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挤压伤致股骨干骨折引起的挤压综合征(CS)对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后再灌注0 h组(CS-0组),CS后再灌注12 h组(CS-12组)、CS后再灌注24 h组(CS-24组),每组8只。CS组采用自制挤压器制作大鼠CS模型,利用4%多聚甲醛灌注0、12、24 h。采用苏木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凋亡心肌细胞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检测心肌匀浆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糖脱氢酶(LDH)、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活性,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ax、Bcl-2、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形态损伤,表现为心肌纤维断裂、排序紊乱、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CS-0组、CS-12组、CS-24组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S-0组、CS-12组、CS-24组心肌匀浆中MDA、LDH、IL-6、IL-1β、TNF-α水平及P65蛋白磷酸化均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CS后再灌注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并诱导炎症反应从而损伤大鼠心肌细胞

  • 标签: 挤压综合征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肌细胞,心脏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对烧伤后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出生2 d SD乳鼠心肌细胞,并分为假伤组(Sham组)、烧伤组、胰岛素组和胰岛素活化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组(LY组)。制备清洁级3月龄SD大鼠烧伤血清〔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大鼠,术后6 h取腹主动脉血清〕诱导的SD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胰岛素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0%烧伤大鼠血清和10 U/L胰岛素;LY组先加入50 μmol/L的LY294002后30 min,再加入烧伤血清和胰岛素。Sham组仅给予10%假伤大鼠血清(假伤大鼠仅置于37 ℃温水中)。各组细胞继续培养1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心肌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肌酸激酶(CK)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肌钙蛋白T(cTnT)蛋白表达;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经烧伤血清诱导后,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及损伤,表现为TNF-α、IL-6、CK含量升高〔TNF-α(ng/L):273±48比21±6,IL-6(ng/L):416±83比44±11,CK(U/L):1.44±0.24比0.14±0.08,均P<0.01〕,cTnT蛋白表达下调(cTnT/β-actin:0.12±0.04比0.86±0.34,P<0.01),凋亡细胞增多〔(19.1±5.6)%比(5.2±1.3)%,P<0.01〕;胰岛素能够明显减轻烧伤血清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TNF-α、IL-6和CK含量均较烧伤组明显降低〔TNF-α(ng/L):105±37比273±48,IL-6(ng/L):176±77比416±83,CK(U/L):0.82±0.26比1.44±0.24,均P<0.05〕,且cTnT蛋白表达明显上调(cTnT/β-actin:0.41±0.16比0.12±0.04,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10.7±3.2)%比(19.1±5.6)%,P<0.05〕;而胰岛素活化抑制剂LY294002能够明显抑制胰岛素对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结论在烧伤血清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胰岛素可能通过抗炎、抗损伤和抑制凋亡等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 标签: 烧伤血清 心肌细胞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_SEC23A和miR-30a在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用H2O2和Ang II处理心肌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0a和circ_SEC23A的表达;核质分离检测circ_SEC23A的细胞定位;RNA免疫共沉淀(RIP)、pull dow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_SEC23A和miR-30a的结合关系;转染circ_SEC23A siRNA或miR-30a模拟物至损伤心肌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0a和circ_SEC23A的表达,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2O2和Ang II能显著抑制miR-30a的表达,却促进circ_SEC23A的表达;circ_SEC23A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且序列中含有miR-30a的结合位点;RIP发现circ_SEC23A、miR-30a能与Argonaute 2(AGO2)蛋白结合,而RNA pull down证明circ_SEC23A、miR-30a能相互富集对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circ_SEC23A能与miR-30a结合而下调荧光素酶的活性;circ_SEC23A表达下调能有效逆转H2O2对miR-30a表达的抑制作用;H2O2抑制心肌细胞存活和促进凋亡,而circ_SEC23A siRNA和miR-30a模拟物均能明显阻断H2O2的上述作用。结论circ_SEC23A通过miR-30a促进心肌细胞损伤。

