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异物钳在大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大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用食道异物钳取出。结果30例均获成功。1次钳取异物成功率为534%,2次钳取异物成功率为333%,3~5次钳取异物成功率为133%。无窒息性异物变位所致死亡或气管、支气管壁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食道异物钳可使术者更易取出大型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提高了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食道异物钳 异物
  • 简介:摘要机械专业近期执行了安全壳打压所涉及内漏阀门的消缺工作,及消防系统的查漏消缺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实践,改变了作者对异物管理的看法,即以前仅仅站在维修的角度从现场就地出发进行异物管理,转变为异物管理贯穿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等全过程。通过对照INPO07-008February2011防异物控制导则,认识到异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全寿期管理。下面作者结合近期的实践及INPO07-008February2011防异物控制导则,谈一谈机械专业的防异物管理。其中有一些是对设计、安装的建议,其余的是需要机械检修工作者去执行、去实践的。

  • 标签: 机械专业 阀门 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角膜异物患者各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角膜异物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规律。方法:对 928例角膜异物病人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女 =22.81:1,左眼:右眼 =1.30: 1; 20—40岁 占 人群发病人数的

  • 标签: 角膜 角膜异物 预防
  • 简介:用有限时域差分方法(FDTD)对比研究了下列二维光子晶体的带隙:第1组,半径r=0.2μm圆柱,折射率n=4,晶格常数a=0.4μm;第2组,半径为r=0.2μm圆柱,折射率n=4,晶格常数a=0.6μm;第3组,内半径r1=0.1μm,外半径r2=0.2μm,折射率n=4,晶格常数a=0.4μm;第4组,内半径r1=0.1μm,外半径r2=0.2μm,折射率n=4,晶格常数a=0.6μm,并且对每一组光子晶体进行挖孔操作,然后比较不同填充率对光子晶体材料的带隙的影响,以及同种材料和结构、挖孔对带隙的影响。对于紧密排列的二维光子晶体,挖孔会使带隙向长波方向移动;对于填充率小的光子晶体,或者环形柱二维光子晶体,中间挖孔不影响带隙的范围。

  • 标签: 光子晶体 FDTD 带隙 二维 填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8例高度近视眼患者,均采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均在患者术之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时再次检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跟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状态明显较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的各时间段屈光度与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植入式隐形眼镜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因进食有哽噎感半月余入院。患者自诉半月前因吃鱼后出现进食有哽噎感,后在当地卫生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患者仍觉咽喉部有异物感,进食时有异物阻塞感伴放射至右侧胸背部疼痛,于近10天来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咳黄色脓痰,有臭味,每日痰大约20ml,近3天来患者每日下午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8.2℃,持续数小时后体温降至正常,遂来我院就诊,被收至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既往患者有血吸虫病史30余年,

  • 标签: 食管异物 穿孔 外科手术
  • 简介:闪烁体是探测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材料,对系统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应用中由于全内反射作用,导致大量闪烁光子被限制在晶体内部,无法出射,阻碍了探测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光子晶体是一种典型的微纳结构材料,可以实现对闪烁发光的调控,提高闪烁体的光输出效率,控制发光的方向性.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光子晶体闪烁体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光子晶体调控闪烁发光的基本原理、光子晶体闪烁体的制备技术、光子晶体闪烁体提高探测系统能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方法.

  • 标签: 闪烁体 光子晶体 光提取 时间分辨率 能量分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异物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01的128例食道异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资料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112例。好转6例,住院时间2-10天,发生并发症24例。结论食道异物应尽早就诊并及时取出异物,否则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食道异物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激光电网异物清除仪的广泛使用将成为现实,文章采用最新研制的远程激光电网异物清除仪对常见的电网异物进行试验研究,利用激光瞬间高能量,可以快速去除高压线大多数常见异物,并不会对高压线有任何损伤,验证了激光对电网异物清除的可行性,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 标签: 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激光 远程清除 电网异物
  • 简介:摘要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钝化一直是设计和优化的重中之重。从早期的仅有背电场钝化,到正面氮化硅钝化,再到背面引入诸如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介质层的钝化局部开孔接触的PERC/PERL设计。

