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春期的孩子心灵脆弱、问题多发,应该用积极的办法疏导其冲破青春期抑郁倾向的束缚,避免这种情感性的心理障碍危及青少年的生命。因此,向青少年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 标签: 抑郁 孩子 预防 心理障碍 青春期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心理问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危害学生本身的同时,还危害社会。对于疫情期间引起学生心理的问题,从问题的界定,心理的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问题。

  • 标签: 心理问题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英国制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上世纪90年代推出新药赛乐特(又名帕罗西汀)时,引起了一阵欢呼,许多医生争先恐后地让病人用上了这种据称“可以同时对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神奇药物”。但葛兰素史克公司12日却不得不承认,赛乐特可能提高年轻人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建议医生们“谨慎使用”。

  • 标签: 自杀倾向 抗抑郁药 葛兰素史克公司 帕罗西汀 90年代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肿瘤患者抑郁自杀倾向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实验,护理人员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身体护理,在此基础上,对护理前与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全面对比。结果在进行护理后,死亡患者具有5人(5%),自杀未遂的患者具有60人(60%),具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具有35人(35%),护理后的效果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的心情较为焦虑,意识不到生活的美好,神情抑郁,在其知晓自身病情的时候,便会具有自杀的倾向,渴望结束自身的性命。病人认为自杀能使自身获得解脱,然而护理人员在对具有抑郁自杀倾向的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逐步恢复到良好的心情。

  • 标签: 晚期肿瘤患者 郁郁自杀倾向 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 】流动儿童在成长中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可能出现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些出现抑郁倾向,因此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本文从园艺角度对抑郁倾向 心理 辅导的阐述 ,旨在探索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流动儿童 园艺 心理 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选取对比我区自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137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产妇,并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孕期营养、心理状态和产后抑郁倾向的关联性。方法将我区137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我区同期137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诱素,然后对诱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1.孕期营养和孕期心理状态会是出现产后抑郁症很主要的诱因,关注孕期营养保健和心理保健,减少孕产后抑郁,势在必行。2.诱发产后抑郁的独立高危因素主要有孕期增重>20kg,超重与肥胖(BMi>23),产前焦虑(sas>0)以及产前抑郁(sds>50)。结论孕期营养和孕期心理状态对产后抑郁症的出现起着明显的作用,家庭、社会、医疗保健机构等要高度关注孕期营养保健和心理保健,减少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病发。

  • 标签: 孕期营养 心理状态 产后抑郁症倾向 诱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营养,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倾向的关系。方法:针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9月收治出现产后抑郁的患者90例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抑郁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相关影响因素并且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孕期营养和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孕期营养以及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对孕期营养和心理健康给予高度关注,以此来有效避免发生产后抑郁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引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孕期体重增加20kg以上、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结论:通过分析可知孕期营养和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在孕期做好身心的健康保健,以此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标签: 孕期营养 心理健康 产后抑郁症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抑郁倾向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2例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妇,按随机原则将予以常规护理的41例标为常规组,41例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的41例标为干预组。观察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比率。结果干预组抑郁症发生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围产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抑郁症的发生率,其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妇 预见性 护理干预 抑郁症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据近年来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饱受抑郁症的折磨。而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困惑,由于这一群体正在从父母的保护伞下走向社会的阶段进行过渡,很多困惑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口也不知道向谁倾诉,积郁成疾。加上大学生心智并不成熟,因此抑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危害。在这样的背景下,将预防大学生抑郁以及对大学生的正确心理教育应当提上议程。基于此,本课题将以上作为时代背景分析当代大学生抑郁倾向的成因,并探讨来自学校的正确心理教育对改善这一问题方法及对策。

  • 标签: 大学生,抑郁低龄化,抑郁倾向,心理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孕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抑郁倾向的孕妇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360例存在抑郁倾向孕妇,随机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各180例。参比组孕妇实施基础孕期护理,实验组孕妇实施孕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在分娩后三个月内的抑郁症发生率、焦虑和抑郁状况以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在分娩后三个月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孕妇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抑郁倾向孕妇实施孕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其分娩后的抑郁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产后抑郁症 抑郁倾向 抑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为了更加深入掌握中学生抑郁情绪的表现以及原因,本探究选取大范围监测中学生整体抑郁偏向比例较高,并且班级之间差异显著的中学生展开深入的调查。调查发现,班级原因在学生育情绪的养成与维持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抑郁情绪显著的中学生也在其家庭、人际关系与生活事情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抑郁易感原因。防止与干预中学生的抑郁情绪,提倡注重班级原因、个体成长环境等原因。加强班级管理环境。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打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缓解亲子关系,提倡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 标签: 班级因素 中学生抑郁倾向检出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50例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25),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综合性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展开综合性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病情,预防自杀发生,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自杀倾向 青少年 抑郁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叙事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叙事方式进行心理干预,重构故事,以积极的内容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下文介绍叙事疗法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于抑郁倾向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应用,以资参考。

  • 标签: 叙事疗法 大学生 心理咨询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预案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预案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整体护理预案干预实施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HAMD、HAMA及NGASR评分呈良好趋势。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整体护理预案干预的应用价值明显,可降低患者的自伤倾向,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预案干预 老年抑郁症 自伤倾向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对缓解抑郁倾向的实践性效果。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发现参与体育锻炼频率较高的学生抑郁倾向得分普遍较低,而参与频率较低的学生抑郁倾向得分较高,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体育锻炼对缓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抑郁倾向具有积极效果。建议学校和社会应加大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体育设施和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高职院校 体育锻炼 缓解抑郁倾向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显著增大,心理受挫几率明显增高,重度抑郁伴自杀倾向的综合性心理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鲜见。应对重度抑郁伴自杀倾向的综合性心理危机,关键是精准评估自杀风险,重点是协助学生建立康复信心。此外,还需协调好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关系,以当事人为中心建立多人员、多因素、多手段联合应用的联动支持体系。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症 自杀危机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农村老年人抑郁倾向与认知功能变化轨迹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中2011-2018年农村≥65岁老年人的数据,分别构建无条件和条件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得分变化轨迹及与抑郁倾向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了1 788名2011/2012年开始调查的农村老年人,其中有抑郁倾向者占19.1%;有、无抑郁倾向者基线MMSE得分别为26.62±3.54和27.59±3.17。无条件和条件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MMSE得分下降率为0.52分(P<0.05);纳入协变量前后,有抑郁倾向者MMSE初始得分比无抑郁倾向者分别低0.84分(P<0.05)和0.81分(P<0.05),有抑郁倾向者MMSE得分下降速度比无抑郁倾向者分别慢0.33分(P<0.05)和0.40分(P<0.05)。结论我国农村老年人抑郁倾向与认知功能变化轨迹有关,有抑郁倾向者处于更低水平轨迹,提示应积极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及时干预,以延缓或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抑郁倾向 认知功能变化轨迹 老年人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