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欧美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极力推广一种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的理念,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显著改善了病人术后康复速度,使得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快速康复外科,它是将麻醉学、疼痛控制及外科手术方式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改进相结合,其主要的方法是在围手术期应用一系列的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缓解手术应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这与微创外科的理念是一致的。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术前术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腮腺混合瘤的治疗及其术后处理,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地治疗患者,减少术后复发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在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腮腺混合瘤患者56例,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瘤体摘除术、瘤体加部分腮腺切除术、瘤体加全腮腺切除术、瘤体加腮腺小叶切除术),并处理相关的术后并发症(面瘫、涎痿、Frey综合征、面部畸形、手术部位麻木不适等)和复发者,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的情况,分析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及其术后处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复发者2例,面瘫者13例,涎痿者6例,Frey综合征1例,面部畸形3例,手术部位麻木不适1例。结论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正确合理的操作、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腮腺混合瘤 手术治疗 术后处理
  • 简介:摘要针对Lathe-MPFAN.PST文件中FANUC系统与华中系统不同之处进行修改后,将MstercamX3自动编程产生的后处理NC程序可以直接应用到华中系统车床。

  • 标签: MPFAN. PST通用指令修改验证
  • 简介:目的:评估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产品影像后处理系统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国内3家PACS厂商的单机版产品,分别评估其CT值测量、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及面积测量4种功能,并与北美放射协会影像处理软件eFilm2.1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使用CT对针管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针管内径并与实际值对比。结果:eFilm2.1系统与各厂商的CT值测量结果一致;角度测量结果较为准确;长度、面积测量结果和三维重建后的长度测量结果均有误差。结论:PACS影像后处理系统的长度、面积和三维重建后的长度测量结果准确性较低,在临床诊断中仅可起到参考作用。各厂商需对PACS影像后处理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优化,以满足医疗活动的需要。

  • 标签: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放射学信息系统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 简介:为了提高LEAP600B固井质量测井现场处理效率与准确性,弥补原有测井软件存在的不足(测后CBL曲线在固井质量好的井段中出现连续拉直线,后查看数据显示CBL数值相同),我们在保证原始测井数据符合固井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处理方法对异常数据进行修正.此软件操作简单,仅需一步操作即可完成.有效解决了现场操作工程师对LEAP600B固井质量测井测后资料存在的曲线异常问题所带来的复杂处理工作.并且资料符合固井质量评价标准,不影响其后续解释工作.

  • 标签: LEAP600B测井系统 数据格式 现场固井质量评价标准 CBL数据
  • 简介:水法后处理工艺过程涉及很多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不同,需要关注的化学安全问题也不同。描述了后处理主工艺不同阶段的化学反应,分析了各阶段应关注的主要化学安全问题,为商用后处理厂的设计和事故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后处理 工艺 化学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验证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开展相关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60min组(B组),缺血60min+后处理组(C组)。用双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可复性阻断小鼠双侧股动脉作为干预措施。实验小鼠再灌注24h后取脑,记数海马CA1区的存活细胞数、变性细胞率。结果海马CA1区细胞存活数,A组>C组>B组(P<0.01);细胞变性率,B组、C组都大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可作为开展相关研究的平台。