  • 标签: 心肌细胞损伤 环状RNA miR-30a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ECM)重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76例AMI患者,依据是否行急诊PCI,分为PCI组51例,非PCI组25例。PCI组实施PCI治疗,非PCI采用保守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即刻、治疗后1、7、30、45 d,检测Ⅲ型N端胶原前肽(PⅢNP)及心肌纤维化的Ⅰ型C端胶原前肽(PICP)水平。结果入院即刻及治疗后1 d,两组PⅢNP及PIC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30、45d, PCI组PⅢNP及PICP水平低于非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可有效减轻AMI患者ECM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细胞外基质 心肌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STDP)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肌缺氧/复氧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STDP组(在复氧前40 min给予STDP 50 mg / L)、3-甲基腺嘌呤(3-MA)组(在复氧前40 min给予3-MA 5 mmol / L)及STDP + 3-MA组(在复氧前40 min分别给予STDP 50 mg / L及3-MA 5 mmol / L)。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并测定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及肌酸激酶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信使RNA(mRNA)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的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 / LC3Ⅰ、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 /腺病毒E1B 19 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Beclin-1、Atg5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5.893,P = 0.028),且STDP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90 ± 7)%、(63 ± 5)%、(80 ± 5)%、(81 ± 6)%,P均< 0.05]。各组细胞LDH、丙二醛、肌酸激酶水平,细胞凋亡率,Beclin-1 mRNA、Atg5 mRNA以及LC3Ⅱ / LC3Ⅰ、HIF-1α、BNIP3、Beclin-1、Atg5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78.381、23.519、48.376、22.726、6.315、5.294、75.219、116.546、21.125、39.724、65.247,P均<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在STDP组细胞中,LDH[(92 ± 6)、(194 ± 13)、(195 ± 11)、(192 ± 10)μmol / L,P均< 0.05]、丙二醛[(12.5 ± 0.7)、(17.2 ± 1.2)、(18.5 ± 1.6)、(17.9 ± 1.0)μmol / L,P均< 0.05]、肌酸激酶[(19.9 ± 1.0)、(34.3 ± 2.2)、(35.3 ± 2.2)、(34.8 ± 2.5)μmol / L,P均< 0.05]水平,细胞凋亡率[(5.8 ± 0.8)%、(8.8 ± 0.9)%、(7.6 ± 0.7)%、(7.3 ± 0.5)%,P均< 0.05]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明显降低;Beclin-1 mRNA、Atg5 mRNA、LC3Ⅱ / LC3Ⅰ、BNIP3、Beclin-1、Atg5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而较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显著升高(P均< 0.05);HIF-1α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明显升高(P均< 0.05)。结论STDP可通过调控HIF-1α / BNIP3信号通路发挥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肌细胞,心脏 缺氧 麝香通心滴丸
  • 作者: 肖雯 蒋宇 邹联洪 陈芳 顾潇宵 刘协红 祝益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7期
  •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长沙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5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心排血量急剧降低,从而导致各器官严重灌注不足而引起的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目前临床治疗AMI-CS的主要策略为血运重建,从而降低AMI-CS的病死率。但心肌组织缺血后复灌可导致缺血/再灌注(I/R)损伤,引起心肌线粒体功能障碍,大量活性氧(ROS)堆积。因此,心肌细胞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是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与分裂3个方面对线粒体在AMI-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AMI-CS的防治提供新思路,识别潜在的防治靶点。

  • 标签: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GR)激活对小鼠心梗(MI)后心功能和心肌细胞缺氧刺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C57B/L6背景的野生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盐水)组和地塞米松(地米)组,再分别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MI),即盐水+假手术组(20只)、地米+假手术组(20只)、盐水+MI组(20只)和地米+MI组(20只)。术前24h分别注入生理盐水(盐水)或地塞米松(地米,20 mg/kg),MI组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MI模型,假手术组只绕线不结扎,在术后第1、7天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心功能指标;于术后1天取心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法观察GR磷酸化水平、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水平;于术后7天取心脏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多因子试剂盒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联素蛋白和mRNA水平;并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系,高内涵扫描实验观察地米对心肌细胞缺氧刺激后的凋亡和坏死的影响。结果与盐水+MI组比较,地米+MI组的磷酸化GR水平明显升高(1.75倍),小鼠MI后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内径和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均为P<0.05),心脏损伤减轻,梗死面积减小(34.8%±5.8%比44.1%±3.6%,P<0.05),脂联素的蛋白(2.82倍)和mRNA(6.45倍)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凋亡细胞减少(P<0.05)。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地米可显著减少缺氧刺激导致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均为P<0.05)。结论GR激活对小鼠MI后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炎和抗细胞凋亡、坏死作用有关。

