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有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术的90例病患,并随机抽取5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病患的排斥反应情况,对进行肾移植术的病患给予小剂量的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治疗术后的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结果50例病患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情况逐渐逆转,病患的病情趋于稳定。术后半年随访,有2例病患由于合并肺部感染,即停服用免疫抑制剂,进而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需进行移植肾的切除、恢复其的血液透析,剩下的肾移植功能情况良好。结论病患进行肾移植术之后,及时运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术后的治疗,能较好较快地使病患的肾损害情况更好的恢复、有效减少CsA肾毒性对病患的危害;而且多克隆抗体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是有效预防淋巴细胞的抑制剂,能够对T细胞免疫反应具有较高抑制作用。对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病患的成功率较高;同时,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对患者的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 标签: 肾移植术 急性体液性排斥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与肾移植体液排斥反应(HR)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检测了非HLA抗体水平的40例肾移植受者资料,选取活检证实发生HR,并且发生HR时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或者弱阳的受者入组HR组(11例),选取术后2周至检测非HLA抗体时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入组稳定组(29例)。采用Luminex单抗原微珠法检测HLA抗体、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32种非HLA抗体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抗体水平。分析两组受者非HLA抗体阳性率和阳性非HLA抗体数量的差异。结果24例受者具有阳性非HLA抗体,剩余16例受者的非HLA抗体全为阴性。HR组分别有3例受者的肌动蛋白(ACTIN)抗体、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抗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θ1(GSTT1)抗体和γ干扰素(IFN-γ)抗体阳性,而稳定受者的这4种非HLA抗体都是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4例HR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而仅1例稳定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HR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率高于稳定受者(P=0.023)。HR受者的平均阳性非HLA抗体数为2.36个,而稳定受者为0.90个,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高水平非HLA抗体增加肾移植HR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肾移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体液性排斥反应
  • 简介:本文综述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侵入检查的应用。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简介: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为建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实时CEUS成像技术对2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观察3d~6年。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束后,启动造影增强模式,实时存储图像,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回放分析。其中6例临床考虑慢性排斥者于CEUS后即行超声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术。结果23例均获得满意的超声造影成像效果,所有患者无不适反映。临床、实验室、CDFI及CEUS诊断为正常功能移植肾13例,其中3例于肾周发现血肿。临床、实验室及CDFI、肾穿刺活检确诊急性排斥10例,其中2例于肾周发现血肿、2例于术中发现小梗死灶、慢性排斥6例,CEUS均表现为皮质达峰时间延迟。结论CEUS与CDFI在评价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方面具有不同应用价值,其中CEUS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慢性排斥的评估中,而CDFI则体现在急性排斥反应的评估中。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移植肾急性排斥
  • 简介:目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一“金标准”。尽管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某些病理特征已达成共识,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标准。移植肠内的免疫指标变化可反应早期排斥反应过程,监测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排斥反应的免疫损伤过程对诊断和预测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本文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小肠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免疫指标 早期 监测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不同诱因下引发的社会排斥排斥者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本文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排斥行为对排斥者的影响,归纳社会排斥行为的主要诱因,比较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成因,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后续研究者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社会排斥 排斥者 诱因
  • 简介:【摘要】经济适用房是伴随着我国住房改革过程应运而生的,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而实施建造的一种公共住宅。目前独立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引起了经济学、社会学等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这类住宅的负面的影响,即对于这种公共住宅的反功能认识不足。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对当前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独立集中建设模式的反功能作一简要分析。

  • 标签: 住房政策性 政策性排斥 经济适用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方法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给予环孢霉素A(CSA)10mg·kg-1·d-1皮下注射.术后第6天将动物随机分为继续CSA治疗(A组)和生理盐水10mg·kg-1·d-1皮下注射(B组).在术后第13天将动物进一步随机给予0.2ml,1×109cfu/ml铜绿假单胞菌气管内接种(C组)或0.2ml生理盐水气管内接种(D组).观察各组生存率,并于术后第14天处死动物,切取移植心脏和肺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动物全部存活;A组动物未见明显排斥反应;B组动物移植心脏发生ISHLT3R级(重度)排斥反应;C组动物发生中-重度肺部炎症反应;D组动物肺部病理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通过急性排斥和细菌气管内接种这两种干预因素处理,成功建立了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

