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及T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且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然后对患者的胃癌进行及T分期,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其准确率。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被多层螺旋CT检查明确,检出率为100%,均属于腺癌。多层螺旋CT术前的总准确率为92.0%,T分期总准确率为80.0%,其中T3和T4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T1和T2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及T分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多层螺旋CT 分型 T 分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8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和T分期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徳国西门子公司MACNETOMVerio3.0T磁共振,对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3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一周采取美国通用电气公司64排128层LightSpeedVCT平扫以及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经多平面重组图像处理。观察患者术后病理,对照来比较和评价其准确率2。结果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检查结合MRI技术对于进展期的胃癌检出率为100%,以MDCT临床T2期诊断可以看出其灵敏度为63.11%,特异度88.11%,准确度为77.67%,阳性预测值为67.12%,阴性预测值84.12%。结论多层螺旋CT双增强扫描与MRI联合技术对于进展期胃癌术前与T分期准确率较高,值得作为胃癌术前常规检查项目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进展期胃癌 T分期 术前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粘膜下肌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我科的拟诊为子宫粘膜下肌瘤、择期手术治疗且尚未行宫腔镜或MRI等术前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HS检查对肌瘤,观察组采取3D-TVS,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两者诊断率差异。结果10个0子宫黏膜下肌瘤,3D-TVS及HS检查均能准确,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为100%。观察组有12个I子宫黏膜下肌瘤,3D-TVS检查准确11个,将1个I误诊为Ⅱ;对照组HS检查准确9个,将2个I误诊为Ⅱ。观察组18个Ⅱ子宫黏膜下肌瘤,3D-TVS检查准确17个,1个Ⅱ误分为I;HS检查准确16个,将3个Ⅱ误分为I。两组患者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3D-TVS术前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无异,前者操作更简便、微创,可为临床增加新的术前诊断手段,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 标签: 三维超声 粘膜下腺瘤 分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和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患者于术前1周内给予东芝CT平扫以及双期(静脉期、动脉期)增强扫描,同时给予多平面重组图像后处理,选择年资较高的腹部放射学医师两名来进行术前CT和T分期,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准确率进行评价。结果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结合多平面重组图像后处理,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检出率高达100.0%,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大体和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0%和76.0%,T3期和T4期的胃癌CT分析准确率显著高于T1期和T2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结合多平面重组图像后处理,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前和T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将其当成胃癌患者的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能让胃癌局部侵犯的术前分期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进展期胃癌 术前分型 T分期 应用价值
  • 简介:形是20世纪才开始研究的几何图形,它的每一部和整体都相似,更宜于刻画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并探究下列问题。

  • 标签: 分型探究题 课程标准 初中 试题解析 数学
  • 作者: 方艺 张玉晶 李鼐 凌逸虹 周志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uren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术前放化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2019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中心Ⅲ期研究中98例患者,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Lauren并完成术前放化疗(CRT,46例)或术前化疗(ChT,52例)以及根治手术。分析术前治疗后肿瘤消退分级(NCCN-TRG0-3)、转移淋巴结分期(ypN0-3期)与患者Lauren的相关性。病理反应良好(FPR)定义为同时达到TRG0-2和ypN0。结果CRT组中肠患者比非肠患者有较高的ypN0率(OR=6.8,95%CI为1.8~25.0,P=0.004)和FPR率(OR=8.0,95%CI为2.2~29.9,P=0.002),而ChT组中Lauren则与病理反应无关(P>0.05)。肠患者中接受术前放化疗患者的病理消退反应率均显著高于术前化疗患者(TRG0-2P=0.033;ypN0P<0.001;FPR P<0.001),而非肠患者的术后病理反应则与术前治疗方式无关(P>0.05)。结论Lauren有可能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放化疗疗效良好的预测因子,并可借以选择、优化术前治疗方式。

  • 标签: 胃肿瘤/术前放化疗法 Lauren分型 肿瘤消退分级 淋巴结分期 病理反应良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的FAB与免疫学分的相互关系,分析并确立免疫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依据FAB初诊的72例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FCM)的免疫,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在40例经FAB诊断为AML的病例中,有38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与免疫表型相符合。2.28例FAB诊断为ALL的病例中,通过免疫表型的分析检测可明确的区分为T-ALL(9例)和B-ALL(18例)以及T、B混合ALL(1例)。结论比较FAB与免疫学分,在AML中白血病抗原表达的专一性不如ALL强,不如细胞学直观、仔细;在ALL中,免疫学分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FAB分型 免疫学分型
  • 简介:摘要胃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对该病进行详尽的辨证,是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的基础,对临床大有裨益。

  • 标签: 胃痛 辨证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对成型圆桶形塑料容器难以获得均匀壁厚的问题,给出了实用模具结构.在分析储液塑料容器工艺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模具各系统及成型零件的设计,并论述了模具的工作过程.

