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综合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综合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将采取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循证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力衰竭 循证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AHEAD评分在急性综合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以急性综合入院,入院时或入院期间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AHEAD(A:心房颤动;H: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E:老年人(年龄>70岁);A:肾功能异常:(肌酐>130mmol / L);D:糖尿病)评分。评分的每个风险因子计为1分。统计不同AHEAD评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观察AHEAD评分是否适用于预测急性综合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用K-M曲线(Kaplan-Meier curve),并进行logrank检验,不良事件定义为1年内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HEAD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的平均AHEAD评分为2.46±1.29,在AHEAD评分为0-5的患者中,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1.8%,29.6%,41.4%,58.3%和71.4%(F=25.40,P< 0.05)。AHEAD评分预测急性综合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P< 0.05,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AHEAD评分作为一种床旁简洁的评分系统,适用于预测急性综合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力衰竭 AHEAD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CI术后即刻运动康复方案在急性综合(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脏康复的作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9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40人。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试验组采用即刻运动康复方案,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术前心功能指标对(P>0.05),PCI术后1月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较术前好转(P<0.05),PCI术后1周两组心功能指标NT- pro BNP和CTnI均较术前好转(P<0.05)。结论 即刻运动康复方案可提高ACS合并心力衰竭PCI术后患者的患者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复。

  • 标签: ACS 心力衰竭 PCI术后即刻运动康复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hBNP对急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LVEF、LVESVI、LVEDVI、NT-proBN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BNP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急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 rhBNP
  • 简介: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医学界已经发现肥胖常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多种临床现象并存,这些现象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发生了障碍,因此早期把这些临床现象称为“代谢障碍综合”,以后逐渐发现具备这些临床特征的人群,很容易发展引起勤粥样硬化,发展到罹患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疾病,1998年WHO专家组将上述的临床症群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Metabolics,Syndrome,MS)”。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Syndrome 临床现象 代谢障碍 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综合(ACS)患者中肾功能不全(RI)和心力衰竭(HF)的关系,并探索RI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HF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意义。方法入选急性综合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PACS-RI)注册研究中的2 014例患者。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分别定义为LVEF≥50%,40%~49%和<40%。RI定义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并根据eGFR>90、60~90、30~60及<30 mL·min-1·1.73 m-2将肾功能分为正常肾功能、轻度RI、中度RI和重度RI。结果纳入的ACS患者中共有757例(37.6%)合并心衰,其中192例(9.5%)为HFrEF,231例(11.5%)为HFmrEF,334例(16.6%)为HFpEF。在心衰患者中,373例(49.3%)肾功能正常,165例(21.8%)合并轻度RI,219例(28.9%)合并中重度RI。eGFR水平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常用对数值(lg NT-proBNP)呈负相关(r=-0.211,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113,P<0.01)。在HFrEF、HFmrEF和HFpEF患者中,中重度RI的发生率逐渐降低(34.9%比30.3%比24.6%, P<0.05)。在ACS患者中,RI是发生HFrEF(比值比OR 3.148, 95%可信区间CI 1.935~5.123, P<0.01)、HFmrEF(OR 1.678, 95%CI 1.133~2.485, P<0.05)和HFpEF(OR 1.402, 95%CI 1.020~1.927, P<0.05)的独立预测因素。RI也是HFrEF(OR 3.107, 95%CI 1.051~9.185, P<0.05)、HFmrEF(OR 3.376, 95%CI 1.440~7.915, P<0.01)和HFpEF(OR 3.635, 95%CI 1.637~8.021, P<0.01)患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患者中RI和HF密切相关,RI不仅是ACS患者并发HFrEF、HFmrEF和HFpEF的独立预测因素,也是HFrEF、HFmrEF和HFpEF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肾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属于常见的严重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侵袭,从而引起以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有专家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对急性综合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以及护理方式等。

  • 标签: 护理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发病机制 概念
  • 作者: 寇文丽石运生苟晓丽(包头市铁路医院心内科内蒙古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AC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次要机制是斑块破裂和内膜损伤诱发血管收缩和痉挛,可以与血栓形成并存也可以单独存在,约占ACS发生率的10%~20%。近年随着人们对ACS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人,尤其是循证医学的发展,使ACS的治疗手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还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新生,2.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纤维帽的弯曲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纤维帽弯曲常,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纤维帽所受的弯曲减少

  • 标签: 冠脉综合征 综合征预防 预防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3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基础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15天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患者实施综合的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肾综合征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治疗急性综合(ACS)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综合210例患者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210例患者,130例痊愈(61.90%),77好转(36.66%),3例恶化(1.44%),无死亡。结论ACS除了短期的抗凝治疗外.另外还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疗。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也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在心血管疾病中,其死亡率占首位。心肌部分缺血缺氧是急性综合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所以,因心肌缺血而引起的胸痛是急性综合的最明显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胸部压榨感、紧缩感、沉重感等,可向颈、肩、背或臂等处放射,且伴呼吸困难、恶心和(或)呕吐、出汗等症状。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表现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脏介入术治疗急性综合并发左心衰竭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综合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均应用心脏介入术),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每组均为38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生存质量(体力健康、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功能等)评分。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 左心衰竭 心脏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rhBNP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综合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两者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上二者的合用奠定了基础。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接收的急性综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以上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胺碘酮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的其临床症状及24h尿量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电解质、NT-proBNP指标改善情况及超声心动图变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及HR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SBP、DBP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HR、RR及24h尿量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更为显著,且改善程度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间无统计学意义,且血钾、血钠、血清肌酐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LVESV、LVEDV均得到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LVEF得到了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综合急性心力衰竭可显著的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改善其心脏功能。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 胺碘酮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肾综合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将并发心肾综合的1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心肾综合的1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肾综合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大于60岁、功能等级为Ⅳ级、伴有糖尿病史、低血压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大于60岁、功能等级为Ⅳ级、伴有糖尿病史、低血压,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以上因素加强监测,提高预防意识。

  • 标签: 老年 心力衰竭 心肾综合征 高危因素
  • 简介:急性综合(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指因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对ACS的病理、生理、诊断、预后、治疗和护理的不断进展,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科共收治156例,通过对156例ACS患者的护理,使我们有如下体会。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人员 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 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