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对患者治疗结局造成的影响。 方法:将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我院数据库中的 40 例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颅内压监测,将其分为对照组( n=20 )与实验组( n=20 );对照组中患者直接采用手术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早期颅内压监测配合手术。记录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的颅内感染发生率、颅内血肿形成率、脑疝事件发生率。评估患者手术优良率。 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手术后感染发生率、颅内血肿形成率以及脑疝事件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分别为 18 ( 90.00% )例和 13 ( 65.00% )例,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床旁颅内压传感器进行植入后,颅内压监测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控制,对于患者治疗优良率的提高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诊断急性脑损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医药、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急性脑损伤患者健侧扰动系数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版软件。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采取单篇文献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森林图计算各亚组扰动系数对比的OR值。结果最后纳入文献共计8篇,存在异质性,按发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发病后1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低于健侧,OR值分别为-2.57(95%CI:-3.01~-2.13)、-0.83(95%CI:-1.02~-0.63),而发病后3、7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发病后1、3、7 d脑梗死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OR值分别为0.75(95%CI:0.39~1.10)、0.61(95%CI:0.32~0.90)、0.50(95%CI:0.01~0.99);发病后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外伤患者1~3 d扰动系数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3~7 d,OR值分别为3.30(95%CI:3.11~3.50)、1.03(95%CI:0.08~1.98)、2.23(95%CI:2.09~2.38)。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扰动系数监测符合脑水肿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规律,反映了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帮助临床医生动态了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 标签: 急性脑损伤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 脑出血 颅脑外伤 脑梗死 扰动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EEG)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监测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完成aEEG监测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223例。比较aEEG正常组(n=180)和aEEG异常组(n=43)之间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ABE)发生率,分析aEEG对ABE的早期诊断作用以及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和头颅MRI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Goodman-Kruskal Gamma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aEEG异常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536.2±154.6)与(422.1±103.0)μmol/L,t=-5.109,P<0.001]和ABE发生率明显高于aEEG正常组[62.8%(27/43)与9.4%(17/180),χ2=62.366,P<0.001]。aEEG对ABE诊断的灵敏度为61.3%,特异度为91.1%。随着ABE由警告期向痉挛期进展,aEEG电压抑制越严重(Gamma=0.847,P=0.003),睡眠觉醒周期越紊乱(Gamma=0.941,P<0.001),痫性放电越频繁(Gamma=0.976,P<0.001)。223例中148例完成BAEP检查,BAEP异常组aEEG异常率明显高于BAEP正常组[32.7%(33/101)与6.4%(3/47),χ2=12.040,P=0.001],且BAEP重度异常组电压异常率高于BAEP轻度异常组[20.6%(7/34)与2.6%(1/38),χ2=5.858,P=0.016],BAEP重度异常组痫性放电率明显高于BAEP轻度异常组[32.4%(11/34)与2.6%(1/38),χ2=11.413,P=0.001]和BAEP中度异常组[32.4%(11/34)与3.5%(1/29),χ2=8.480,P=0.004]。223例中108例完成MRI检查,胆红素脑损伤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组aEEG监测痫性放电率明显高于MRI正常组[28.6%(10/35)与2.6%(1/39),χ2=9.864,P=0.002]和其他影像学改变组[28.6%(10/35)与2.9%(1/34),χ2=8.451,P=0.004]。结论aEEG监测对于ABE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并且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脑损伤在aEEG监测上主要表现为痫性放电增加且多为频繁放电。aEEG监测与BAEP及MRI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核黄疸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AKI患者的预后与远隔器官损伤有关,肺、心脏、肝脏和肠道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最为常见。并发ALI会导致AKI死亡率增高。AKI诱导ALI的机制包括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增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本文将就AKI导致ALI的机制做一综述,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肺损伤 炎症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仪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意识障碍的价值。方法:纳入7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Ⅰ组(37例)病人接受脑室外引流治疗,Ⅱ组(37例)病人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仪配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分析2组病人临床症状恢复有效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量表评分。 结果:Ⅱ组临床症状恢复有效率为94.59%,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量表评分(12.54±2.48)分,均明显高于Ⅰ组(p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有创颅内压监测仪 脑室外引流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治相关问题。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为研究时间,样本为此时间段就诊40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干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治愈及病情好转共37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治疗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脊髓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各种病理条件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导致DNA损伤,细胞通常激活称为DNA损伤反应的信号传导网络以应对DNA损伤,进行DNA修复,而未能修复的DNA损伤会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细胞衰老或死亡,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急性肾损伤是肾功能相关或肾组织损伤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肾毒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近的研究表明DNA损伤及DNA损伤反应是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及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本文详细阐述了DNA损伤及DNA损伤反应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减少DNA损伤、促进DNA损伤后的修复可能为治疗急性肾损伤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DNA损伤 急性肾损伤 顺铂 再灌注损伤 DNA损伤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损伤疾病导致颅神经损伤的病症其临床诊断效果以及医治方法。方法:我们医院对于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接收诊治的 500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针对其中 40颅脑损伤疾病导致颅神经损伤的病症患者作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方式探究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患者的诊断和医治方法。分析结束之后将对颅脑损伤疾病导致颅神经损伤病症的病患者其诊断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本文当中 40例颅脑损伤疾病导致的颅神经损伤的患者中,眼运动神经、嗅神经以及面部神经出现损伤病症的概率相对比较高,同时,在者三类神经受损病症当中,只有面部神经受损的患者其恢复的效果相对良好。讨论:当前,颅脑损伤所导致的颅神经受损病症的发生概率相对比较高,在临床诊断方面,也往往会发生漏诊以及误诊等不良现象,所以医护人员在对病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当中,应当从多个层面系统对病患者神经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和医治。