  • 标签: 双分型面 注射模 定距分型机构 设计 注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1例,女31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9~80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肝癌患者CTC检出及微血管侵犯情况。(3)CTC检测结果与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最佳截断值。(4)影响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分析。(5)不同间质循环肿瘤细胞(M-CTC)计数的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风险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情况:10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局部肝切除17例、肝段切除43例、肝叶切除22例、半肝切除13例、扩大半肝切除7例。10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35(147,293)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10,500)mL。(2)肝癌患者CTC检出及微血管侵犯情况:102例患者中,上皮循环肿瘤细胞(E-CTC)、混合循环肿瘤细胞(H-CTC)、M-CTC、3类循环肿瘤细胞总数(T-CTC)计数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36、86、30、89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40例微血管侵犯阳性,62例微血管侵犯阴性。40例微血管侵犯阳性患者中,E-CTC、H-CTC、M-CTC、T-CTC计数分别为0(0,1)、4(2,5)、1(0,2)、5(3,8)个/5 mL,62例微血管侵犯阴性患者中,上述指标分别为0(0,1)、3(1,5)、0(0,0)、3(2,6)个/5 mL,两类患者M-CTC、T-CTC计数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3,-2.96,P<0.05)。(3)CTC检测结果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最佳截断值:采用ROC曲线确定M-CTC计数、T-CTC计数在肝癌微血管侵犯风险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个/5 mL、4个/5 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5%可信区间(CI)为0.60~0.81,P<0.05]、0.67(95%CI为0.57~0.78,P<0.05),特异度分别为75.8%、60.0%,灵敏度分别为62.9%、72.5%。(4)影响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甲胎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肿瘤边缘、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M-CTC计数、T-CTC计数是影响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优势比=3.13,0.43,4.92,5.65,2.54,2.93,8.25,4.47,95%CI为1.34~7.33,0.19~0.98,2.09~11.58,2.35~13.63,1.13~5.75,1.27~6.74,3.13~21.75,1.88~10.6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M-CTC计数≥1个/5 mL是影响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97,4.14,4.36,95%CI为1.01~8.70,1.14~15.02,1.36~13.97,P<0.05)。(5)不同M-CTC计数的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依据M-CTC计数的最佳截断值,将102例肝癌患者分为30例高M-CTC(M-CTC计数≥1个/5 mL)和72例低M-CTC(M-CTC计数<1个/5 mL)。30例高M-CTC患者肝炎、甲胎蛋白>400 μ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5 U/L、肿瘤边缘不规则、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微血管侵犯阳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2、17、13、21、18、16、22例;72例低M-CTC患者上述指标例数分别为35、18、48、26、25、21、18例,两类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5,9.42,4.80,9.79,5.55,5.35,20.75,P<0.05)。结论外周CTC上皮-间质亚型可用于术前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M-CTC计数≥1个/5 mL是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微血管侵犯 循环肿瘤细胞 预测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病理及低场MRI的关系。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经手术证实,并做MRI检查的子宫肌瘤病例25例,扫描机器是0.35T永磁SIEMENSC!扫描系统。结果普通17例,占68%,细胞5例,占20%,退变型3例。占12%。MRI符合率88%。结论子宫肌瘤的MRI表现能客观反应肌瘤的病理

  • 标签: 子宫肌瘤 病理分型 低场MRI表现
  • 简介:摘要黏液为胃的早期胃癌具有内镜下易漏诊、病理诊断难、鉴别困难等特点。随着对胃肿瘤认识的加深,临床上逐渐发现了一些未能分类的胃早期胃癌。本文报道了1例较为特殊的近端胃早期分化腺癌,肿瘤长在正常黏膜表面,模拟小凹上皮分化,并伴随模拟胃底腺分化,最终经3家省级医院病理科讨论后考虑为未能分类的胃早期胃癌。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黏液分型 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