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一类具有功能反应和阶段结构的捕食模型。在此系统中食饵分幼年和成年两个阶段,捕食者仅捕食幼年食饵,并且考虑食饵和捕食者之间具有比率依赖功能反应。利用一些引理和比较定理,讨论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周期持久

  • 标签: 比率依赖 阶段结构 持久性 时滞
  • 简介:提出并研究具有反馈控制变量和Holling-Ⅱ类功能性反应的修正Leslie-Gower离散捕食系统的持久问题,通过运用差分不等式得到了一组保证该系统持久的充分条件.该结果表明反馈控制变量不会影响系统的持久从而改进了已有的结果.数值模拟显示了本文结果的可行

  • 标签: 持久性 离散 修正Leslie-Gower 反馈控制 时滞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主诉全身皮肤水肿红斑,反复10个月,于2011年8月4日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肿红斑,部分呈紫红色,有瘙痒及烧灼感,无大疱、血疱、脓疱,无糜烂、溃疡等损害。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激素类乳膏'外用,皮疹部分消退,但反复发作,并渐出现头发及眉毛脱落,指甲、趾甲脱落。曾于6个月前在外院住院治疗,诊

  • 标签: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胰高血糖素瘤 伪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系统红斑狼疮肾炎的护理、舒适,减轻疾病对患儿的伤害,使患儿愉快接受治疗,提高疾病好转率及患儿生存质量,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控制疾病的复发率。方法护理15例小儿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儿,对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舒适干预。结果小儿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儿愉快接受治疗好转出院表示感谢。结论护士给小儿创造舒适环境,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有效处理。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治疗,积极有效处理不良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减少各器官的损害。

  • 标签: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护理 舒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资料,将本组患者按照年龄结构分为<20岁组、20~50岁组和>50岁组,并采用实验室检查各组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浆膜炎、关节痛以及血液系统受累以及肾损害、脱发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实验室检查80例患者中有55例(68.75%)患者存在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抗ANA抗体均为阳性,而抗dsDNA抗体阳性有43例,占53.75%,抗SSA和SSB阳性有23例,占28.75%,抗SM抗体阳性有29例,占36.25%。<20岁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死亡率为0,而20~50岁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7%,死亡率为1.92%;>50岁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33%、死亡率为16.67。结论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系统受累,年龄与临床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方法检测112例SLE甲状腺激素水平,将其与疾病活动度(以SLEDAI评价)、血清白蛋白、补体等指标进行比较,并以47名健康检查者作对照。结果(1)112例SLE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占52%(58/112),其中合并甲亢2例(1.8),甲减5例(4.4%),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51例(45%)。(2)SLE组血清TT3、TT4、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尤以SLE肾炎组更明显(P<0.05)。(3)SLE组血清TT3,TT4FT3FT4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而TT3,TT4,FT3与C3呈正相关(P<0.05)。(4)甲状腺功能异常组的SLEDAI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SLEDAI(P<0.05)。TT3与SLEDAI呈负相关(r=-0.308,P<0.05)。结论SLE患者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且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与疾病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甲状腺激素 SLE疾病活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47例症状好转出院,1例死亡,4例主动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健康指导对患有系统红斑狼疮的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治疗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了解系统红斑狼疮,知晓目前治疗效果、疾病转归。通过心理护理让患者及家庭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实现自我生存价值的自信心。从而,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进展,提高了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糜烂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南方某部队军人隆起型糜烂胃炎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西药联合中成药(胃特安片)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表现改善程度、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临床总的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70.7%(29/41),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疗效:治疗组胃黏膜活动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征象改善较明显;治疗组有效率83.8%(31/3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19/31),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Hp根除率:治疗组(80.6%)与对照组(7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药联合胃特安片治疗隆起型糜烂胃炎疗效较好。

  • 标签: 隆起型糜烂性胃炎 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红斑狼疮(SLE)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80例SLE患者进行体表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80例SLE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有29例,发生率为36.25%,其中,ST-T改变者9例(占11.25%);低电压者6例(占7.50%);窦性心动过速者5例(占6.25%);窦性心动过缓者3例(占3.75%);窦性心律不齐者2例(占2.50%);房期前收缩、室期前收缩、束支阻滞、房室阻滞者各1例(占1.25%)。结论SLE患者心电图改变较多见,应将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表心电图 心脏损害
  • 简介:目的:分析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IE)并发眼底损害3例患者病例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sIE并发眼底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意识,改善预后。方法:对3例3只眼SLE并发眼底损害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分析血免疫球蛋白(GLB)、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补体3(C3)、抗心磷脂抗体(A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C反应蛋白(CRP),计算SLEDAI评分,复习文献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3例患者眼底损害均在SLE治疗过程中出现,临床表现轻重不等,但病情进展快,从视物模糊到失明仅需数天;眼底损害与SLE疾病活动、系统炎症反应强度、自身抗体类别及其滴度无关。结论:SLE并发眼底损害缺乏特异的临床与辅助检查指标,预后极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变预后的唯一关键。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眼底 损害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激素、羟氯喹治疗轻、中度活动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6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0.5~1.0mg/(kg?d)及羟氯喹治疗;试验组给予口服MTX片剂每周1次7.5~15mg联合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用法同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LEDA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补体C3、血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补体C3回升、血沉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素累积剂量和日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激素减量过程中较难减量,更易复发,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较多,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治疗SLE有效,加用MTX可减少激素用量,起到“激素助减剂”的作用,防止长期使用偏大量激素引起相关不良反应,为SLE患者治疗提供一个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红斑狼疮(SLE)并发无菌股骨头坏死(ONF)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高SLE合并无菌股骨头坏死的认识。方法选择本院2010.01-2013.12收治的SLE合并无菌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6例(观察组),并抽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SLE患者26例(对照组),分析其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其治疗等特点。结果观察组血管炎、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与ONF的发病密切相关,此外,SLE并发ONF的患者胆固醇水平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LE患者中,有雷诺现象、血管炎的患者易发生ONF,在此基础上予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更容易引起ONF的发生。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0例对照组和38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血黏度。结果系统红斑狼疮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变化显著(p<0.05)。结论血液流学变化与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相关,对疾病的疗效观察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历代中医对系统红斑狼疮病名、症候、病因、病机认识,从中医风湿痹病入手,兼及本病损害脏器之不同,予以辨证施治之对策。材料与方法引经据典以《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为宗,发微系统红斑狼疮病名、症候、病因、病机,探讨辨证施治之精华。结果中医治疗系统红斑狼疮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六个症型为模板辨证论治,再辅以分型加减、对症治疗及增强各方解毒疗效的中草药、中成药制剂共奏奇效。结论辨证论治,求因治疗,是中医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特色,是中医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理法方药的基础,临症时以此为核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的患病情况。方法对17例系统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以青壮年女性多见,精神症状多样化但无特异性,首发症状以精神神经症状居多,占70.59%,应用皮质激素及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综合治疗,全部病例的精神症状消失,大部分躯体症状改善。结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相当重要。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精神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型渗出多形红斑患儿全身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重型渗出多形红斑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全身感染的发生率。结果30例重型渗出多形红斑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24例没有发生全身感染,6例仅发生轻度感染,全身感染发生率为20%,干预组全身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重型渗出多形红斑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患儿全身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重型渗出性多形红斑 预防 全身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系统红斑狼疮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的研究方法,将96例系统红斑狼疮(SLE)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疗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天数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系统红斑狼疮病人治疗效果.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循证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