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支气管不可逆及异常扩张。2021年支扩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聚焦于机制研究、诊断、分型、治疗及合并等。研究发现脂质、血小板、呼吸道微生物与支扩病情密切相关,为开发支扩的防治靶点提供了新见解。国际专家共识定义了纳入临床试验中支扩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诊断标准。新支扩表型的提出、评估工具的推广及预测因素的发现,推进了支扩个体化治疗的进程。支扩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已发表,如吸入妥布霉素粉剂、气道廓清技术、噻托溴铵等。此外,支扩肺部合并相关的研究亦有新发现。本文对最新发表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对临床医生认识支扩有所裨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方法:以我院100例病理学确诊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例,比较应用X线片检查、CT影像检查后的结果差异。结果:CT影像诊断准确率比X线诊断高,误诊率、漏诊率比X线诊断低,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检出率比X线诊断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CT影像检查准确性更高,能为临床辨证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CT影像 X线片 手术病理学 检出准确率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咯血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胸外科手术、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活瓣起初被应用于肺减容术,近来被报道用于咯血的治疗。本文报道1例84岁患者,因右中叶支气管扩张症并发反复发作的咯血,经过药物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未得到控制。因高龄等因素,患者无法接受肺叶切除术,遂于支气管内置入1个型号为5.5的支气管活瓣,通过封堵右中叶支气管进行止血治疗。成功置入支气管活瓣后,咯血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咯血未复发。该病例对于支气管活瓣治疗咯血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扩张症近年来发病率及患病率显著升高,其发病与加重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肺部微生物群的构成和丰度变化是导致支气管扩张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部有多种微生物定植,其中,不同患者肺部定植的核心菌群不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的核心菌定植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下降和加重频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和加重期肺部微生态的变化进行综述,希望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带来启发。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微生物群 核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诊断中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自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支扩患者(纳入病例数:105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其进行常规CT、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显示本组105例患者42例为柱状型、28例为囊状型、14例为静脉曲张型、21例为混合型;而螺旋CT检测中,出现柱状、囊状、静脉曲张、混合型及总检出率分别为97.62%、100.00%、100.00%、95.24%、98.10%,明显高于普通CT的78.57%、67.86%、50.00%、52.38%、66.67%(P

  • 标签: 支扩 CT影像 诊断价值 影像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方法:2020 年6月到2021年7月,选取45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向患者阐述本次研究原因及意义,确定患者愿意配合研究后,辅助患者完成X线片检查、CT影像检查,以手术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X线片和CT影像的检查结果。结果:CT影像的肺段检测准确率94.90%大于X线片72.45%,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的囊状型、柱状型、混合型检出准确率95.00%、92.86%、96.45%大于X线片65.00%、71.42%、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的静脉曲张型检出准确率95.45%与X线片77.2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应用CT影像学检查,检出准确性高,还可辅助临床对疾病辩证分型,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CT影像 X线片 手术病理学 检出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方法:按照课题要求起始-截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展开,入组案例对象(支气管扩张症患者)30例,入组后,依次对患者进行CT影像诊断检查与X线影像技术检查,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不同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CT影像诊断检查技术对于支气管扩张肺段检出具体病理类型(柱状型、囊状型、静脉曲张型、混合型)的检出率100.00%(30/30)高于X线影像技术检查技术80.00%(24/30),(p<0.05)。结论:利用CT影像技术诊断支气管扩张症,能够清晰地反馈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灶部位、范围以及程度,明确病理类型,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CT影像诊断 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多索茶碱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近3年(2019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80例,回顾临床资料,将采用多索茶碱治疗的9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氨茶碱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水平更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多索茶碱 氨茶碱 肺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合并诺卡菌感染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国内9家三级综合医院支扩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原学等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支扩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资料17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5例,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63±9)岁。不吸烟者15例,吸烟者2例。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像表现为双肺支气管扩张,以左下肺、左舌叶和右中叶最常累及。痰培养阳性10例,BALF培养阳性6例,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mNGS)阳性4例,其中盖尔森基兴诺卡菌2例、脓肿诺卡菌2例、星形诺卡菌2例、墨西哥诺卡菌1例、豚鼠耳炎诺卡菌1例、未确定类型诺卡菌属9例。合并肺炎克雷伯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曲霉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所有患者经抗诺卡菌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影像学改善。结论支扩合并肺诺卡菌病多见于不吸烟的中老年女性,临床常表现为慢性病程,支扩常累及左肺下叶、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等肺叶。诺卡菌感染可能是支扩发生和发展的病因之一。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肺诺卡菌病 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简易器材进行系统的心肺康复在重度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10月就诊于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和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呼吸科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8)和心肺康复组(n=67)。应用简易器材为患者实施系统的心肺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患者6分钟步行测试(6MWT)、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VC%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BSI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变化。结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心肺康复组6MWT逐渐延长、FEV1%pred、FVC%pred、CD3%、CD4%,CD4/CD8均逐渐升高,BSI评分、CAT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逐渐降低,常规治疗组6MWT逐渐下降。2组6MWT、FEV1%pred、FVC%pred、BSI、CAT、SAS、CD4%、CD8%、CD4/CD8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V1/FVC和SDS在时点间和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只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MWT(F组间=59.20,P<0.01,F时点间=895.88,P<0.01,F组间·时点间=1553.81,P<0.001)、FEV1%pred(F组间=3.90,P=0.05,F时点间=173.23,P<0.001,F组间·时点间=124.61,P<0.001)、FVC%Pred(F组间=15.53,P<0.001,F时点间=114.23,P<0.01,F组间·时点间=105.37,P<0.01)、BSI评分(F组间=61.62,P<0.001,F时点间=259.79,P<0.01,F组间·时点间=428.18,P<0.01)、CAT评分(F组间=13.11,P<0.001,F时点间=321.60,P<0.01,F组间·时点间=110.98,P<0.01)、SAS评分(F组间=13.13,P<0.001,F时点间=336.26,P<0.01,F组间·时点间=140.11,P<0.01)、CD4%(F组间=8.68,P<0.01,F时点间=10.43,P<0.01,F组间·时点间=6.39,P<0.01)、CD8%(F组间=18.31,P<0.01,F时点间=13.11,P<0.01,F组间·时点间=4.12,P<0.05)、CD4/CD8(F组间=39.20,P<0.01,F时点间=24.59,P<0.01,F组间·时点间=41.59,P<0.01)、SDS(F时点间=338.29,P<0.01,F组间·时点间=395.51,P<0.01)、CD3%(F组间=14.37,P<0.01)。