  • 标签: 心脏移植 移植物排斥 模型 动物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强的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结果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副作用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强的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肾移植 赛尼哌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供体来源的细胞游离DNA(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dd-cfDNA)片段在鉴别移植肾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纳入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7月18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患者。根据2017年Banff移植肾排斥反应病理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BMR组和TCMR组,后者又分为TCMRⅠ型亚组和TCMRⅡ型亚组。采用二代测序+目标区域捕获的方法检测入选者外周血浆dd-cfDN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浆dd-cfDNA和血肌酐水平对鉴别两种移植肾ABMR和TCMR的诊断价值。结果共60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入选本研究,TCMR组42例,ABMR组18例。ABMR组患者血浆dd-cfDNA百分比较TCMR组显著升高[2.33(1.19,4.30)%比0.98(0.50,1.82)%,P=0.001];ABMR组dd-cfDNA绝对值亦较TCMR组显著升高[0.94(0.60,2.27)ng/ml比0.43(0.20,0.96)ng/ml,P=0.00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cfDNA百分比鉴别诊断TCMR和ABM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95%CI 0.64~0.88),阈值为1.11%,敏感性88.89%,特异性59.52%;dd-cfDNA绝对值鉴别诊断TCMR和ABMR的AUC为0.74(95% CI 0.61~0.86),阈值为0.53 ng/ml,敏感性88.89%,特异性54.76%。TCMR亚组与ABMR组血浆dd-cfDNA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TCMR两亚组间dd-cfDNA百分比及绝对值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MR组dd-cfDNA百分比显著高于TCMRⅠ型亚组(P=0.008)和TCMRⅡ型亚组(P=0.030)。ABMR组dd-cfDNA绝对值显著高于TCMRⅠ型亚组(P=0.003)。结论血浆dd-cfDNA水平检测对鉴别ABMR和TCMR两种排斥反应类型有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鉴别,诊断 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肝移植模型,应用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OX40-OX40L共刺激途径机制。结果空白对照组SD对Wistar组存活时间因有排斥反应致存活时间短,存活时间6±2.3天;移植治疗对照组抗CD134抗体与雷帕霉素联合治疗组中,SD对SD组,Wistar组对Wistar组因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及封闭了共刺激途径,存活时间长,这两组和SD+wistar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可以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通过甲基强的松龙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62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冲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21例患者疗效显著,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患者16例患者疗效显著,7例患者有效,8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74.19%。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中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治疗 疗效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常体液与正常体液的血常规指标间的相关。方法对216名志愿受试者根据4型体液理论分为四组异常胆液质A组,异常血液质B组,异常粘液质C组,异常黑胆质D组的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统计异常体液样品血常规指标之间相关。结果A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数小于其他组(P<0.05),B组血液质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大于A组(P<0.05),B组红细胞压积大于C组(P<0.05)。结论不同异常体液类型的血常规指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临床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异常体液 血常规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政治排斥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融合,政治排斥(Politicalexclusion)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从人类有政治活动以来就产生了,就可以认为是出现了政治排斥的现象

  • 标签: 排斥问题 政治排斥 问题初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心肌组织与外周血中的颗粒酶B基因mRNA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水平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Ono式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设同系移植对照组、同种移植试验组,各组分别在术后1、3、5、7、9天采集移植心脏并抽取下腔静脉血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颗粒酶B基因mRNA。结果在同种移植试验组心肌组织及外周血中,各时间点均检测到了颗粒酶B基因mRNA的表达,其表达随着排斥反应程度的升高持续升高,至术后第9天达到高峰。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心肌及外周血中颗粒酶B基因mRNA的表达可以对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做出早期监测。

  • 标签: 心脏移植 颗粒酶B基因mRNA 急性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