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约40%的病人经过动脉溶栓治疗后动脉完全再通,大约35%的病人经过溶栓治疗,17项关于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包括了5216个病人[1]

  • 标签: 中风溶栓 治疗进展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风醒脑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5月-2021年3月本院AIS患者92例,按病历尾号分为2组,每组46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服中风醒脑液。2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采用ELISA法检测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IL-6和内皮素-1(ET-1)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疾病转归。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2.06±0.18)分比(2.73±0.23)分,t=15.56]、NIHSS评分[(5.25±2.36)分比(10.61±2.48)分,t=14.58]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9.04±1.98)mg/L比(14.36±2.09)mg/L,t=12.57]、IL-6[(23.14±1.46)ng/L比(39.37±2.51)ng/L,t=12.39]、ET-1[(67.18±13.22)ng/L比(98.14±22.29)ng/L,t=19.3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全血高切黏度[(7.53±1.37)mPa۰s比(9.24±1.42)mPa۰s,t=5.89]、红细胞压积[(0.27±0.06)%比(0.39±0.08)%,t=8.14]、全血低切黏度[(5.92±1.09)mPa۰s比(8.35±1.24)mPa۰s,t=9.98]、纤维蛋白原[(1.63±0.42)g/L比(2.47±0.58)g/L,t=7.96]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4/46)、研究组为15.22%(7/4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0.335)。治疗后,对照组转归良好率为73.9%(34/46)、研究组为93.5%(43/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11)。结论中风醒脑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有效降低AI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挥脑保护作用。

  • 标签: 卒中 中风(中医) 中风醒脑液 依达拉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急性缺血中风已经成为临床上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中风病的早期治疗,直接关系着病情的转归。本文笔者就中医药在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归纳并整理出了急性缺血中风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以及研究方法,以便为开展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医药 急性缺血性中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脑欣胶囊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片与血脑欣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的治疗结局明显优于甲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脑欣胶囊 急性缺血性中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的60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30例,对照组使用维脑路通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每天静滴一次,观察组使用中医养阴活血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中风证候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3%(28/30),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63.3%(19/3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中风证候有效率为,观察组86.7%(26/30),对照组60%(18/3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滋阴活血发治疗缺血中风的效果突出,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急性脑缺血 中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法和西医治疗法针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探索中医综合治疗法的综合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意义,为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高效、合理、经济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临床确诊为急性缺血中风病的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实验组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在FMA评分及MBI指数两项指标上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花费低于对照组,且人均花费和两项评分指标呈线性相关关系,两组统计学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中风病患者治疗采取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花费均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 中医综合治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旦发生了火灾,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缺血中风与火灾一样,只有早期获得有效的治疗,才能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 标签: 超早期 缺血性中风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中风急性期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为历史对照组(n=60),行西医治疗,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于防城港市中医医院的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为临床路径组(n=60),行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历史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减分率、MBI评分均高于历史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中风急性期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疗效显著。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急性期 中医临床路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早期中医药康复疗法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05月--2023年05月接收98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按照抛掷硬币法,随机将患者设为常规组(n=49)、研究组(n=49),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疗法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中医药康复疗法干预。对比两组临床干预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干预疗效比常规组高(P

  • 标签: 早期中医药康复疗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Barthel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具有显著的治疗疗效,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脑心通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急性缺血中风采用芳香开窍法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病例:134例,病症:急性缺血中风,入组时间:2020年6月-2022年6月,分组方式:随机双盲,组别:实验及对照,各67例,治疗方式:芳香开窍法及常规中医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无较大差异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更优,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中风采用方向开窍法治疗,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优化临床疗效。

  • 标签: 芳香开窍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治疗作用 中医症候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