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血吸虫的免疫学检验方法。方法选取我站收治的血吸虫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应用环卵沉淀试验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出28例,检出率为93.33%(28/30),常规组检出21例,检出率为70.0%(21/30),观察组显著高于常规组,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吸虫的免疫检验方法中,环卵沉淀试验方法比常规检验方法的检出效率更高,且能对血吸虫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吸虫病 免疫学检验 环卵沉淀试验 检出率
  • 简介:在中国,留守儿童特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家赴外地打工后,留在农村家乡需要其他亲朋好友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这些孩子经历着与父母分离的生活环境,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情感疏导,很容易产生一些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阴影和障碍,进而演变成某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行为倾向.作者在查阅、分析国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村血吸虫流行区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生存现状.根据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特点,结合血吸虫防治知识和技能,提出了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模式以及需要的支持环境.

  • 标签: 留守儿童 血吸虫病 健康教育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男性,41岁。因头晕、头痛伴左下肢间断抽搐2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左下肢肌力Ⅳ级,其余肢体肌力正常。头颅CT(外院)示:右顶叶见多发结节样稍高密度影,最大2.0cm×1.5cm,密度不均匀,周围见明显的低密度水肿区,右侧侧脑室后角轻度受压,中线结构居中。

  • 标签: 颅内血吸虫病 影像学表现 误诊 转移瘤
  • 简介:目的建立适应于目前血吸虫防治及疫情监测需求的网络实验室检测体系.方法按照国家血吸虫诊断参比中心及安徽省血吸虫诊断参比实验室要求建立起血吸虫诊断网络实验室.结果东至县血吸虫诊断网络实验室建成后,实验室各项工作运行良好.结论创建后的血吸虫诊断网络实验室的检测体系将为全县血防“十三五”规划目标乃至消除血吸虫危害提供技术保障.

  • 标签: 网络实验室 诊断 技术保障
  • 简介:摘要血吸虫(schistosomiasis)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传播性疾病,且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血吸虫的成年寄生虫存在于人体内而导致的传播性疾病,并且会表现为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症状,由于寄生虫对人体造成严重感染,则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南县包含了多个乡镇,然而由于钉螺控制容易反弹,导致在该区域出现了较多的吸虫病患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故需要加强对该区域内血吸虫的传播控制和阻断,并要加强对其控制对策的分析,从而减少南县血吸虫的传播。

  • 标签: 南县血吸虫病 阻断地区 挑战 对策
  • 简介: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铜陵市血吸虫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1~2015年铜陵市血吸虫疫情调查数据,建立GIS数据库,应用ArcGIS的可视化和重分类功能,对铜陵市血吸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应用可视化功能,绘制出铜陵市螺点分布图,并添加各螺点相关螺情信息.利用重分类功能,绘制出铜陵市各乡镇2011~2015年活螺密度分布图,该图与铜陵市各县(区)活螺密度年际变化图高度一致.结论应用ArcGIS制作的螺点分布图和活螺密度分布图,能直观、准确、详细地描述全市钉螺分布状况.可视化数据管理系统便于快速掌握螺点螺情,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提高血吸虫防治工作效率.

  • 标签: 血吸虫病 地理信息系统 可视化数据管理系统
  • 简介:目的防止非洲血吸虫疫情传人我市造成流行.方法选择贺家山原种场为观察点,对沟渠、河塘等进行非洲血吸虫中间宿主螺情调查,对来自非洲的留学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贺家山原种场无非洲血吸虫中间宿主螺类,留学人员均来自非洲血吸虫流行区,17.99%有患病史和治疗史,尿检与粪检未发现阳性.结论贺家山原种场暂时没有流行非洲血吸虫流行的条件,但有输入的可能,因此应积极进行输入性疫情监测.

  • 标签: 非洲血吸虫病 埃及血吸虫病 曼氏血吸虫病 水泡螺 双脐螺 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合肥市2004-2016年血吸虫疫情变化,寻找疫情变化规律,为“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现消除血吸虫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6年合肥市各流行县(市)年报、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6年钉螺面积显著下降,2014-2016年连续3年没有查出钉螺,人群血吸虫血检阳性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现症晚期血吸虫人均得到有效救治,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结论通过加大螺情监测和反复药物灭螺,加大对流动人口查治病和健康教育,全市疫情持续下降.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合肥市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并对两组健教前后生活质量及健教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活动(t=5.252,P〈0.05)、日常生活(t=4.356,P〈0.05)、健康(t=3.102,P〈0.05)、支持(t=2.468,P〈0.05)、精神(t=4.560,P〈0.05)5个主题方面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t=8.658,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复发率,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晚期血吸虫病 腹水型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索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防治策略及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集成优化防治效果.方法在洞庭湖区君山区选取6个乡镇42个相邻的血吸虫流行村为示范区,以洲滩或村垸为建设单元,因地制宜地实施易感地带封洲禁牧、建立定点牧场、开展舍饲圈养、家畜疫病监测管理、以及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等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集成优化防治措施,观察优化干预措施前后人畜病情和螺情变化,评估优化干预措施对血吸虫的防控效果.结果实施优化干预措施3~5年后,家畜放牧率、牛存栏数(主要传染源)、以及有螺洲滩野粪密度和阳性率分别减少了99.89%、67.09%、99.90%和100%,人、牛、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3.28%、95.88%和100%.同时,垸外水体感染性降低了100%,居民依存性提升了81.23%.干预措施前后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情需求,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集成优化防治措施,对控制江湖洲滩地区的血吸虫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染源 家畜 防治措施 集成优化 洲滩型流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