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疼痛科作为防治慢性疼痛病的主力军,在临床防治慢性疼痛病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站在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线。疼痛科必须在科学技术急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夯实基础,发展壮大,抓住契机,迎接挑战。疼痛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巩固,学科知识体系的继续完善,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疼痛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与国际疼痛医学前沿的接轨等,都会大力推进疼痛学科的健康发展。展望未来,我国疼痛学科的发展前景可观。

  • 标签: 疼痛学 政府政策 卫生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行小学教材中多是阅读与写作主题一致,但是也有个别单元后的写作与本单元阅读内容没有关联,写作主题设计比较随意。针对教学中将更多精力放在阅读指导上,不能有效进行写作教学的情况,教师可进行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以主题为主,带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令写作有章可循,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对课内文本资源进行整合,完成课内阅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 标签: 小学语文 脉搏 写作
  • 简介:【摘 要】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师生间的交往活动淡化为知识的传递和反馈,教学设计更精致化,多来自教师如何“教”的研究,对于“学”的研究,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却甚少之。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有时导致学生课堂行为的从众与退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处于“去主体”的状态。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助学任务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让教师在教学中以一种条理性极强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自己设置的助学单引领我们的学生,不同的助学单起到的效果不同,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合作,探究,交流。

  • 标签: 小学语文 三助 学习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颈动脉硬化的参考值。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择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baPWV、生活指标检测以及完成问卷调查的618名体检者。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将受试者分6个组,分析不同年龄段baPWV检测颈动脉硬化的参考值。结果:(1)随着年龄增加baPWV均值逐渐增加,P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硬化 参考值
  • 简介: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的学科地位及教育价值被充分重视起来,它能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效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这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以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小学音乐 节奏感 培养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青年血压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1次体检且同期检测baPWV的100例健康青年的临床资料为基线指标,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第2次体检且检测baPWV的临床资料为观察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baPWV对青年血压进展的相关性。结果在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baPWV、糖尿病、动脉硬化方面,观察指标与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指标中的体质指数、心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基线血压、观察血压、血压进展均呈线性相关,baPWV每增加1 m/s,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分别增加2.970、0.881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收缩压、观察舒张压分别增加2.640、0.597 mmHg,基线指标与观察指标中的收缩压、舒张压改变量分别增加1.542、0.433 mmHg。结论动态监测青年baPWV能较好预测其动脉硬化进展程度及血压变化情况。

  • 标签: 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青年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踝臂指数联合脉搏传导速度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我院1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踝臂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踝臂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异常程度结果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P<0.05;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踝臂指数较单支病变组更低,且多支病变组踝臂指数亦低于双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脉搏传导速度较单支和双支病变组更高,P<0.05。结论 联合使用踝臂指数+脉搏传导速度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对医师分析病情及施行治疗具有较好辅助作用。

  • 标签: 踝臂指数 脉搏传导速度 冠状动脉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敦煌、酒泉、静宁、临洮各分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预先排除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病患儿,测定出生12 h内新生儿不同部位的SpO2。对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不同部位SpO2及不同地区相同部位SpO2进行统计比较,并获得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值差百分位数分布特点。结果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海拔地区任意下肢、右上肢SpO2值中位数(M)及两值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地区(海拔1 520 m)右上肢的SpO2为96%,低于敦煌(海拔1 138 m,M=97%)、酒泉(海拔1 481 m,M=97%)地区,两值差M值(M=2%)高于敦煌和酒泉(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宁地区(海拔1 668 m)任意下肢(M=96%)、右上肢(M=96%)SpO2值低于敦煌、酒泉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洮地区(海拔1 883 m)任意下肢(M=96%)、右上肢(M=96%)的SpO2M值低于敦煌、酒泉地区,两值差M值(M=2%)高于敦煌和酒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海拔低于1 500 m时,SpO2值为97%,P3~P97为93%~100%;任意下肢与右上肢两值差的M值为1%,P3~P97为0~4%。当海拔高于1 500 m时,SpO2M值为95%~96%,P3~P97为89%~100%;任意下肢与右上肢两值差的SpO2M值为1%~2%,P3~P97为0~9%。结论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数及两值差百分位数分布特点有所不同。

  • 标签: 高原地区 婴儿,新生 先天性心脏病 脉搏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恰当的呼吸支持及实时准确的血氧评估是早产儿救治中的重要任务,减少缺氧发作及避免过度氧疗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病死率及远期预后。近年研究发现,脉搏氧饱和度直方图通过连续监测24 h血氧情况绘制直方图,直观反映呼吸支持早产儿在目标氧饱和度范围内的时间比例以及缺氧、过氧饱和的时间比例,为临床调节呼吸支持参数及呼吸支持方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极早早产儿目前呼吸支持及脉搏氧饱和度直方图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极早早产儿 呼吸支持 脉搏氧饱和度直方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患者肾动脉搏动指数(renal pulsatility index, RPI)与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RPI增高是否能预测AKI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9年2月—2019年10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CPB下心血管手术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于麻醉诱导后(T1)、术毕即刻(T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测RPI;术前1 d、术后1~7 d取静脉血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RPI对预测AKI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术后发生AKI的患者有19例,发生率为26.8%。与非AKI组比较,AKI组T2时RPI显著增高(P<0.01),T1时R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T2时RPI为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T2时RPI对AKI诊断的AUC为0.724(95%CI 0.578~0.869,P<0.01),敏感度57.89%,特异性86.54%,RPI临界值为1.86。结论心血管手术患者RPI和AKI发生存在相关性,RPI增高的患者在心血管手术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