  • 标签: 受体,糖皮质激素 心肌损伤 炎症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iPSC-CM)自发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培养60 d的hiPSC-CM,提取单个心肌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建立全细胞记录模式。采用动作电位细胞外液或起搏电流细胞外液将艾司洛尔稀释至100 μmol/L,灌流速度3 ml/min,灌流量10 m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和冲洗后5 min(T2)时记录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静息电位、阈电位、振幅、90%复极时间、超极化电位、超极化后复极时间和起搏电流。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hiPSC-CM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升高,振幅和超极化电位降低,90%复极时间和超极化后复极时间缩短(P<0.05),hiPSC-CM起搏电流-钳制电压曲线无明显移位(P>0.05)。与T1时比较,T2时hiPSC-CM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降低,振幅和超极化电位升高,90%复极时间和超极化后复极时间延长(P<0.05),hiPSC-CM起搏电流-钳制电压曲线无明显移位(P>0.05)。不同时点hiPSC-CM自发动作电位的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增加hiPSC-CM的自发动作电位节律,其机制可能与起搏电流无关。

  • 标签: 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剂 肌细胞,心脏 动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鼠心肌细胞中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Mst-1)调控缺氧复氧(hypoxia 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及凋亡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的方法培养小鼠乳鼠心肌细胞,通过缺氧24 h复氧6 h的方法建立HR模型。实验分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Mst-1空病毒组:用重组慢病毒空载体转染心肌细胞48 h;Mst-1敲低组:用携带Mst-1小干扰RNA(siRNA)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48 h;Mst-1过表达组:用携带Mst-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48 h;HR组: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Mst-1敲低+HR组:用携带Mst-1 siRNA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后48 h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Mst-1过表达+HR组:用携带Mst-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后48 h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CR(q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st-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细胞自噬体与自噬溶酶体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P62及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剪切体(cleaved-caspase)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前体(pro-caspase)9、cleaved-caspase-3、pro-caspase-3,以及髓细胞白血病1基因(MCL-1)的表达情况达。予以MCL-1抑制剂A1210477做回复实验,验证Mst-1通过调控MCL-1参与心肌细胞凋亡及自噬。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培养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TnT;HR情况下心肌细胞中Mst-1表达增加,慢病毒转染可有效抑制或过表达细胞中Mst-1。HR组与Mst-1过表达+HR组心肌细胞内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含量低于对照组,而Mst-1敲低+HR组心肌细胞内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含量高于HR组(P均<0.05)。TUNEL结果显示,HR组及Mst-1过表达+HR组中TUNEL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而Mst-1敲低组+HR组中TUNEL阳性细胞比例低于HR组(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R组及Mst-1过表达+HR组细胞中LC3 Ⅱ/LC3 Ⅰ值较低,P62与 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较高(P均<0.05);与HR组比较,Mst-1敲低+HR组中LC3 Ⅱ/LC3 Ⅰ值较高,P62与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较低(P均<0.05)。HR与Mst-1过表达+HR组心肌细胞中磷酸化(P)MCL-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st-1敲低+HR组的P-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R组(P均<0.05)。回复实验显示抑制细胞中MCL-1可阻断Mst-1 siRNA 对细胞自噬及凋亡的调节作用。结论抑制心肌细胞中Mst-1的表达,可促进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改善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调控MCL-1表达相关。

