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肠外营养运用于胃肠术后辅助化疗期中的价值。方法 按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3月纳入的80例胃肠手术患者,其中40例接受单纯化疗者作为对照组,另40例接受肠外营养+化疗者作为研究组,干预四周后评价总有效率,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统计两组不良反应(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情况,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营养状况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高出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免疫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IgA、IgG、IgM高出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12.50%与对照组17.50%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肠外营养在胃肠术后辅助化疗期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能力。

  • 标签: 胃癌 肠外营养 结肠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老年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合并晚期肠癌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例MC合并晚期肠癌的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并进行文献学习。结果术前个体化综合评估,加强肺功能锻炼,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实施多模式镇痛策略,加强管路护理、注重黑变结肠造口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指导。经过19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MC临床少见,伴发直肠癌也罕有报道,总结其围术期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大肠黑变病 直肠癌 老年 围术期护理 Hartmann术 肠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晚期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晚期PICC治疗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措施将本批次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ICC置管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晚期患者PICC治疗过程中,采取PICC置管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防范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胃肠肿瘤 PICC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模式用于晚期胃、肠癌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42例晚期胃、肠癌患者为样本,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随机分组,疼痛组疼痛护理干预,常规组常规干预,分析两组焦虑(SAS)、抑郁(SDS)、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差异。结果:疼痛组SAS、SDS、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组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晚期胃、肠癌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癌痛、舒缓情绪,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胃 肠癌 疼痛护理模式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其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56例,均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到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为观察组(营养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营养护理后的各项营养指标的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营养护理干预 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患者开腹根治术,给予试验组患者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胃肠道激素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住院、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腹腔镜根治术 结直肠癌 老年 肠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晚期肠癌癌性疼痛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肠癌存在癌性疼痛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分为观察组(40人)与对比组(40人),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护理,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等级、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对比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分数>对比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对比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化护理在晚期肠癌癌性疼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护理流程 晚期肠癌 癌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局部晚期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同步放疗与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情况。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9月,从在我医院进行局部晚期肠癌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选32例作为试验对象,其中16例单纯进行化疗,为对照组;另外16例采用同步放疗与化疗的方法,为研究组。对两组疗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在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上,两组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局部复发率比较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腹泻比较上,研究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局部晚期直肠癌 放疗 化疗 疗效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局部晚期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同步放疗与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情况。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9月,从在我医院进行局部晚期肠癌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选32例作为试验对象,其中16例单纯进行化疗,为对照组;另外16例采用同步放疗与化疗的方法,为研究组。对两组疗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在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上,两组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局部复发率比较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腹泻比较上,研究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局部晚期直肠癌 放疗 化疗 疗效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团队协作在中晚期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37例中晚期结直肠癌(III期~IV期)患者为主进行回顾性分析,实行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措施,观察患者的诊疗价值。

  • 标签: 中晚期 结直肠癌 多学科协作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产生的镇痛效果进行探索。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资料,并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即预防性护理方案和常规护理方案。对2组患者的应用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各个应用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显著减轻,而且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有所改善,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晚期结直肠癌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营养护理干预模式对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本项研究当中选择和分析了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之间来本院当中进行了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的50例患者治疗期间的所有资料,采取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营养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间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情况以及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实施对比。结果 护理前,两组间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实施对比后不存在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中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比观察组中患者更低,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患者更高,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期间,对患者使用营养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对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改善,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 标签: 营养护理干预 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结肠癌的患者进行护理,在患者术后使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展开护理内容,进而提升对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结肠癌的患者74例,为进一步观察对患者护理的效果,将选取的所有患者分为均等的两组,分别使用常规和优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对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上述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护理后,常规护理的效果不仅不明显,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且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较差。而使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且该护理方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更有利。且所有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的方式更适合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在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对该种护理方式进行积极的推荐和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结肠癌 胃肠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晚期肠癌(LARC)的肿瘤退缩、R0切除、局部控制率、器官保存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模式,现已成为LARC的新标准治疗方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具有争议及未解决的问题。现报道1例LARC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这种新辅助治疗模式可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晚期 新辅助放化疗 动脉栓塞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处于晚期阶段的结肠癌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运用营养状况评估的干预效果。方法:试验者是2020.01至2022.08在医院治疗的晚期肠癌患者6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作相同例数两组,分别运用常规护理与营养状况评估,比对不同护理模式下2组营养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营养状况评估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还能对免疫功能进行提升,建议推广。

  • 标签: 结肠癌 晚期 营养状况评估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结直肠癌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以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手术方案不同为分组依据,7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开腹手术)、观察组(n=35,腹腔镜手术)。对比淋巴结清扫数目、各胃肠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通气、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用于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恢复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老年结直肠癌 腹腔镜根治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标志物在大肠癌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40例大肠癌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选40例门诊健康人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在清晨,取3mL空腹静脉血,通过离心取得血清开展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记录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数据。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大的指标的CEA、CA19-9、CA72-4、AFP、CA125、CA15-3(P<0.05)。两组差异不明显的是NSE(P>0.05)。结论:大肠癌临床诊断时用多项胃肠肿瘤标志物结合测定,诊断准确性高,可辅助临床诊治,对患者病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胃肠肿瘤 标志物 大肠癌诊断 临床意义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厚朴排气合剂对直肠癌术后恢复胃肠道功能的疗效。方法:研究期(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直肠癌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术后对不同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n=30)与中药厚朴排气合剂配合治疗(观察组,n=30),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指标恢复的影响。结果: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阶段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医护工作满意度评分(94.27±5.03分)高于对照组(90.02±4.77分)(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术后配合中药厚朴排气合剂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治疗安全,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药厚朴排气合剂 直肠癌 胃肠道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结直肠癌手术 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