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涂层技术应用研发项目,以提高机械零件表面性能(耐磨损、耐腐蚀、抗疲劳等)为目标,面向企业开展表面强化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与服务,包括根据不同零件的表面性能要求,开发新型PVD超硬涂层体系及设备,以及开展机械零件表面强化技术服务和性能检测服务,为企业培育涂层技术人员和研发技术团队。其中,应用于工模具的高性能离子镀涂层技术(浙江省科技厅,纵向公益项目),投入研发经费30多万元,获发明专利2项;旋转横向磁场可控电弧离子镀的工艺基础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投入研发经费10万元,获发明专利4项。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专利有多模式动态磁控离子镀弧源(发明专利号:ZL.201210431983.5)、旋转磁场复合离子镀膜技术(发明专利号:ZL.201210444627)。

  • 标签: 研发项目 涂层技术 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表面强化技术
  • 简介: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必要生产资料,在保障粮食产量/质量上具有显著的作用。田间病虫害抗药性的猖獗,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制约,食品安全溯源的警醒,形成了对农药创新产品研究开发的迫切需求。欧美在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农药新产品创新研究,从跨国公司主导到形成大学基础理论研究。

  • 标签: 农药技术 知识产权管理 研发 生态环境污染 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好的动机未必能取得好的成果。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任务驱动”等新颖的教学理念是否真能接受长期的教学实践考验,仍难定论。并且,各地教学情况的差异无法保证成功经验能有效地复制。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有不少求知的模式值得我们去摸索。

  • 标签: 信息技术教学传统各学科结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自然中生活的鸟类种群、数量及活动范围也逐渐增大。由于我国输电架空线路大多运行在野外,不容易及时受到人力的监控,我县更是山区线路居多,许多鸟类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筑巢繁殖,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危害。根据国家电网有关部门统计,受鸟类在铁塔上筑巢、栖息引起的短路、跳闸等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鸟类活动引起的线路故障仅次于雷害和外力破坏,已经占居线路故障总数的第三位。鸟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使运行维护单位在人力、物力上蒙受较大的损失,重要的是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鸟害造成的线路跳闸故障已成为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电网 安全 线路。
  • 简介:生物类似药是与已批准上市的生物制品在质量、安全、有效等方面相似的一类药物。随着原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专利的陆续到期,巨大的市场容量使得开发生物类似药已经成为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热点之一。2015年CFDA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药的研制流程、内容和技术进行了规定。在此背昔下,本专栏邀请了国家CDE高级审评专家以及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评价的资深学者从多角度介绍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旨在为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研发的企业和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 标签: 生物类似药 研发 指导原则 非临床研究 法规
  • 简介:前不久,上海临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技术研发中心揭牌成立,中心由临港再制造产业园与上海临仕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主要从事激光加工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工作。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上海临港再制造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富钛表示,该中心将致力于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比如激光清洗、表面工程修复等。这些都是再制造领域中迫切需要的,但还有待于完善突破以及产业化等环节"。

  • 标签: 激光加工技术 研发中心 上海 制造基地 再制造产业 示范基地
  • 简介:来自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宝洁辛辛那提公司近期在薄膜制品研发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并申请获得了专利。该专利可以更好的,更可持续而非降低薄膜厚度的方式节省了薄膜和封装成本。该专利关键在于它使用了泡沫薄膜,这种泡沫薄膜的制造代替了聚烯烃,同时该产品部分或全部由可再生,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宝洁公司专利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用可再生的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它可以通过发泡制造出带有气态气泡或小单元的薄层。和相同厚度的非泡沫薄膜相比,这种薄膜的生物基含量介于10%和100%之间,卡尺10到250微米,密度降低5%至50%。

  • 标签: 薄膜制品 研发技术 泡沫 美国 可生物降解 薄膜厚度
  • 简介:1项目基本情况水中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世界公认的法医学难题,在公安部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资助下,课题组开展法医硅藻检验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并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微波消解新方法,该方法高效、环保,硅藻回收率高;建立了真空抽滤富集硅藻方法,发明了自动化多联真空抽滤设备,避免了硅藻损失;建立了扫描电镜观察新方法,种属鉴定准确,避免了硅藻漏检、误检。

