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确引导个人所得的税收筹划对纳税人及税收经济发展都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税收筹划个人所得税
  • 简介:摘要纳税筹划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企业理财活动,本文通过新企业所得法在实施过程中,探讨企业如何适应变化而进行纳税筹化的一些方法,有效降低税负,减少涉税风险。

  • 标签: 新企业所得税法 纳税筹划
  • 简介:俄罗斯的单一是其面对日益严重的税收危机急需振兴财政而实行的税制改革举措,是以牺牲个人所得的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作用为代价的。我国与俄罗斯的社会经济情况迥异,不宜对个人所得实行单一。我国的个人所得应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增进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功能。

  • 标签: 单一税 个人所得税 累进税率 公平分配 稳定经济
  • 简介:摘要个人所得改革是现阶段我国税制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我国个人所得改革历程,简要分析我国个人所得收入调节功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今后个人所得改革提出建议。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收入 调节功能
  • 简介:摘要企业所得由于涉及的政策较多、内容及程序复杂,纳税筹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工业企业所得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进一步提出我国工业企业所得税收筹划的主要策略。

  • 标签: 工业企业 企业所得税问题及对策 税收筹划
  • 简介:当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机制亟待从以法人纳税人为重点的货物劳务征管机制,向以法人和自然人为重点,货物劳务所得并重的征管机制转型,特别是要尽早建立起满足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模式需要的税收征管机制。本文在分析我国税收征管机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征管机制的政策措施。

  • 标签: 税收征管 个人所得税 税制改革
  • 简介: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介绍所得会计核算程序的基础上,分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通过案例,探讨借助T字型账户确认递延所得负债与递延所得资产的方法,为突破所得核算的难点提供一点建议。

  • 标签: 所得税会计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暂时性差异 会计核算
  • 简介:摘要个人所得是我国税收流失是严重的税率。从制度因素考察,主要包括分类所得模式、征管权归属、税基的确定、税率的设计、征管方式等方面。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税收流失
  • 简介:固定资产折旧及所得的计算,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计算稍有不同,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竣工决算及运营中的计算问题进行分析,便于相关人员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标签: 固定资产 折旧 所得税
  • 简介:企业所得是盈利企业普遍缴纳的税种,所以做好企业所得的纳税筹划对减少企业税收支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十分有益。本文从公司战略、企业主体建立、企业的融资、销售、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简要分析了纳税筹划在运营过程中的一些方法。

  • 标签: 企业所得税 纳税筹划 方法
  • 简介:本文在新所得会计准则实施后,对递延所得资产的形成通过具体业务情况进行了归总,并进一步对递延所得资产与盈余管理进行了关系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新所得税会计 递延所得税资产 盈余管理
  • 简介: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个人所得的再分配功能急需强化.文章对我国2002-2011年个人所得的累进性和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个人所得的总体再分配效应在2002-2005年以及2007-2010年两个阶段中逐年增强,而在2006和2011两年中有所减弱.2006年和2011年税收累进性大幅上升的同时,平均税率出现大幅下降,致使个人所得总体再分配效应出现下降.对于不同收入户而言,个人所得的再分配效应在考察期间都是正向的.但是,中等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的收入份额增加显著高于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收入份额增加.这表明中等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是个人所得再分配的最大受益者.2002-2011年我国个人所得的剩余收入累进性实证结果表明,当收入进入更高收入户水平时,各收入户适用的税率基本为比例.根据实证结果,文章对我国个人所得再分配功能缺陷进行了多角度的原因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强化所得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再分配效应 税收累进性
  • 简介:我国现行个人所得以每一个取得收入的个人为纳税单位,存在着缺乏公平、税负未随家庭纳税能力提升而变化以及易产生避税机会等缺点,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的缺点。但是,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同样存在税负有失公平的问题,还存在对婚姻的惩罚与奖励、对女性就业取向产生抑制等问题。因此,我国无论是以家庭还是个人为纳税单位,都需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正,使之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纳税单位 个人 家庭
  • 简介: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重要内容,我国将稳健性看作是会计信息的一项重要的质量特征,对会计制度制定与会计实务的工作而言,稳健性的指导意义极强。会计界在经过了2008年的那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之后开始重视思考该怎样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文章以我国沪市与深市在2008年至2010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Basu(1997)所提出的逆回归模型与相关的改进模型的指导下,分析了金融危机环境中我国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与企业所得给会计稳健性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2008年至2010年间我国的上市企业的会计盈余带有稳健性的特征;企业所得属于一种政府干预方式,其给上市企业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 标签: 金融危机 会计稳健性 企业所得税 实证研究
  • 简介: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设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营业机构的,所设的营业机构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选定的合并申报纳税的营业机构报经省级税务机关批准:所设的营业机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区的,选定的合并申报纳税的营业机构应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 标签: 申报纳税 外国企业 企业所得税 合并 营业机构 缴纳
  • 简介:总结个人所得所得”的相关规定,提出对“所得”的个人理解,并对几种特殊的纳税情形提出看法,认为个人所得的课税对象应是个人收入扣除必要费用支出后的净所得,这个净所得将是导致个人财富增加的结果.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所得 转增资本
  • 简介: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企业微观数据测算企业所得流失率的模型框架。与以往文献主要致力于测算总体税收流失率不同,本文同时强调测算每户企业税收流失额的重要性,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2010年某市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行业5065户企业纳税人的截面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判别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作实证分析,为更准确地测算企业税收流失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税收流失 微观数据 企业所得税
  • 简介:我国个人所得自1980年开征以来,历经六次修正。虽取得一定成就,但“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仍处于“跛足”状态。文章通过对比中关个人所得制度,借鉴美国宝贵经验,提出我国转型期间个人所得制度的改革建议。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中国 美国 借鉴
  • 简介:文章通过计算我国1991-2011年城镇居民税前基尼系数、税后基尼系数、平均税率、税收再分配效应指数等指标,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调节收入差距效应及影响因素.文章的结论是:我国个人所得总量水平比较低,对收入差距调节效应非常有限,特别是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作用比较小,而且对收入低于免征额水平的居民没有任何作用.鉴于此现状,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收入差距 调节效应
  • 简介:文章首先对以不低于或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企业股权下盈余积累转增股本和转让股权孰先孰后的税负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3号的规定基本能达到避免对股息所得重复征税的目标。其次,通过会计和税收的规范分析,得出几点结论:资本溢价不属于盈余积累,个人投资者持有企业股权的财产原值应包括投入企业的股本和资本溢价,对盈余积累转增股本征税,应增加新股东再转让股权的"财产原值",进而对完善23号公告提出了几点建议:为避免对股息的重复征税,对新股东取得企业原盈余积累分红所得不征个人所得;对先转让后分红也应采取措施避免对股息所得重复征税。

  • 标签: 盈余积累 转增股本 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