 简介:报道了53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术围术期护理情况.认为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术后变化的训练和术后游离皮瓣监护、负压引流护理等对协助该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强调消除一切潜在的不利于皮瓣成活的因素是护理的中心工作.

  • 标签: 口腔癌 根治术 组织缺损 修复 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上颌窦癌、上颌牙龈癌、软腭癌患者行上颌病灶扩大切出术,同期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组织,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皮瓣最小4.0cm×10.0cm,最大6.0cm×12.0cm。结果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过坏死组织切除后,二期愈合。随访3~18个月。所有病例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面部外形较满意。结论颏下岛状肌皮瓣适合同期修复上颌组织缺损,疗效良好。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上颌恶性肿瘤 修复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术后患者的肩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2例,年龄35~74岁,记录皮瓣面积、分型、供区切口是否裂开和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情况。并应用快速上肢功能障碍简式评分表(quick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Quick-DASH)对符合纳入肩部、上肢临床功能评价标准的43例患者进行评价,对比锁骨型和肩峰型皮瓣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情况,并选取43例中同期行双侧颈部淋巴清扫的患者30例,供区(观察组)和对侧(对照组)进行双侧对比评价。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获取锁骨上皮瓣面积(4~10)cm×(10~18)cm,3例(5%)患者供区缺损宽度为8~10 cm,无法直接拉拢缝合,制取局部皮瓣修复肩部缺损,其他病例均直接缝合;3例(5%)患者术后肩峰区切口裂开,局部换药2周后愈合。随访时间为6~43(27±1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外形不满意。43例患者中锁骨型28例(65%),肩峰型15例(35%);肩峰型运动能力值、Quick-DASH值均高于锁骨型[(14.4±4.7)分比(11.8±3.1)分,t=2.105,P=0.048;(16.9±11.6)分比(12.2±7.1)分,t=2.284,P=0.033]。30例同期行双侧颈部淋巴清扫的患者,观察组运动能力值、局部症状值及Quick-DASH值均高于对侧对照组[运动能力值:(13.4±5.8)分比(9.8±4.2)分,t=3.024,P=0.004;局部症状值:(4.1±1.0)分比(3.4±1.0)分,t=2.537,P=0.014;Quick-DASH值:(15.6±14.7)分比(5.2±11.1)分,t=3.106,P=0.003]。结论锁骨上皮瓣术后存在肩功能障碍,且与皮瓣分型相关。

  • 标签: 外科皮瓣 锁骨上动脉 Quick-DASH 供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果62例面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成活良好、美观,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通过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结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 标签: 皮瓣 面部 基底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癌扩大切除后舌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舌癌扩大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改良前臂皮瓣同期游离移植修复因舌癌行扩大根治切除术后的舌缺损。结果前臂皮瓣全部成活,患侧颌面形态和舌外形恢复满意,舌动度较好,语音较清晰。结论改良前臂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制备容易,组织量较丰富,具有较广的适应证,是舌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皮瓣修复 舌癌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特点及技巧、手术适应证、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前臂皮瓣、腓骨皮瓣和腹直肌皮瓣游离移植方法对21例口腔颌面部术后软硬组织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观察2-22个月,组织瓣存活19例,功能良好,外形满意;失败2例。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修复 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皮瓣即时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1月到2022年2月到我院科应用皮瓣即时修复口腔癌术组织缺损的患者60例,按人数将患者平均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用统计学工具计算对比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皮瓣组织成活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皮瓣组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护理用于应对口腔癌患者的术后问题,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效果 皮瓣即时修复 口腔癌
  • 简介:9例前颅底缺损15~60mm者有8例做了骨修复,  在8例颅底重建手术结果中,其中8例做了颅底重建

  • 标签: 修复技术 缺损修复 颅底缺损
  • 简介:摘要指甲和甲床是指端的重要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美学功能;指甲和甲床的损伤会对手指的功能和外形产生损害;对于甲床的损伤,应该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本文就指甲和甲床的生理功能、甲床损伤的分型、疗效评定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床缺损 指甲 修复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鼻缺损修复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皮肤移植法鼻缺损修复术适应证1.外鼻皮肤缺失但皮下组织良好(如鼻皮肤挫伤、肿瘤切除术后)。2.缺损面积小(<3cm2)。

  • 标签: 鼻缺损修复术 整形
  • 简介:摘要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是重度组织缺损修复的必要保障。文中所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移植 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9例膝部肉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病理分类滑膜肉瘤3例,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纤维肉瘤2例。广泛切除术后创面均伴软组织缺损缺损大小10cm×7cm~16cm×10cm。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皮瓣,逆行修复缺损。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臃肿,功能良好;局部无复发。结论以腓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用于修复膝部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腿前外侧皮瓣浅动脉组织缺损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侧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分类及修复重建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进行了面侧区相关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创面修复的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32~68岁。根据有无骨性支架(上、下颌骨区段性)的缺失,将复杂缺损创面分为2类,面侧区软组织洞穿性缺损(5例)和面侧区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性支撑缺损(13例)。皮瓣选择方面前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后者选择游离腓骨肌皮瓣(3例)、游离腓骨肌皮瓣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6例)和嵌合髂骨的游离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4例)修复。结果所有病例的修复皮瓣均存活。2例患者术后发生口底瘘,换药后伤口二期愈合。所有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术后1年随访评估,达到面容对称面侧术区饱满者14例,张口度达3横指者10例。随访36~50个月,6例患者死亡,总体3年生存率66.7%。结论面侧区肿瘤术后以有无骨性支架缺失进行创面分类有利于整体修复设计,恢复面部轮廓支架,有效充填死腔,保持残留咬合关系。骨瓣联合软组织瓣的多瓣联合修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修复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面侧区 缺损 游离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