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今后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各级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单位按卫生部的要求进行调查、报告、诊断。结果1995年~2012年共监测到AFP病例31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率为35.12/10万,各年超过应报告的1/10万的标准,呈散发,83.87%病例集中在0-5岁组,常住儿童62.06%,流动儿童38.70%,外籍3.22%,免疫史能确定的70.96%,麻痹分布在四肢不同的部位,脊灰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景洪市随时有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可能,直接威胁着我市消灭脊灰的成果。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菏泽市2011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评价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进展,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市疾控中心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资料和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2011年共报告AFP41例,无确诊脊灰病例,有一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一例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病例和一例疫苗低变异脊灰病毒病例。41例AFP病例分布在全市的9县区,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18/10万。AFP病例48小时及时调查率为97.6%,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为75.6%,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率为7.50%,一例分离到一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一例分离到一株Ⅲ型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一例分离到一株Ⅲ型疫苗低变异脊灰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10.00%。结论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较低。建议仍应加强AFP监测,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脊髓灰质炎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滨湖区15岁以下儿童急性迟缓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以利于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方法对滨湖区AFP监测系统内2012—2016年报告的病例进行描述分析,对发病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滨湖区2012—2016年AFP年平均发病率为2.34/10万,发病率无显著季节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孩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孩,所有病例均完成相应月龄的脊灰疫苗免疫。结论滨湖区2012—2016年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所有AFP病例均由省、市级医院报告,应加强对县区级医院的培训,加强监测敏感性。

  • 标签: 急性迟缓性麻痹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阳江市2004~2010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结果,为阳江市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决策提供依据。得出结论阳江市2004~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今后要继续加强监测工作,以防脊灰野病毒的侵入。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2018年晋江市15岁以下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为维持晋江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16-2018年晋江市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晋江市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1/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64.86%),病例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脊灰疫苗免疫≥3剂次占94.60%。37例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AFP报告发病率、调查及时率、合格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和75d随访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结论晋江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今后应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机构AFP病例报告率。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脊髓灰质炎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田阳县1994~2012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监测情况,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田阳县1994~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12年全县共报告30例AFP病例,无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结论全面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完整,确保消灭脊髓灰质炎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监测 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迟缓麻痹病例的流行情况,提高实验室监测质量,防范输入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病例的发生。方法:收集整理贵州省AFP监测系统2017-2018.10两年的AFP病例数据,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分析AFP病例的流行病分布特征。结果:440例AFP病例报告覆盖全省9个市(州),AFP发病无明显的季节,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80:1。AFP病例以短暂肢体麻痹为主,占21.95%。结论:贵州省脊灰实验室和流行病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一直维持无脊灰状态,对铜仁市和六盘水市要重点关注。

  • 标签: 脊髓灰质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异地急性弛缓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异地病例报告比例,提高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报告病例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AFP病例共94例,占51.93%;主要集中于与省会邻近且交通方便地区,自2008年起异地病例比例超过年度总病例的50%,且集中于1-3月份报告;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1岁组病例居多。AFP病例首诊未被及时发现、漏报的存在以及病情严重是异致异地AFP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首诊地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敏感性是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的关键,也是减少异地病例发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异地报告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对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工作,现将本站7年来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评价。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91—1997年脊灰专报系统上报的零病例报表、主动监测表、...

  • 标签: 铜陵地区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 脊灰 AFP监测 粪便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焦作市2004~2012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方法对焦作市2004~2012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焦作市2004~2012年共报告AFP病例187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WPV)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以市为单位,每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2011年起各项及时指标均>80%。结论焦作市2004~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质量,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持续做好临床医生培训和调查人员责任心教育,对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高敏感性和提高监测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监测
  • 简介:目的评价龙岩市2006~2008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06~2008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非脊灰AFP病例2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006年为1.90/10万,2007年为1.95/10万,2008年为1.57/10万,但个别县出现监测医院AFP病例报告不及时与全县年度无AFP病例报告。所有病例中分离到Ⅰ型脊灰疫苗株变异病毒1例,Ⅱ型疫苗株病毒1例,Ⅰ+Ⅱ混合型疫苗株病毒1例,并检测到非脊灰肠道病毒3例。结论龙岩市AFP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指标,应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

