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病人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0.01-2022.10期间院内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病人中筛选66例为研究样本,遵循双色球法分为传统、实践二组,33例/组,护理方案依次为传统护理、康复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践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的功能情况高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运用到研究病人中,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病人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0.01-2022.10期间院内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病人中筛选66例为研究样本,遵循双色球法分为传统、实践二组,33例/组,护理方案依次为传统护理、康复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践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的功能情况高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运用到研究病人中,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高峰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时,善于运用脏腑辨证理论,重视、脾、肾之虚损证候的偏颇,着重增强患者机体自身免疫力以预防疾病急性加重,其提出在临床控制期宜培土生金,慢性持续期当肾同治,久病入络则兼以活血通络,并注意兼症同治。基于此思路治疗本病可改善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预后,解决患者大便异常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高峰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患者为观察组。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取得了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 肺康复护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患者64例,比对组32例:开展常规护理对策;探究组32例:实施康复护理: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末梢血氧饱和度均高(低)于比对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较为严重,予以患者康复护理对病情好转有着积极性影响,特别是功能与动脉血气指标改善作用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 支气管哮喘 肺康复护理 肺功能 动脉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COPD)是2种不同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性疾病,两者在病因、发病年龄、病理生理、治疗和预后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临床发现部分具有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患者可同时具有以上2种疾病的特点,临床多将其描述为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ACOS)。2017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将其描述为哮喘慢性阻塞疾病(ACO)。已有的研究发现,ACO比单独的哮喘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更加频繁,生活质量更差,功能下降更快及病死率更高,消耗更多医疗资源,而目前对于ACO的认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相关研究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哮喘慢性阻塞疾病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ACO)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ACO)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1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ACO)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 ACO 肺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5—2017年接收的80例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了两组,实验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有4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布地奈德粉吸入联合噻托溴铵干粉胶囊治疗方式,针对实验组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干粉胶囊联合舒利迭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对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噻托溴铵干粉胶囊联合舒利迭适合被应用在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治疗中,主治医师需要接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针对治疗。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叠综合征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选取50例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的总结分析,对其致病危险因素、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有针对的治疗措施。结果危险因素方面,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和年龄、性别、气道炎症、下呼吸道感染、功能不全、吸烟有关。发病特点方面,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功能受限、受寒为主,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呼吸功能受限为主,经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发病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普通哮喘患者以及52例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的临床特点、一般情况、治疗方案、危险因素以及一年内急性加重住院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就是低收入患者、FEVI<50%以及吸烟;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就是,其与普通哮喘组进行对比,临床表现相对较差;一年之内急性加重住院的次数(≥2次)也缓缓提升,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大部分患者采用ICS联合LABA/LAMA的治疗。结论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与普通的哮喘患者进行对比,有着频繁的急性加重,并且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起到危险作用的就是低收入、较差的功能以及吸烟,虽然采取ICS联合LABA/LAMA的治疗,但是其有着治疗不够充分,需要提升。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BCO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在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住院的49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通过高分辨CT诊断为BCOS的患者45例为BCOS组,同时在剩余的患者中随机选择(采用随机数表法)同期入住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单纯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功能、实验室检查、住院时间及费用、出院后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及再入院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指数、体质量指数、住院前基础用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OS组与COPD组比较,其临床症状更重,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阳性率更高,动脉血氧分压值及氧合指数下降更明显,痰培养阳性率更高,功能受损更显著,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出院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更多。结论BCOS患者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更重,功能受损更明显,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升高,临床应更加重视此类患者,早诊断,早治疗,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胸部高分辨CT 肺功能 痰培养