  • 标签: 肾动脉搏动指数 急性肾损伤 心肺转流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脉搏灌注指数在达克罗宁胶浆对喉镜辅助气管插管中的监测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苏州科技城医院行妇科腹腔镜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为全麻诱导前将8 ml达克罗宁胶浆剂含于咽喉部,并在气管导管前端1/3涂抹胶浆2 ml;对照组为将8 ml含漱液含于咽喉部,并在气管导管前端1/3涂抹石蜡油2 ml。观察并记录患者口服药物时(T0),全麻诱导前(T1)、全麻诱导后(T2)、喉镜暴露声门时(T3),气管插管即刻(T4)、插管后5 min(T5)的SBP、DBP、HR、SpO2、脉搏灌注指数(PI)及拔管时(T6)咽喉疼痛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I在T3、T4明显升高,SBP在T3、T4、T5均显著降低,而DBP在T4时降低;HR在T3时升高,而在T4时明显降低;在T6时咽喉疼痛和苏醒期躁动评分均显著降低。与T2比较,对照组在T3、T4时PI值均明显降低,SBP、DBP显著升高,且HR在T3时降低,T4升高;与T2比较,观察组PI值在T3、T4、T5时间无明显变化,SBP、DBP在T4时升高明显,而HR无明显变化。与T4比较,两组T5时SBP、HR均明显降低,PI值仅对照组显著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的反应,而辅用达克罗宁胶浆有利于维护围术期循环稳定性,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喉镜检查 插管法,气管内 脉搏灌注指数 达克罗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IGF)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9例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组37例、重度组32例;另选择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健康孕妇58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PIGF和子宫动脉指数变化,不同病情程度血浆PIGF和子宫动脉指数变化,及PIGF联合子宫动脉指数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浆PIGF水平[(1.29±0.25)μg/L]低于对照组[(1.70±0.34)μg/L](t=7.816,P<0.05)。观察组PI(1.48±0.31)、RI(0.83±0.12)和S/D(2.97±0.65)均高于对照组[(0.91±0.18)、(0.58±0.09)和(1.71±0.53)](t=12.357、13.071、11.823,均P<0.05)。重度组血浆PIGF水平[(1.13±0.27)μg/L]低于轻度组[(1.45±0.23)μg/L](t=5.317,P<0.05)。重度组PI(1.71±0.36)、RI(0.97±0.14)和S/D(3.45±0.71)均高于轻度组[(1.16±0.24)、(0.72±0.10)和(2.43±0.57)](t=7.556、8.618、6.616,均P<0.05)。PIGF联合子宫搏动指数诊断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PIGF与子宫搏动指数。结论PIGF联合子宫搏动指数可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病情,且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子痫 胎盘 子宫动脉 搏动血流 血管阻力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鞘脉搏动力学变形指数(DI)的大小及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32例NTG患者和35例高眼压型POAG患者的基本信息、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血压(MAP)、24 h眼压及诊断需要的眼科专科检查结果。对全部受试者行经眶超声检查,获取15 s连续超声图像,经动态后处理技术计算并分析NTG与高眼压型POAG患者视神经鞘的DI差异及其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NTG组DI为0.51(0.48,0.54),明显大于高眼压型POAG组的0.23(0.20,0.25),2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P<0.01)。NTG组BMI均值为(21.29±4.64)kg/m2,MAP均值为(91.44±14.3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高眼压型POAG组的(23.53±3.40)kg/m2和(104.05±13.96)mmHg,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t=-3.65,P<0.01)。2个组DI与该组内患者年龄、MAP、BMI、平均眼压及最高眼压间均无统计学关联(均P>0.05)。结论NTG患者的视神经鞘DI高于高眼压型POAG患者,表明其视神经鞘蛛网膜下腔压力及视神经鞘刚度均较低,该指数可作为眼科临床无创颅内压及跨筛板压力差检测的潜在指标。