  • 标签: 肌细胞,心脏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 自噬 凋亡 髓细胞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分泌酶反义核糖核酸(BACE1-A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ng Ⅱ处理H9c2心肌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H9c2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 Ⅱ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Ang Ⅱ组),同时将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作为对照(Con组)。分别将干扰对照序列(si-NC)、干扰BACE1-AS序列(si-BACE1-AS)、抑制剂阴性对照序列(anti-miR-NC)、Ang Ⅱ+si-BACE1-AS与miR-137抑制剂(anti-miR-137)转染至心肌细胞,加入含有浓度为1 μmol/L Ang Ⅱ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分别记作Ang Ⅱ+si-NC、Ang Ⅱ+si-BACE1-AS、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Ang 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ACE1-AS、微小RNA-137(miR-137)的表达水平;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BACE1-AS和miR-137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Ang Ⅱ+si-NC组比较,Ang Ⅱ+si-BACE1-AS组凋亡率显著降低[(14.83±2.28)%比(27.84±1.54)%,t=28.137,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0.64±0.10比0.97±0.02,t=40.627,P<0.05),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0.68±0.05比0.33±0.04,t=19.03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BACE1-AS可靶向结合miR-137。Ang 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miR-137、SOD和bcl-2水平低于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组(0.36±0.11比0.99±0.01、21.18±1.66比32.85±2.98、0.38±0.08比0.68±0.04,t=17.111、10.263、10.062,P<0.05),LDH、MDA、凋亡率和bax水平高于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组(377.03±2.75比323.52±20.71、30.80±2.56比18.06±0.58、23.04±2.55比14.80±0.35、0.88±0.04比0.63±0.05,t=7.684、14.561、9.604、11.71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敲低BACE1-AS表达可通过上调miR-137的表达来减轻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 标签: β-分泌酶反义核糖核酸 微小RNA-137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蛋白激酶B(PDK1-Akt)信号通路干预对心肌细胞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4(HCN4)转录、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酶解法从健康雄性野生型C57小鼠和心脏特异性敲除PDK1小鼠获得心房肌细胞,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PDK1-KO组;另外,对急性分离自C57小鼠的心房肌细胞进行培养,将其分为药物对照组[予二甲基亚砜(DMSO)干预)]、PDK1敲低组[予1 μg/ml PDK1的短发夹状RNA(shRNA)干扰质粒干预]、SC79组[予Akt激动剂SC79(8 μmol/ml)干预]、GSK2334470组[予PDK1抑制剂GSK2334479(10 nmol/ml)干预]和PDK1敲低+SC79组(予8 μmol/ml SC79和1 μg/ml PDK1的shRNA干扰质粒干预)。为进一步减少药物脱靶的可能,故运用PDK1的shRNA质粒转染培养的心肌细胞,并在此基础上加用SC79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相应组心房肌细胞PDK1及HCN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DK1、Akt及HCN4蛋白表达水平,全细胞膜片钳检测HCN的电流密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CN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DK1-KO组的HCN4的mRNA(1.46±0.03比0.99±0.01,P<0.001)及蛋白(1.14±0.02比1.00±0.06,P=0.017)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PDK1-KO组的HCN电流密度大于空白对照组[(-17.47±2.00)pA/pF比(-12.15±2.25)pA/pF,P=0.038]。(2)通过比较PDK1敲低组、SC79组和药物对照组细胞,对PDK1 shRNA及Akt特异性激动剂SC79进行功能验证,结果显示PDK1敲低组细胞的PD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药物对照组,SC79组细胞的磷酸化-Akt(Thr 30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3)GSK2334470组细胞的HCN4 mRNA(3.61±0.46比1.00±0.08,P<0.001)及蛋白(2.33±0.11比1.00±0.05,P<0.001)表达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4)PDK1敲低组细胞的HCN4 mRNA表达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1.76±0.11比1.00±0.06,P<0.001)及PDK1敲低+SC79组(1.76±0.11比1.33±0.07,P=0.003),PDK1敲低+SC79组的HCN4 mRNA表达水平亦高于药物对照组(1.33±0.07比1.00±0.06,P<0.001)。PDK1敲低组细胞的HCN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1.15±0.04比1.00±0.05,P=0.003),PDK1敲低+SC79组的HCN4蛋白表达水平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PDK1敲低组(0.95±0.01比1.15±0.04,P<0.001)。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示,药物对照组细胞的HCN电流密度为(-13.27±1.28)pA/pF,PDK1敲低组细胞为(-18.76±2.03)pA/pF,PDK1敲低+SC79组细胞为(-13.50±2.58)pA/pF;PDK1敲低组细胞的HCN电流密度大于药物对照组(P<0.001),而PDK1敲低+SC79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DK1敲低组的绿色荧光较药物对照组增强,提示定位于细胞膜的HCN4表达量增加。而PDK1敲低+SC79组的绿色荧光较PDK1敲低组减弱,提示当敲低PDK1后再进一步激动Akt,定位于细胞膜HCN4表达量下降。结论PDK1-Akt信号通路参与心肌细胞HCN4离子通道转录、表达水平及功能的调控。

  • 标签: 肌细胞,心脏 HCN4 PDK1 Ak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及KATP通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SD大鼠心室肌细胞(n=6)。采用给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先给予单纯台式液灌流2 min,随后依次给予含CGRP 10-10 mol/L、CGRP8-37 10-9 mol/L和Glibenclamide 10-5 mol/L的台式液灌流2 min,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APD和确定KATP通道电流密度,并计算APD90。结果与单独台式液灌流比较,给予CGRP后心室肌细胞APD90缩短,KATP通道电流密度升高(P<0.05);与给予CGRP后比较,给予CGRP8-37或Glibenclamide后APD90延长,KATP通道电流密度降低(P<0.05)。结论CGRP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缩短大鼠心室肌细胞APD,KATP通道激活参与了这一过程。

