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赵兰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  山东济南  250002)  【摘  要】目的:探究脑梗塞继发癫痫的发病机制、类型、梗塞部位等的关系。方法:抽取2010~2015年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脑梗塞继发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本组患者中癫痫的发生情况和采取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1年内发生癫痫的38例,占79.2%;梗塞部位主要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32例),占66.7%;针对患者的癫痫进行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的有40例,占80.0%,有8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结论:脑梗塞继发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大多数在1年内就出现癫痫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工作,缓解患者的不适情况,并且还要注意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为患者减轻痛苦。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塞癫痫患者发作类型与脑电图特点和临床关系等进行探讨。方法对64被确诊为脑梗塞癫痫患者脑电图和临床加以分析。结果脑梗塞癫痫早期发作占68.7%,强直阵挛发作是脑梗塞癫痫主要发作类型;31.2%为迟发性发作,其中又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发作类型。病灶部位与脑梗塞癫痫关系密切。普遍性慢活动基础上局限性满活动明显以及痫样放电是早期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痫样放电是迟发性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结论脑电图从临床上看,不管是对脑梗塞癫痫诊断,还是对癫痫灶定位方面都具有相关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继发癫痫 发作类型 脑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方法观察48急性脑梗塞患者药物溶栓治疗过程。结果48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其中15基本治愈,17有显著进步,12进步,3无变化。结论药物溶栓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窗、血栓大小、阻塞部位、药物剂量、给药方式、脑梗死类型、血管阻塞程度等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 脑梗塞 尿激酶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癫痫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1月~20121月我院收治急性脑血管病癫痫18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早发型癫痫13,占72.2%;晚发型癫痫5,占27.7%。其中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8(44.4%),单纯部分性发作633.3%),复杂部分性发作3(16.6%),癫痫持续状态1(5.56%)。出血性疾病11(61.1%),其中脑叶出血6(54.5%);缺血性疾病7(38.9%),其中脑叶梗死5(71.4%)。18患者,治愈17,占94.4%治愈,死亡1,占,5.6%。结论癫痫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控制发作和综合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继发癫痫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8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优质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优质护理前后入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护理后NIHSS评分水平明显下降,Barthel评分水平明显提升,(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脑梗塞 老年患者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照组进一步了解脑梗塞I临床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92%。结论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好。

  • 标签: 脑梗塞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 作者: 张惠婷 朱晓丽 姜月 覃惠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护理部,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症状困扰发生状况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6—7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就诊,初次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并在该院进行手术80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D.Anderson症状调查量表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症状困扰状况。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症状分量表得分分别为(1.23±1.04)、(3.20±1.54)、(3.09±1.27)、(1.10±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0,P<0.01),困扰分量表得分分别为(1.49±1.63)、(4.24±2.30)、(3.08±1.86)、(0.98±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01,P<0.01)。乳腺癌患者症状困扰程度于术后3个月时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直至术后1时低于术前水平。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至术后1症状困扰程度为轻度至中度,患者症状困扰程度于术后3个月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直至术后1时低于术前水平。患者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症状困扰问题,这提示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不同时期因疾病或治疗引起不良反应进行管理。

  • 标签: 乳腺肿瘤 症状困扰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性惊厥发作患儿3癫痫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2月至2018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收治110热性惊厥发作患儿病历资料。所有患儿均随访3,按3癫痫与否分为癫痫组与非癫痫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感染指标情况,分析热性惊厥发作患儿癫痫影响因素。结果110患儿癫痫29(26.36%),未癫痫者81(73.64%)。癫痫患儿强直-阵挛发作12,复杂部分发作9,失神发作3全身发作5癫痫组患儿年龄≤2者、有癫痫家族史者、脑电图异常者、复杂型惊厥发作者、首次发作24 h内惊厥2次以上者及发作时体温39 ℃~40 ℃者占比均多于未癫痫组(P均<0.05);癫痫组血降钙素原及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3.06±0.85)μg/L、(862.54±104.72)ng/L]均高于未癫痫组[(2.19±0.74)μg/L、(641.35±93.51)ng/L],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惊厥类型、脑电图结果、血降钙素原水平、癫痫家族史、首次发作24 h内惊厥次数是热性惊厥发作患儿癫痫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2、有癫痫家族史、脑电图异常、复杂型惊厥、首次发作24 h内惊厥2次以上及血降钙素原水平异常增高均为热性惊厥发作患儿3癫痫影响因素。

