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114例,对患者临床资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行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腹围、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明显下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小,引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能减少患者腹围、引流肠内容物,对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 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60 例肠梗阻患者 的 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不同的肠梗阻减压治疗方法 分为对照组 80 例 (行普通胃管减压治疗) 和观察组 80 例 (行 肠梗阻减压治疗 ) 。对比 两组治疗效果 及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液引流量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观察组 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 P<0.05) ,且观察组胃肠液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患者 的临床效果确切,更能提高 肠梗阻缓解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值得临床应用 。

  • 标签: 肠梗阻 减压 胃管 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肠梗阻减压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行普通胃管减压治疗)和观察组80例(行肠梗阻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胃肠液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更能提高肠梗阻缓解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肠梗阻 减压 胃管 肛门排气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 2017年 10月~ 2019 年 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 114例,对患者临床资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行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腹围、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明显下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小,引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能减少患者腹围、引流肠内容物,对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decompression catheter in the operation of acute low colorectal obstruction. Methods: 114 patients with acute low colorectal obstru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7 case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ns a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ecompression catheter. After treatment, the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drainage volu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ownward move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duced flow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opera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decompression catheter can reduce the peritoneum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drainage intestin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 an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方法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5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手术室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8.12%,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22%,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83.33%,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16%,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平均天数短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采取手术室舒适护理的方法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增强护理效果,具有护理推广意义。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手术室护理 舒适护理
  • 作者: 杨小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青神县人民医院杨小玲肠梗阻是一种常见急腹症,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停止排便等,临床在治疗肠梗阻时根据症状的情况实施治疗,对于重度症状者往往实施手术治疗,避免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如酸中毒、脱水等。肠梗阻的发生与人们的膳食结构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不断发生改变,肠梗阻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而手术治疗作为常用治疗方法,其护理干预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自 2016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抽取 92例设为研究对象 ,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的患者为 46例。实验组患者在 48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对照组则在 48小时后安排手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术后恢复的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肠坏死以及切口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与对照组患者相近,术后恢复的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不明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应该第一时间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全面评估的结果安排患者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的时间,才能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急诊手术 手术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者为46例。实验组患者在48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对照组则在48小时后安排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术后恢复的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肠坏死以及切口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与对照组患者相近,术后恢复的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不明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应该第一时间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全面评估的结果安排患者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的时间,才能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急诊手术 手术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所致的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得出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0年 2013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所致肠梗阻患者 3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对 32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术后检查结果均显示为急性阑尾炎所致肠梗阻,及时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未出现感染或者肠梗阻症状,随访 6-10个月均未再现肠梗阻。结论 急性阑尾炎所致肠梗阻,具有其临床特点,临床医师应掌握其特点及诊治方法,及时诊断并行手术治疗可以得到满意效果。【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并发肠梗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并将入院48h后行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入院24-48h行手术治疗的44例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早期手术能明显提升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对于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手术时机 疗效 影响 分析
  • 作者: 潘红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新乐市医院普外科  河北新乐  05070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在临床治疗中选择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河北省某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手术时间不一样分为两组,发病48h内手术患者为(早期组),发病48h后手术患者为(晚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早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晚期组患者(P<0.05 )。结论:选择正确时机来治疗急性肠梗阻,可有效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借鉴。  【
  • 作者: 萧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妇孺医院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60-02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都是儿科的常见病症,而且这些年,发病率有所升高的趋势,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儿童健康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至关重要。其中,腹部DR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什么是DR技术?DR(DigitalRadiography)指的是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的新技术,换言之,借助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将穿透人体的X线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且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进行一系列图像后处理。DR系统的构成要素多,如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影像处理工作站、X线发生装置等。DR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可根据临床需要,对图像进行不同的后处理,如图像自动处理技术,边缘增强清晰技术等。DR系统已经打破了传统X图像的观念,实现了由模拟X线图像到数字化X图像的转变,和CR(ComputedRadiography)系统比较,优势明显。小儿急性肠套叠医学上,将一段肠管套入临近的肠腔中,称之为肠套叠。一般情况下,急性肠套叠多发生在4-10个月儿童中,然而,慢性肠套叠在儿童与成人中均容易发生。病因:(1)饮食性质及规律发生变化;(2)肠道炎性病变;(3)肠寄生虫以及毒素的刺激作用;(4)伴有神经肌肉运动不协调疾病或者倾向者;(5)腺病毒感染者;(6)年龄稍大儿童中,个别与肠息肉、肠重复畸型、梅克尔憩室等因素有关。分型:仅仅一段肠管套叠,称之为单套叠,套入的肠管再套入值另一相邻肠管,称为复套叠,复套叠在临床较少见。根据套叠的部位,可分成回盲部套叠(回肠套入结肠)、小肠套叠(小肠套入小肠)、结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等类型。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人以腹痛、呕吐、血便以及腹部包块等症状为显著表现。小儿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管内或者肠管外的病变导致肠内容物难以通过障碍。病因与分类:根据病因,可将肠梗阻分成两类。一是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包括肠狭窄、肠闭锁、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肠肿瘤等;二是功能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包括消化不良、肺炎、肠炎、腹膜炎、败血症、腹部手术等导致肠麻痹所致。临床表现:一旦发生肠梗阻,肠内容物由于堵塞,引起肠管蠕动紊乱,患儿可能出现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悠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林镇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身体健康问题非常关注。如果体内肠子出现了疾病,会对病患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影响。因此,体内肠疾病并非普通的感冒发烧,难免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一旦发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病情恶化非常快,甚至会威胁到病患生命。因此,需要对肠梗阻症状与预防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