  • 标签: 颅神经损伤病症 医治方法 颅脑损伤疾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监测中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并统计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部以及相关器械表面消毒质量,于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实施目标监测法,并比较 2018年与 2017年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2017年各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 2018年( P<0.05)。结论:常规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低于目标监测法,因此可将目标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管理中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真实性,从而保障采血质量以及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常规监测;目标监测;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outine monitoring and target monitoring 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Methods: the routine monitor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room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and the disinfection quality of the air, hands of blood collection personnel and the surface of related devices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room was counted. The target monitoring method was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indicators between 2018 and 2017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each index in 201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2018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outine monitoring is lower than that of target monitoring in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so the target monitoring can be popularized i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uthenticity of monitoring of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blood donor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能量踝关节骨折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踝关节周围各解剖结构的损伤特征,探讨Logsplitter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62例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21~69(42.3±11.7)岁,左侧27例、右侧35例。提取术前X线和CT影像,分析腓骨损伤、胫骨损伤、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内侧损伤及外侧韧带损伤的特征及其不同损伤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合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分析不同踝关节骨折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果腓骨损伤特征:横行或短斜形骨折占61.3%(38/62),存在蝶形骨块占25.8%(16/62),粉碎性骨折占11.3%(7/62),腓骨无骨折占1.6%(1/62)。胫骨损伤特征:外侧关节面压缩占38.7%(24/62),合并后侧压缩占6.5%(4/62);内侧损伤包括内踝骨折占87.1%(54/62),三角韧带断裂占12.9%(8/62)。下胫腓联合损伤特征:单纯韧带断裂占11.3%(7/62),合并Tillux结节撕脱骨折占8.1%(5/62),合并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43.5%(27/62),同时合并Tillux结节与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37.1%(23/62);合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占12.9%(8/62)。根据Lauge-Hansen分型显示,其中旋前外展损伤占87.1%(54/62),旋前外旋损伤占8.1%(5/62),旋后外旋损伤占1.6%(1/62),无法分类的占3.2%(2/62)。结论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多样化,在严重骨折脱位的同时,可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损伤机制以外展位垂直暴力最为多见,部分也可为外旋位垂直暴力所致。

  • 标签: 踝损伤 Logsplitter损伤 踝关节骨折脱位 影像学 损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肩锁关节损伤合并盂肱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的情况及预后,分析讨论出现各种合并症的原因。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收集了共52例肩锁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记录肩锁关节损伤Rockwood分型,受伤机制,术前和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Constant评分。结果52例患者中,合并损伤占总数32.69%,其中11例患者进行了额外的手术治疗。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盂肱关节合并伤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Constant评分没有明显好于未额外手术治疗的合并症患者(P>0.05)。结论治疗肩锁关节的同时,仔细查验是否存在合并伤,并及时针对合并伤进行手术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肩锁关节 盂肱关节 合并损伤 受伤机制
  • 简介:摘要: 桥梁的建设展示了我国大桥梁发展的最新技术水平和成就,代表了大桥梁发展方向,使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步人世界先进行列,并对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发展,完善国道主干线网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应用研究通过对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探讨变形监测理论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和总结桥梁变形的规律,为桥梁的养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 桥梁的建设展示了我国大桥梁发展的最新技术水平和成就,代表了大桥梁发展方向,使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步人世界先进行列,并对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发展,完善国道主干线网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应用研究通过对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探讨变形监测理论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和总结桥梁变形的规律,为桥梁的养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 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道路交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联系各地区的重要经济命脉和基础设施,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道路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与日俱增,而在道路工程中,桥梁工程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各界对于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安全性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视。采用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在桥梁工程项目当中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相关问题进行监测,从根本上保证桥梁工程项目整体的安全性。本文将以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当中的应用为主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 标签: 变形监测技术 桥梁工程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