  • 简介:摘要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是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发生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具备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疾病特点,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及复杂,病残及致死率更高,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出发,对其发病机制、诊断研究及治疗研究进展实施了总结,以期为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就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 ACOS)病患的护理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取 2018.11-2019.11,一年内在我院收治的 100例 ACOS患者,把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 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和观察组( 50例,采用延续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时间为 4周,对比患者抑郁程度。结果:通过护理之后,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 HAMD数据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行延续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效。

  • 标签: 支气管 哮喘 阻塞性肺疾病 延续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并且试验组治疗后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疾病治疗中多索茶碱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脉冲震荡(IOS)功能检测相关指标对诊断哮喘-慢性阻塞疾病(ACO)的诊断价值,并获得相关参数的界值。方法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单纯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46例,ACO患者10例,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进行常规功能测定和脉冲震荡检测。结果ROC曲线显示,基线状态下20 Hz处阻抗预计值百分比(R20%pred)、5 Hz与20 Hz处阻抗差值(R5-R20)的曲线下面积(AUC)较高,其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7.33%和0.27,敏感度分别为0.80和0.70,特异度分别为0.74和0.72。支气管舒张试验以后,R20%pred的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2.78%、0.80、0.70。从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改变量来看,当Δ(R5-R20)>0.06、电抗下面积(AX)的改变量ΔAX>0.98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复合敏感度(分别为0.80和0.90)和特异度(分别为0.78和0.72)。另外,以5 Hz处的吸气相阻抗(R5in)和电抗(X5in)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改变量ΔR5in>0.12、ΔX5in>0.06为折点,具有中等诊断价值。结论IOS作为ACO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ACO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的鉴别。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 脉冲震荡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疾病综合征( A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于本院治疗的 126例 ACO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3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实验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最大肺活量( FVC)、哮喘控制测试( ACT)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 FEV1、 FVC及 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 ACOS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噻托溴铵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治疗重症哮喘哮喘慢性阻塞疾病(简称慢阻重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分析。方法回顾分析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49例哮喘慢阻重叠患者(重叠组)与同期行BT治疗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哮喘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激素用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以及重叠组治疗前后慢阻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哮喘组患者相比,重叠组患者年龄更大[(64±11)岁比(48±11)岁],病程及吸烟史时间更长[10.00(10.00,25.00)年比9.00(1.75,20.00)年;20.00(2.00,40.00)年比0(0,10.00)年],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少[320(320,640) μg/d 比960(320,960) μg/d] (均P<0.05)。重叠组患者治疗前功能指标FVC、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哮喘组[1.98(1.43,2.43) L比2.54(2.02,3.15) L;0.92(0.61,1.26) L比1.69(1.17,2.16) L;(50±16) L比(65±14) L] (均P<0.05),治疗前两组ACT、ACQ、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除重叠组FEV1%预计值、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无明显改善外(均P>0.05),余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治疗后1年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哮喘组各项指标均优于重叠组(均P<0.05)。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重叠组咳嗽、血丝痰的发生几率高于哮喘组,而痰多、短暂喘息发作低于哮喘组(均P<0.05);两组胸闷痛、节段不张、肺炎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均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BT治疗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同时对哮喘合并慢阻患者同样有效,但BT治疗对于哮喘患者的效益更佳,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哮喘 哮喘慢阻肺重叠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地区哮喘-慢性阻塞疾病(ACO)表型患者疗效的影响,为选择更具有针对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ACO表型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GesEPOC组56例和GOLD组50例。分别使用西班牙COPD指南(GesEPOC)和慢性阻塞疾病全球倡议(GOLD)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距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静态功能测量指标以及症状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6个月后,距首次急性加重时间和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esEPOC组急性发作率、中重度急性加重率均低于GOLD组。GesEPOC组CAT评分在6个月时降低明显优于GOLD组。静态功能显示,治疗6个月后,在残气量/总量比值(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呼气峰流量、周围阻抗、RV方面,GesEPOC组改善更好。结论GesEPOC和GOLD方案用于良乡地区ACO表型患者治疗可获得相近临床受益,但GesEPOC组在改善症状和功能等方面显著优于GOLD组,COPD的个体化治疗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和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 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