  • 标签: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青光眼,开角型 视神经鞘 脉搏动力学变形指数 超声检查 眼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脉搏氧灌注指数(PI)结合鼻翼温度(AT)评价颈交感神经阻滞(CSGB)治疗嗅觉丧失患者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嗅觉丧失患者,转入疼痛科行超声引导下CSGB治疗54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监测治疗前(T0)、治疗后10 min(T1)、治疗后1周(T2)时患者,治疗侧PI、同侧AT,记录PI、AT在T0~T1的差值绝对值ΔPI和ΔAT,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无出现Horner综合征等现象。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4例嗅觉功能评分0分患者中,T2时嗅觉功能评分为(2.2±1.0)分,有效率为87.0%(47/54例),男女患者有效率比较、各原发病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4、0.154)。MAP、HR、SpO2在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7、0.955、0.981)。PI、AT 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时点T1、T2分别与T0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T2时嗅觉功能评分与ΔPI的直线相关系数r=0.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ΔAT的直线相关系数r=0.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本组54例患者CSGB后有42例(77.8%)出现了Horner综合征,声音嘶哑13例(24.1%),未见臂丛神经阻滞导致的手麻、上肢无力,未见膈神经阻滞导致的呼吸困难,未见气胸、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脉搏氧灌注指数、鼻翼温度可以有效评价临床CSGB治疗嗅觉丧失患者的疗效。

  • 标签: 嗅觉障碍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节,交感神经 灌注指数 鼻翼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在提升NICU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5日至2018年1月7日实施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模式后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6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9月25日至10月1日实施常规脉搏报警管理期间在该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53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脉搏报警次数并记录报警来源,比较两组新生儿脉搏误报警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中患儿哭闹、心电监护仪导连线松动或脱落是引起脉搏误报警的主要原因;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可降低NICU新生儿脉搏误报警率,有利于降低病室噪音,创造适宜的NICU环境,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使新生儿和工作人员处于更舒适的状态,新生儿恢复得更快,有效缓解了患儿和医务人员紧张的心理状态;减少了患儿哭闹,减轻了患儿痛苦,增加了患儿的舒适感,降低了患儿因哭闹造成的并发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有效率,有效提升了NICU新生儿安全管理。结论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在NICU中应用较好,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并降低新生儿脉搏误报警率。

  • 标签: 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 新生儿 脉搏误报警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预测双胎妊娠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早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11+0~13周+6的双胎妊娠孕妇。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双侧子宫动脉PI,随访妊娠结局和子痫前期的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34孕周)、晚发型子痫前期(≥34孕周)、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组,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4组间PI中位数倍数及其异常(≥P90)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子宫动脉PI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 223例孕妇,剔除185例不符合分析标准者后,共1 038例双胎妊娠孕妇纳入分析,包括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231例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807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晚发型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47%(36/1 038)、7.03%(73/1 038)和2.79%(29/1 038)。早发型子痫前期、晚发型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和正常组孕妇早孕期子宫动脉PI中位数倍数[M(P25~P75)分别为1.06(0.80~1.32)、1.05(0.75~1.30)、0.99(0.73~1.23)和1.03(0.80~1.27),χ2=0.396,P=0.941]及其异常率[8.33%(3/36)、6.85%(5/73)、13.79%(4/29)和10.11%(91/900),Fisher精确概率法,P=0.7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中正常组的PI中位数倍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04(0.81~1.29)与1.03(0.79~1.27),χ2=0.095,P=0.758]。早孕期子宫动脉PI对于双胎妊娠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较有限,预测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4(95%CI:0.413~0.615)、0.499(95%CI:0.428~0.570)和0.530(95%CI:0.418~0.643)。结论早孕期子宫动脉PI预测双胎妊娠早发型、晚发型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较有限。

  • 标签: 子痫前期 妊娠,双胎 妊娠初期 子宫动脉 搏动血流 预测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对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iCCO监测补液组25例(男17例、女8例)和传统补液组27例(男20例、女7例),其年龄分别为(47±9)、(49±8)岁,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传统补液组通过监测患者传统的休克指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行PiCCO监测,在传统补液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并结合PiCCO监测的其他相关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补液系数、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同时与对应的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方案值(下称方案值)进行比较],伤后8 h内及第1、2个24 h补液总量,伤后第1、2个24 h每小时尿量,伤后1、2、3 d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伤后28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Bonferroni校正、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伤后第2个24 h,传统补液组患者的补液系数较方案值明显升高(t=5.120,P<0.01)。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系数明显高于方案值(t=3.655、10.894,P<0.01)和传统补液组(t=3.172、2.363,P<0.05或P<0.01)。伤后8 h内,2组患者补液总量相近。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总量明显多于传统补液组(t=4.428、3.665,P<0.01)。伤后第1、2个24 h,与方案值比较,传统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4.293、6.362,P<0.01),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6.461、8.234, P<0.01);伤后第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849、3.644,P<0.05或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肌酐水平相近。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1.5)、(5.6±1.4)、(4.4±1.4)mmol/L,均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8.6±1.8)、(6.6±1.5)、(5.5±1.4) mmol/L(t=3.817、2.511、2.903,P<0.05或P<0.01)。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516、4.540、3.130,P<0.05或P<0.01)。伤后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Z=-2.491、-2.903,P<0.05)。伤后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CK-MB水平为(35±10)U/L,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51±16)U/L(t=4.556,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MAP水平相近。伤后28 d内,传统补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iCCO监测补液组(χ2=4.995,P<0.05),2组患者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通气时间相近。结论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有利于精准判断患者所需液体量,并能减轻因补液不当引起的脏器损伤。

  • 标签: 烧伤 心排血量 血尿素氮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液体复苏 尿量 补液系数 肌酐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