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逐步发展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方法。该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早就吸引上市公司“烧钱”布局,有研究员分析认为,免疫治疗产品将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下一个金矿,有望带来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70亿元)以上的市场机遇。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默克、百时美施贵宝、

  • 标签: 免疫学 综合治疗 金股 健康 肿瘤治疗 细胞生物学
  • 简介:斑点湖,是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奥索尤斯西北的一个内陆盐碱湖。夏季到来之时,这个湖泊变成一张由白色、绿色以及黄色水池构成的拼图。一个个圆圈镶嵌在湖中,犹如接天荷叶,令人禁不住称赞叫绝,世上怎么还会有如此的湖泊?怎么还会有如此的美景?

  • 标签: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加拿大 湖泊 内陆 美景
  • 简介:摘要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因结核杆菌而产生的腹膜炎症,感染方式可从腹膜内结核延伸或扩散开来。临床上已有诸多关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感染所诱发的胸腔积液、胸膜炎等病症中的诊断分析,但关于其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诊断分析的报道却极少。本文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原理、检测方法及其在结核性腹膜炎中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免疫胶体快速诊断技术是在免疫荧光、放射性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免疫测定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缩短临床诊断的速度,解决临床诊断中的问题,提升临床诊断的质量与效果,降低误诊、漏诊等问题的发生几率。本篇文章主要从免疫胶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免疫胶体快速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当前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对免疫胶体快速诊断技术进行研究。

  • 标签: 免疫胶体金 快速诊断技术
  • 简介:用18~20nm胶体标记抗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抗体并制备标垫,分别将羊抗兔IgG和纯化后的抗哈维氏弧菌抗体包被于NC膜上作为质控线和检测线,组装制作了哈维氏弧菌胶体免疫层析试纸条,优化了该试纸条的制作条件,测试了其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哈维氏弧菌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费尼斯弧菌Vibriofurnissii、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damselae、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鱼肠道弧菌Vibrioichthyoenteri、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anguillarum、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in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等9种常见水产病原菌无明显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3×10^5CFU/mL,5~10min即可得出检测结果,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和适应基层推广应用等优点,可用于养殖鱼类病原哈维氏弧菌的现场检测。

  • 标签: 哈维氏弧菌 胶体金 免疫层析 试纸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5例门诊体检以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TP-Ab),若检查结果显示TP-Ab阳性,应该再次采用RPR检测。其中252例疑似梅毒的高危群体,应该同时进行ELISA检测、RPR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的465例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均表示阳性者44例,其中梅毒潜伏感染者3例,确诊梅毒患者41例。95例TP-ELISA(+)RPR(-)患者中,梅毒治愈12例,梅毒早期感染者5例,其余原因不明。3例患者检测RPR(+)TP-ELISA(-),结果都属于RPR生物学假阳性。结论梅毒初筛适用ELISA法,梅毒治疗期间适合采用RPR试验法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梅毒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7-0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非霍奇淋巴癌免疫分型学和骨髓血液学的临床资料的了解及相关病史的研究,确定免疫分型组化和骨髓形态对非霍奇淋巴癌的使用价值,从而方便非霍奇淋巴癌患者的病情缓解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4月-2015年7月入住的非霍奇淋巴癌患者48位,对他们进行骨髓血液形态方面的相关检测,再对前期制作的非霍奇淋巴癌标本使用克隆相关抗体进行免疫分型组化测验。结果据研究显示,在进行免疫组化的的标本实验中,显示出了具有89.65%而阳性率的B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20,而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3的阳性率则为85.00%,CD45RO呈现90.47%的阴性占有率;而对于骨髓血液进行分析的非霍奇淋巴癌的患者,淋巴瘤骨髓受到侵犯的7名病患中进展为淋巴癌-白血病的有6位,另外还有20例患者淋巴瘤细胞据监测到<5%的信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我们应当给予更加密切的观察和记录,掌握其动态过程中的骨髓形态变化信息。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对非霍奇淋巴癌进行免疫分型可以确定T、B淋巴瘤的类型,进一步补充组织形态学的相关资料,更加准确可靠的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的骨髓血液分析则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者是否遭受到骨髓侵犯及是否转化成淋巴癌-白血病的病理变化状况,从而进一步确定临床分期。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组化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膜炎患者19例。入院后进行胸水常规、胸水ADA、胸水T细胞斑点试验、胸水病理检查,依据最终的临床诊断,评价分析胸腔积液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及癌性胸腔积液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9例胸膜炎患者中,经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9例,其中胸水T细胞斑点试验有反应性8例,其中抗原A斑点数在12~>200,抗原B斑点数在20~>210,1例无反应性。另10例胸膜炎患者经病理诊断为癌性胸腔积液,其中9例胸水中找到腺癌细胞,另1例为胸膜间皮瘤,10例中有2例胸水T-SPOT.TB有反应性,另8例胸水T细胞斑点试验无反应性。结论T细胞斑点试验的检查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鉴别癌性胸腔积液方面有一定的价值,但因本研究数据非常有限,样本量太小,还不能对胸水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诊断价值的评价。

  • 标签: 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胸腔积液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斑点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为千万分之一左右[1],无性别差异,多是在相关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国内对骨斑点症病例报道主要是应用X射线检查进行影像学诊断。随着CT和MRI的广泛普及应用,笔者认为根据病情选择CT和MRI检查,藉此提高骨斑点症的影像诊断水平。

  • 标签: 骨斑点症 诊断价值
  • 简介:《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写于1919年的一篇意识流小说。小说描写"我"回忆某个冬日坐在炉火边望见墙上的斑点引发的一系列联想活动。由"我"猜测这个斑点为何物作为意识流的出发点,以外部介入、"我"被告知这个斑点是蜗牛为意识流的终结。伍尔芙的小说形式关乎她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探索小说如何贴近"真实"的思考。

  • 标签: 《墙上的斑点》 意识流小说 解读 思维 影像 小说形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体检中标法和免疫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个人103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标法和免疫发光法对受检者的甲胎蛋白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甲胎蛋白阳性率,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检测,标法检出甲胎蛋白阳性9例,阴性1022例,阳性率为8.7%;免疫发光法检出甲胎蛋白阳性4例,阴性1027例,阳性率为3.9%。免疫发光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率均为100%,以之为标准,标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100.0%、99.5%和99.5%。经Kappa一致性检验,K=0.693,P<0.05,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体检过程中,采用标法和免疫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的结果高度一致。相对而言,免疫发光法的特异性略高。而标法的检测快捷、简单、经济,适用于大规模的体检定性筛查,免疫发光法可以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对标法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定量检查。

  • 标签: 金标法 免疫发光法 甲胎蛋白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化学发光法酶免疫分析(CLIA)与胶体法检测丙肝抗体(HCV-Ab),因其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得到广泛推广,在全国大部分实验室得到推广应于,丙肝病毒抗体(HCV-Ab)输血前筛查检测。用两种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4年入院患者输血前筛查,收集116例弱阳性HCV-Ab标本,S/CO值在1.5~11.0间的阳性血清标本,即临界值附近的阳性血清标本然后用CLIA法和胶体法同时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CLIA法检HCV-Ab阳性标本116例,灵敏度为100%,而胶体只检出19例阳性标本,S/CO值在6.1~11.0时胶体的灵敏度为16.4%,S/CO值≤6.0时胶体法则无法检出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CLIA,胶体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