结论应用简易器材进行心肺康复能提高重度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提升免疫功能,缓解焦虑与抑郁。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康复护理 呼吸功能试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在本文研究将收治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共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取螺旋CT诊断方式、X线诊断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不同类型疾病检出率、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不同类型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效果显著,并且准确性较高,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疾病进行有效检出,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螺旋CT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在本文研究将收治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共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取螺旋CT诊断方式、X线诊断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不同类型疾病检出率、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不同类型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效果显著,并且准确性较高,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疾病进行有效检出,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螺旋CT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不同表型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89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男61例,女128例,年龄(63.52±13.77)岁,年龄范围为19~89岁。根据患者的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n=46)、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n=32)及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n=111)。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合并疾病、影像学、病原学、肺通气功能等检查结果。根据患者胸部影像学图像,统一区分支气管扩张的分型,明确病变肺叶位置。在病原微生物方面,收集患者的痰普通涂片、抗酸染色涂片镜检结果,痰细菌、真菌培养结果,少见病原体筛查及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结果。结果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患者咯血比例[43.5%(20/46)]高于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15.6%(5/32)],乏力比例[69.6%(32/46)]高于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46.8%(52/111)],幼年呼吸道症状病史比例[37.0%(17/46)]高于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14.4%(1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患者干啰音比例[53.1%(17/32)]显著高于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23.9%(11/46)]与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28.8%(32/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呼吸困难比例[82.0%(91/111)]显著低于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93.5%(43/46)]与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96.9%(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有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影像学检查结果图像的患者169例。双肺受累[85.2%(144/169)],柱状支气管扩张[74.6%(126/169)],囊状支气管扩张[61.5%(104/169)],囊柱状支气管扩张[21.9%(37/169)]。三组患者的病变肺叶分布及病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比例[56.5%(26/46)]显著高于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34.4%(11/32)]及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36.0%(40/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34.2%(38/111)]显著高于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17.4%(8/46)]及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15.6%(5/32)],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22.5%(25/111)]显著高于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13.0%(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表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呼吸困难、乏力、咯血、干啰音及合并疾病方面有差异,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是较常见的表型,与心血管疾病联系更密切,应引起临床的更多关注。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异质性 表型 特发性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5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50例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中25例,组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中25例,组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各项临床指标的评估来分析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P<0.05);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可知,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来说,应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护理 干预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诺卡菌病是由诺卡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或播散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疾病,它主要涉及肺部、皮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其中肺部受累最常见。常见于免疫功能抑制宿主,但也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免疫抑制宿主更容易患播散性疾病,预后更差。诺卡菌病临床发病率低,是一种罕见病,免疫功能正常宿主患病率更低。最近,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1例支气管扩张症并肺亚洲诺卡菌感染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以下结合文献回顾进行报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放线菌病 诺卡菌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后遗留支气管扩张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后遗留支气管扩张症的早期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重症腺病毒肺炎后遗留支气管扩张症患儿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儿中,男18例,女8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病中位数年龄为23.0(15.0,48.0)个月,其中23例为混合感染,以混合细菌感染最常见(16例)。高分辨率CT示多肺叶肺实变伴/不伴胸腔积液。绝大部分病例急性期予以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21例)、机械通气(20例)、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确诊支气管扩张症时,中位数年龄为29.5(21.0,56.8)个月,距腺病毒肺炎急性期的中位数时间为6.0(3.3,13.0)个月。6例单纯遗留支气管扩张;20例合并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其中3例与PIBO同时出现支气管扩张,17例在PIBO后出现。以弥漫性支气管扩张为主(24例),最常累及左下叶(21例)和右下叶(21例),支气管扩张类型以柱状最常见(23例)。随访中均反复咳嗽、喘息,仅3例咳脓痰,无咯血。均出现急性加重,引起急性加重最常见病原为细菌(21例),19例合并PIBO及1例单纯支气管扩张症患儿需再次住院。无行外科手术切除或死亡病例。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后遗留支气管扩张症多在PIBO基础上发生,也可单独发生。多肺叶累及与混合感染可能是PIBO基础上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多为反复咳嗽、喘息,而咳痰及咯血较少见。临床医师应及时行胸部高分辨率CT早期诊断。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支气管扩张症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方佐治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清热活血方。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血清NE、组织蛋白酶G、总疗效。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血清NE、组织蛋白酶G低于对照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清热活血方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的气道炎症,缩短病情改善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清热活血方佐治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联合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每组5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 支气管扩张症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