  • 标签: 急性弛缓型麻痹 脊髓灰质炎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东湖区2010~2011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10~2011年东湖区所辖监测医院共报告AFP病例131例,24h个案调查率100%,合格标本采集率100%,麻痹后75d内随访率100%,病例均为县级以上医院报告,报告及时率100%,无迟报、漏报发生。无乡镇级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结论东湖区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对就诊的AFP病例能够准确诊断、及时报告。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监测
  • 简介:目的对广东省2004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进行病原监测结果分析.方法采集2004年AFP病例粪便标本,用RDa、L20B细胞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共采集317例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病毒(PV)30株,阳性率为9.4%,均为疫苗株,其中Ⅱ型病毒(PVⅡ)15例,占50%;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8株,阳性率为12%;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零"剂次、1~2次和3次以上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分别为38.5%、36.4%和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岁组、1~2岁组、3~6岁组和>6岁组AFP病例的PV分离率分别为45.5%、14.6%、4.7%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明显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0岁组AFP病例的PV分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2010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FP病例监测质量。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省2010年报告AFP病例583例,报告发病率2.46/10万,全省87.0%的县区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4.2%。男女性别比为2.331。全省2010年各项及时指标均在80%以上。结论河南省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AFP监测敏感性和及时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流行病学 监测 评价
  • 简介: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不仅可以导致儿童肢体瘫痪,更严重的还可导致儿童终生残疾,甚至死亡。急性弛缓麻痹(AFP)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15岁儿童发生的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横贯脊髓炎、神经根炎等14种疾病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21年河南省急性弛缓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河南省报告的529例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对其进行病毒分离,其中NPEV阳性毒株进行VP1区域序列测定,使用MEGA5.1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遗传进化树。使用Excel2016和SPSS26软件对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52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出30株NPEV,分离率为5.67%(30/529),其中A组和B组病毒各分离出15株,未分离出C组和D组病毒。A组包含6个血清型,以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A,CVA)2型和CVA6为主,B组包含3个血清型,以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B,CVB)3型为主。人群分布中,5岁以内的儿童NPEV的分离率最高,为76.67%(23/30),男女比例为1.51∶1。地区分布中,A组病毒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以CVA2和CVA4分布最为广泛,B组病毒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中部、北部和西南部,以CVB3为主。时间分布上全年除1~2月以外均能分离出NPEV,整体呈现春夏季高发,秋冬季低发的流行特征,其中A组病毒高峰期在5月份,B组病毒高峰期在6~7月。结论2021年河南省分离的NPEV以B组CVB3为主要血清型,NPEV的病原谱以及地区分布相比2018—2019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后期应当密切关注当前NPEV的流行趋势,为AFP的诊断、监测以及维持河南省无脊髓灰质炎的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分子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年河南省急性弛缓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及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AFP病例513例,每例病例采集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NPEV阳性毒株进行VP1基因扩增和测序鉴定,序列的比对以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通过MEGA5.1软件完成。使用Excel 2016和SPSS19软件对NPEV阳性毒株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513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出39株NPEV,分离率为7.60%(39/513),其中18株为A组病毒,21株为B组病毒,A组和B组病毒均包含7个血清型,未分离到C组和D组病毒。A组中以柯萨奇A组病毒(coxsackievirus A,CVA)4型和CVA16为主,B组中以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11型为主。NPEV阳性毒株之间的核苷酸一致为67.4%~100.0%,与原型毒株核苷酸一致为71.4%~85.6%。NPEV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当中,分离率为84.62%(33/39),男女性别比为2.07∶1,分离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毒中CVA2、CVA4和CVA16分布比较广泛,B组病毒中Echo3、Echo11和Echo30分布比较广泛。时间上除1月份以外,全年均能分离出NPEV,其中A组病毒主要发生在4~7月,分离数占到全年的66.67%(12/18),B组病毒主要发生在9月,分离数占到全年的28.57%(6/21)。结论2019年河南省分离的NPEV以B组Echo11为主要血清型,病原谱、地区分布以及不同年龄NPEV的分离率相比2018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监测,有针对的进行防控,有效减少AFP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分子鉴定 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