  • 标签: 远隔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CA1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儿童气道异物处理中的应用概况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气道有异物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扫描的同时应用MINP、CPR、MPR以及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一步探查儿童气道内异物。分析和总结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者在行多层螺旋CT扫描配合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均查探出气道异物,几种后处理技术中CPR和MPR检查出60例,检出率100%。VR检出53例,检出率88.3%。MINP检出48例,检出率80%。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比较快速且准确的探查到和显示出气道异物,对于提高儿童气道异物则检出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儿童气道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16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20例胸部外伤伴肋软骨骨折病例扫描和薄层重建。于EBW工作站上采用VR、SSD、MIP和MPR(包括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对照。结果在16层螺旋CT重建后发现的20例30处肋软骨骨折中,X线平片发现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发现肋软骨骨折8/30处(26.7%)。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软骨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是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肋骨肋软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六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全身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85例复杂骨折十六螺旋CT资料,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结果后处理技术可获得与患者复杂骨折真实情况完全相同的多维数字模型,有利于直观、准确的了解骨折伤情。结论可根据骨折模型选择手术方案及内固定方式,并可对内固定器进行预先塑形,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复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容积扫描,并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薄层重建,分析轴位、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对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多平面重建可以准确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片的移位;容积重建图像可以立体显示骨折线的形态和走行,但容积重建像对骨皮质轻微分离显示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关节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颌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容积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图像重建技术对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经KUB、IVP、B超及64层螺旋CT平扫加多平面重建技术的检查,分析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图像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结石检出率的优势。结果42例中B超检出14例,检出率33.3%。KUB检出8例,可疑3例,检出率26.2%。IVP检出19例,检出率45.2%。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重建、三维成像检出42例,检出率100%。结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三维成像可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程度,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64排螺旋CT 多平面重建技术 三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多层螺旋CT以及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分别对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得出,多层螺旋CT检测法的阳性率(83.33%,25例)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测法的阳性率(20.0%,6例),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以及后处理技术进行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其检出率高,对患者后面的针对性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隐匿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缺血20分钟后抽出球囊中液体行再灌注。再灌注15分钟、1、6、24小时切取相应脊髓节段,采用邻联二茴香胺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再灌注24小时应用干湿差重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同时制备组织切片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结果SO组大鼠脊髓组织MPO活性在7.20~8.03U/mg之间,与之相比IR组大鼠再灌注各时间点MPO活性升高明显(P<0.01),TP组大鼠再灌注15分钟、1、6、24小时时MPO活性均显著低于IR组(P<0.01)。SO组大鼠脊髓组织水含量为(61.17±1.49)%,再灌注24小时时IR组大鼠高达(69.34±0.91)%,而TP组脊髓组织水含量为(65.09±0.61)%,显著低于IR组(P<0.01)。SO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44±1.31)%,再灌注24小时时IR组和TP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2.76±6.67)%和(20.40±5.43)%,TP组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他克莫司后处理能抑制缺血脊髓再灌注后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组织炎性水肿,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他克莫司后处理 脊髓缺血 过氧化物酶 凋亡
  • 简介:企业财务人员在处理大量财务数据时若直接使用Excel的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会导致Excel软件速度变慢甚至计算机死机,但若使用ExcelSQL处理数据方法和技巧,则可以克服上述缺陷。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ExcelSQL语句在数据汇总、分类汇总及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对财务人员处理大量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EXCEL SQL 数据处理 汇总
  • 简介:对基于Web日志的数据处理过程做了相关研究,特别关注于用户识别和会话识别的启发式规则,对会话识别中基于时间的两条启发式方法进行了改进,形成新的基于时间的方法,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予以验证,讨论分析了验证结果。新的方法提高了会话识别的准确性,为下一步的数据挖掘打下了基础。

  • 标签: WEB日志 数据挖掘 数据预处理 会话识别
  • 简介:在用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用混合量热法进行量热和用落球法测液体粘度的实验中,分别采用微分近似计算、积分近似计算和微分方程近似解的方法,针对系统温差对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曲线区域面积对系统和外界交换的热量相互补偿和速度均匀度对液体粘度测量值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阐述了近似计算的数学方法、应用场景、适用条件和近似度.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近似计算方法对于数据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掌握其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较强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 近似计算方法
  • 简介:重力场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及相关处理软件很多。本文利用我省“十一五”期间自主开发的“SPDCASPS”软件对已知矿区重力场数据进行了曲化平、向下延拓、局部场和背景场的分离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经三种重力场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 标签: 重力场 数据处理 曲化平 向下延拓 局部场 背景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