  • 标签: 背钝化 电性能
  • 简介:研究了一维光子晶体的重合单元数对其透射系数与波长的关系的影响,发现当重合单元数较少时,重合数量对单元内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较小且厚度较小的一维光子晶体的透射特性影响较大。这对于全面了解一维光子晶体的特性及一维光子晶体的应用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一维光子晶体 特征矩阵 透射系数与波长的关系 重合单元数 禁带 光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发生中央拱高时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内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100名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前记录前房角色素分级并通过房角镜检查房角,并测量前房容积以及前房角的宽度,分别以ACV和ACA表示。手术治疗完成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继续测量ACV、ACA以及中央拱高,同时对前房角色素分级进行记录,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ACV、ACA以及中央拱高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拱高为(512.23±115.43)μm、(506.86±112.21)μm、(502.21±105.12)μm;ACA减少量为(13.86±2.21)°、(13.35±2.06)°、(13.04±2.11);ACV为(94.21±13.43)mm3、(94.03±13.04)mm3、(93.95±12.32)mm3。无房角色素分级为Ⅱ级以上患者,中央拱高程度越高ACV、ACA减少量越大,呈正相关性。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表现出前房容积降低,中央拱高对前房结构关系密切,与ACV、ACA减少量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中央拱高 前房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5例(均为单眼)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矫正视力0.1~1.0。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原发疾病所致眼底病变。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虹膜表面、后面出血,术后前房、瞳孔区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玻璃体少量积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经3d~2周治疗均恢复。结论充分利用黏弹剂轻柔、细致地处理虹膜前后粘连,准确植入高质量的人工晶体,熟练的显微操作及人工晶体缝合技术,使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虹膜粘连 无晶体眼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探讨行纤维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气道异物患儿胸部DR与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气道异物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比患儿术前胸部DR片与术后DR片、术前螺旋CT,分析比较患儿术前胸部DR片、螺旋CT显示气道异物定位情况以及透X线异物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80例中,71例术前胸部DR片显示了透X线异物的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低密度管状影中断或管壁模糊、管腔不规则、管腔内密度增高影,阳性征象显示率为88.75%;80例术前螺旋CT均显示了透X线异物的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结节状、柱状、环弧、扁平状或不规则密度增高影充填致管腔狭窄或出现"截断征",阳性征象显示率为100%。两种检查方法在显示异物的间接征象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提示异物存在及定位方面,术前胸部DR片78例诊断正确,术前螺旋CT80例诊断正确。结论胸部DR片能显示绝大部分透X线异物的直接征象,在异物定位方面及诊断透X线气道异物上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一般气道异物定位应首选胸部DR片,螺旋CT则适用疑难病例补充应用。

  • 标签: 透X线异物 气道 数字X线摄影 螺旋CT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实用新型涉及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运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够带电清除高空导地线异物的工具。

  • 标签: 输电线路 异物燃烧 清除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食管上段异物手术治疗6例,探讨食管异物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胃镜、胸部CT检查确诊为食管异物,经颈部切口行食管异物取出术。结果6例患者行手术取出异物,5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1例并发食管支气管瘘。结论食管异物经手术取出异物效果良好。

  • 标签: 异物 食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食管嵌顿性异物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食管嵌顿性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纳入患者均行内镜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患者均治疗成功,未见1例死亡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7%(18/65),包括出血、黏膜撕裂伤、穿孔。结论对食管嵌顿性异物患者行内镜治疗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管嵌顿性异物 内镜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清点方法对术中异物遗留体腔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清点方式(1)坚持“原位清点法”严格清点手术中用物,有效预防异物体腔遗留的发生。(2)完善手术室护理清点单,制作符合专科特色的各类护理清点单。(3)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4)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素质教育,坚持以患者至上,手术安全第一为宗旨。对照组按照常规清点方式进行清点。结果实施原位清点方式进行术前用物清点的手术发生异物遗留或术中查找用物的发生率均为0,实施常规清点方式的异物遗留发生率为0,但是术中查找用物的发生率较原位清点高。结论“原位清点法”不仅减轻了巡回护士的负担,同时也预防了因手术用物清点不清而导致的体腔异物遗留或查找用物的发生,降低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原位法 唱点法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