  • 标签: 热性惊厥 儿童 继发癫痫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41月份到201412月份接收70以上老年脑梗塞患者80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SAS分值以及SDS分值改善情况比较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满意度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值得普及。

  • 标签: 老年 脑梗塞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解脑梗塞合并癫痫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468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患者确诊为脑梗塞合并癫痫,其中大面积脑梗塞22,脑叶梗塞13,其他部位梗塞.结果全面发作占22,部分发作14,其他形式发作5;脑电图异31,正常10.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早发型癫痫占8%,颞叶梗塞患者复杂部分性癫痫占38.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梗塞部位靠近皮层,梗塞发作与梗塞位置有关,脑叶梗塞更易合并癫痫发作,且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脑电图异常率高.大面积脑梗塞和脑叶梗塞患者易并发癫痫,癫痫发作类型不定,治疗方法也不同.但积极治疗后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及改善临床症状.关键词脑梗塞;癫痫;观察分析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21-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130急性脑梗塞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早期康复)65,对照组(7d开始康复)65。治疗组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停止进展后,立即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d后,且头颅CT提示脑梗死周围水肿区处于吸收消退才开始康复治疗。两组患者饮食及其他如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方案完全相同。观察治疗3个月后,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差异, 并观察患者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病情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3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对照组降低, 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生活能力提高。结论:脑梗塞急性早期进行科学康复治疗安全性高,且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期 早期康复 疗效
  • 简介:摘要加强住院期间脑梗塞患者健康教育,为患者出院后健康生活和康复训练打下了基础。通过对47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之了解了该病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预防及促进康复常见知识。使脑梗塞患者改变了过去不良生活习惯,促进了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进行锻炼,减少了复发率和致残率发生,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住院期间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护理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1月-12月收治64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2)与对照组(3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予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脑梗塞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与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32脑梗塞患者护理之后总有效率与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护理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期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索老年腔矽性脑梗塞病因、表现与治疗及预后关系。方法对48患者病史、梗塞病灶数进行分类,对治疗及预后分析。结果梗塞病灶数目为每2~12个不等,平均4.1个,表现以头晕,单侧肢体肌力下降为主,预后相对好,治疗越及时,后遗症越少越轻。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塞多为多发,常合并或导致不同程度脑萎缩,确诊依赖头颅CT或MRI。防治知识普及对早期诊治,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必要。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临床分析 老年 预后分析 肢体肌力下降 病灶数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70以上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0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100(20123月-20153月),分为2组(随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2组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梗塞患者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脑梗塞 护理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脑梗塞恢复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脑梗塞患者恢复效果,将在本次研究开展对照实验,比较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恢复患者护理应用效果。本次实验内共计选取研究对象310,均为脑梗塞恢复患者,符合参与条件,采用“摸球法”分组,其中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另一组命名为对照组,继续实施常规护理,每组155,比较其疗效。结果:从两组疗效分析看,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2、14治疗无效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71%、90.96%,观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也对两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护理后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恢复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有助于减轻功能障碍、促进康复,同时还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塞 恢复期 康复护理 疗效 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4月—20144月脑梗塞患者130,随机分为2组,每组65,分别予以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轻度依赖89.2%高于对照组,完全依赖0低于对照组,观察患者及家属总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脑梗塞恢复患者临床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梗塞恢复期 综合康复护理 传统护理法 临床效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