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2糖尿的老年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这类疾病的临床并发症以及血糖控制效果。旨在完善老年糖尿患者治疗方向,在合理控制血糖下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2糖尿患者共70例,针对这些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患者主要出现的并发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按照相关要求实施饮食控制、药物注射等治疗与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自身造成疾病恶化的可能性。结果研究发现,患者最多出现的并发症为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类的血管病症,在血糖控制方面治疗后可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患者出院两个月后血糖有上升趋势但并不明显。治疗后与治疗两个月后两者相对于治疗前而言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会影响到患者身体各个功能以及器官,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影响程度更大。本次研究证实患者并发症多出现于眼部以及血液方面,并且在临床控制上能够将患者各阶段血糖有效降低。但由于患者在治疗后为自行在家中控制,因此控制效果不及医院临床控制。老年患者应注意自身血糖控制,从饮食、用药等方面降低并发症产生几率,提升临床控制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 老年患者 血糖监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患者糖尿足(DF)的临床治疗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2糖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足患者48例为DF组,非糖尿足患者60例为NDF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FBG、2hPG、HbAlc、FIB、SCr、BUN水平及并发症糖尿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史、BMI、TC和TG各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糖尿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纤维蛋白原和SCr、BUN水平及糖尿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是2糖尿患者糖尿足的危险因素,应给予早期有效干预。

  • 标签: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糖尿高脂血症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65例2糖尿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合理用药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不进行血脂干预。结果?干预组血脂中的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1,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减少。对照组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临床干预
  • 简介: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已有认识,属“消渴”症的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在西方3500年前的占埃及第一次认识糖尿,大约在公元120年Aretaeus在今土耳其Cappadocia(卡帕多西亚)第一次进行了临床描述,他写到“这是不幸,而且不断进展的缩短人们寿命的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控制目标 变迁 血糖 《黄帝内经》 传统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2糖尿伴高血压与单纯2糖尿对脂代谢、肝肾功能等影响,探讨2糖尿与高血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2糖尿患者分为单纯2糖尿组(对照组)和2糖尿伴高血压组(观察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TG(三酰甘油)、TC(胆固醇)、血压、体重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TG、TC、腰臀比、体重指数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2糖尿伴高血压患者相比,2糖尿伴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肥胖、肝肾功能障碍及血脂代谢异常等症状。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脂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糖尿的作用。方法:将我社区内82例糖尿患者随机为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进行社区干预。观察时间为4周,进行干预之前与进行干预之后分别对患者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观察,对照组患者的饭后2h平均血糖为1082mmol/L,能保持良好用药依从性的患者占该组患者的85.37%;观察组患者饭后2h平均血糖为7.75mmol/L,能保持良好用药依从性的患者占该组患者的9756%。结论:社区干预可以提高2糖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区干预 血糖水平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将11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的脑梗死,对照组89例非糖尿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性脑梗死较非糖尿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好糖尿患者血糖水平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2糖尿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糖尿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糖尿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糖尿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糖尿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糖尿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糖尿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冠心病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合并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5例2糖尿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55例非糖尿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治疗,分析两组各指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对于2糖尿合并脑梗死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变化,应用降压、调整血脂和血尿酸治疗,且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抗血小板等疗法,降低脑梗死疾病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效果
  • 简介:小鼠、大鼠糖尿模型对基础与临床防治研究十分重要,不同的研究目标对应不同的动物模型载体。本文就目前常用的2糖尿鼠类模型的构建、主要疾病特征及应用等进行评述,为研究者了解、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标签: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鼠类
  • 简介:糖尿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目前糖尿患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年增高的流行趋势。在中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1],糖尿患病率为9。7%,其中2糖尿(T2DM)患者约在90。0%以上,而T2DM中又以肥胖者居多。肥胖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能够促进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与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肥胖和T2DM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病理生理的水平,肥胖与T2DM相关的核心机制及发病的共同基础是胰岛素抵抗。

  • 标签: 肥胖型2型糖尿病 针灸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合并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已经确诊的86名2糖尿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高血压,把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组(46例)和糖尿合并高血压组(40例)。结果糖尿合并高血压组在年龄、体重、吸烟、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与单纯糖尿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体重、吸烟、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是2糖尿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2糖尿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积极控制患者的BMI并重视生化指标的监测。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糖尿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5例,根据有无糖尿将患者分为2组,2糖尿合并脑梗死为糖尿组32例,无糖尿的急性脑梗死为对照组33例,对2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组中,以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为主,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组中患者的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糖尿组高血压发病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或治疗糖尿,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调节血脂等因素,对预防及减少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高血压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糖尿患者的临床药物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合并2糖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脂、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滋阴活血方,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全血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糖尿患者应用中药滋阴活血方治疗能明显保护血管内皮、降低患者血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近诊断为2糖尿患者人体成分与正常人群的变化,并探讨此差异的疾病指导意义。方法选择58名新近2糖尿患者,利用人体成分分析测定身高体重指数(BMI)、蛋白质重量、骨质重量、脂肪含量、身体肌肉重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等。结果糖尿患者的BMI、腰臀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人体成分分析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渴方在治疗2糖尿中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将78例2糖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加饮食控制,同时口服0.25g二甲双胍片,每日三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消渴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3个疗程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善的幅度更大,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2.778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2糖尿的基础上加用消渴方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渴方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2糖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的2糖尿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存在视网膜病变,对照组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来分析2糖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其他指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糖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来源于HbA1C以及收缩压,若能够对患者的HbA1C以及收缩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可以促进2糖尿痛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