  • 标签: 硅藻检验 设备研发 真空抽滤 研究计划 项目基本情况 种属鉴定
  • 简介: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五院)研发及附属用房项目总建筑面积96341.16m2,其中地上73004.70m2、地下23336.46m2,建筑总高度80.1m,总投资3.28亿元。项目主要施工难点为体量大、场地小、

  • 标签: 研发 应用 技术 建筑面积 勘察设计院
  • 简介:摘要要想在工业制造上取得突破,其核心任务就是一定要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取得成果。相较于人工生产,机器人的优势体现在它的精准度上,许多机器人能完成人工所无法完成的高精度操作。同时,机器人生产可以保证生产品质,最大程度地节约劳动力,并提升劳动安全性。文章就机器人焊接技术研发与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提高机器人焊接技术的进步。

  • 标签: 机器人 焊接技术 研发 应用
  • 简介:前不久,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黄瑶来到飞翼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再制造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情况。再制造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是长沙蓝月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飞翼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项目。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位于飞翼股份工业园内,主要建设再制造研发大楼一栋,其中包括研发办公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

  • 标签: 再制造技术 研发中心 股份 飞翼 项目总投资 专家工作站
  • 简介:在教材评估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国外和国内社会对教材的需求,并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规划教材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发现,很多大学英语教材与国际、国内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处于“思辨缺席症”的状态。该现状提示在新教材研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高阶思维能力的需求。

  • 标签: 大学英语 教材 评价 思辨能力
  • 简介:摘要依据电力部DL/T879—2004《带电作业用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技术标准,QC小组成员重点在接地线的选材、防打滑措施等方面做了试验研究,研发了由导线端线夹、短路线、接地线和接地端线夹组成的新型接地线。验证结果表明该新型接地线使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QC小组 新型接地线
  • 简介: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中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本文对我院“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对本中心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创新创业 机电一体化 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电力管网规模越来越庞大,常规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科学、高效管理城市电力管网的现实需求。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满足工作的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电力管线管理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实现对电缆管线数据科学的存储与管理,形成资源动态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信息资料的快速查询、统计、更新及共享,为电缆管线的运维、检修、设计、施工及其他地下管线相关工程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而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现势性的资料依据。

  • 标签:
  • 简介:苹果中国研发中心的选址落定。近日,北京中关村园区管理委员会旗下的微信公号“创新创业中关村”发文披露,苹果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朝阳园成立。

  • 标签: 北京中关村 研发中心 苹果 中国 管理委员会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核电施工管理的特点,介绍了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核电施工管理系统(NIS)的研发过程、主要功能模块结构、实现的部分重要功能,以及在阳江项目应用的所取得的成绩。NIS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可加强和优化核电施工管理,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推动项目施工工作进程,对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标签: 核电 施工 管理系统 研发
  • 简介:摘要近年来,运行中隔离开关的缺陷有上升趋势。随着高压开关“无油化”的推广,如何提高隔离开关运行的可靠性将成为运行管理工作的1个重点。浙江沿海地区,每年受台风影响。导致沿海城市出现大片垃圾、泥土结块以及大面积水等多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通行。台风不仅对路面有影响,同时对变电站的影响也极大。在台风过程中,漂浮的白色垃圾,悬挂在变电站上的垃圾对整个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存在着一定性的危险。

  • 标签: 隔离开关 多功能巡检 运行维护
  • 简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近研究并试验成功了一款新式智能CT机器人。这款CT智能机器人成功地给一匹马进行全身扫描后,研究人员宣布未来不久这款CT智能机器人将走入全球各大医院针对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这款新式智能CT机器人的名字叫做EQUIMAGINE,其手臂上安装了多个CT射线拍摄镜头。

  • 标签: 智能机器人 CT 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 全身扫描 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