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对滑板的热爱就我而言,从开始练习滑板起,我总觉得人们一直忽视了滑板运动的某些精髓,他们只留意到发型、音乐,以及滑板到处被禁的现象,但他们没有看到滑手身体动作的别致及独特之处。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是滑板运动给了自己前所未有的自信心。滑板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项运动,我想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说呢,确实,滑板运动的规模现在如此壮大,我也很惊讶,不过我还是觉得:“你们怎么花这么长时间才明白这一点?”你知道吗,滑板一直是很棒的运动。

  • 标签: 滑板运动 艺术形式 托尼 身体动作 自信心
  • 简介:托尼奖的定义是“美国戏剧最高奖”,向来是音乐剧主场。话剧的风头和地位都很难与音乐剧相提并论。百老汇一个季度的十几亿票房里,话剧只占一个多亿,

  • 标签: 戏剧 音乐剧 托尼奖 音乐剧主场
  • 简介:玛伦·阿德影片中的人物其实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们自己错误地相信他们自成一体。影片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人物以及他们的扮演者,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会不由自主地把他们与自身的经历、困境、行为和矛盾,或完全地、或部分地、或毫无瓜葛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觉得与这些虚构人物的关联,就像影片人物之间的关联一样,都是阿德的影片世界的一部分。我想不出有任何另外一部相对主流的叙事性影片能够让我像观看阿德的《托尼·厄德曼》时那么投入。可能我不过是个容易为父女故事动情的人,也许此类影片并不多,所以这部影片在我看来是无与伦比的。

  • 标签: 托尼 虚构人物 反观 影片 关联 扮演者
  • 简介:托尼·本尼特(也译作托尼·贝内特)是英国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家,其早期的文化理论基本延续了英国文化研究的传统。在接触到葛兰西、福柯的理论以及澳大利亚的文化现实后,本尼特将治理纳入文化研究之中,形成了文化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范式。本尼特批判文本形而上学的研究,将文化与权力结合起来,强调审美与文化治理的关系,突出知识、话语在文化治理中的作用。本尼特在反思文化治理理论的同时,从博物馆的政治、文化政策、文化改革、批评理论的介入性、阅读构型等方面对文化治理实践展开深入思考,强化了文化治理的实践性与实用性。

  • 标签: 托尼·本尼特 文化研究 文化治理 范式 转型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新作《天佑孩童》是一部集心理创伤、民族创伤、历史创伤为一体的伤痕文本。作者置创伤于日常生活的情景中,使人物在回忆、讲述、阐释和表征创伤的过程中达到疗愈;作者还用她钟爱的多重叙事视角,让各色人物适时发声,表述其困顿的生活情态和复杂的心理;看似平淡的叙事语言包裹着作者对当代社会环境宽泛而深刻的讥讽,外加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怪诞,共同筑造出莫里森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现代黑人故事。《天佑孩童》算不上莫里森最杰出的作品,但却也为她的经典增添了丹青。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天佑孩童》 现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