  • 标签: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肌细胞,心脏 动作电位 KATP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膜蛋白(POSTN)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调控机制。 方法将POSTN siRNAs或pcDNA3.1-POSTN质粒转染到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中,从而抑制POSTN的表达或使其过表达;采用RT-PCR检测POSTN mRNA或let-7c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和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OSTN和let-7c的靶向关系。 结果高糖处理的H9c2细胞诱导POSTN的表达上调(P<0.05)。抑制POSTN表达,能够提高H9c2细胞活性,降低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上调Bcl-2表达并下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为P<0.05)。而过表达POSTN能够提高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且发现POSTN是let-7c的一个靶基因,在高糖处理的H9c2细胞中let-7c表达下调(P<0.05),并通过靶向POSTN负向调控其表达。 结论POSTN在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POSTN表达能够提高H9c2细胞活性并降低细胞凋亡,且POSTN的表达和功能与let-7c的调控有关。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病 骨膜蛋白 高糖 细胞凋亡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 reoxygenation, HR)对H9C2心肌细胞凋亡、自噬和焦亡3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和HR组,其中HR组H9C2心肌细胞在缺氧培养箱中进行氧糖剥夺8h,然后复氧12 h。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含量及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 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来评估细胞损伤情况(每组6孔),Western blot检测(每组9孔)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天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 2, Bcl-2)、Bcl相关蛋白(bcl-associate x protein, Bax)]、自噬相关蛋白[(轻链蛋白3(light chain 3, LC3)Ⅱ/Ⅰ、p62、Beclin-1、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p-mTOR)]、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3, 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ASC)、caspase-1p20、IL-1β、IL-18]。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评估细胞凋亡、自噬及焦亡情况(每组6孔)。结果与Ctrl组比较,HR组H9C2心肌细胞HR后细胞活力降低(P<0.05),LDH释放增加(P<0.05),活化的cas-pase-3及Bax的表达上调(P<0.05),Bcl-2表达下降(P<0.05),TUNEL染色显示HR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提示HR后细胞凋亡及损伤增加;而p-mTOR、p62均表达增加(P<0.05),但LC3Ⅱ/Ⅰ和Beclin-1蛋白降低(P<0.05),LC3Ⅱ/Ⅰ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R后细胞内的自噬小体增加(P<0.05),表明HR后H9C2心肌细胞自噬受到明显抑制;同时炎性小体NLRP3、ASC、cas-pase-1p20蛋白均显著上调(P<0.05),活化的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18表达增加(P<0.05),提示HR后NLRP3炎性小体活化,细胞焦亡增加。结论H9C2心肌细胞在HR损伤过程中自噬被抑制,细胞焦亡及凋亡增加。

  • 标签: 自噬 凋亡 焦亡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23对大鼠心肌细胞纤维化相关通路的保护作用及对Twist家族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Twist1)、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2(TGFBR2)的表达调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以TGF-β人工诱导心肌细胞纤维化相关通路活化,分为模型组、miR-223组(转染miR-223过表达慢病毒)以及miR-223-NC组(转染miR-223-NC慢病毒),同时设立正常细胞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α-SM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心肌细胞miR-223、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wist1、TGFBR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Twist1、TGFBR2、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及α-SMA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23对Twist1、TGFBR2 3′UTR的靶向调控。结果miR-223组α-SMA阳性心肌细胞平均吸光度(0.089±0.013)明显低于模型组和miR-223-NC组(0.134±0.018,0.132±0.016);miR-223组心肌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wist1、TGFBR2 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及miR-223-NC组比较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1、TGFBR2、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及α-SMA蛋白水平较模型组及miR-223-NC组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1、TGFBR2 3′UTR野生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miR-223 mimics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均显著降低[(0.48±0.06,0.51±0.07)比(0.92±0.17,0.94±0.12)]。结论miR-223可能通过下调Twist1、TGFBR2基因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中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活化。

  • 标签: 微小RNA-223 心肌纤维化 Twist家族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25a-5p靶向调控清道夫受体B1(Scarb1)基因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组、转染对照组和miR-125a-5p转染组。检测各组miR-125a-5p的表达量、心肌细胞的活力、凋亡率、ATP含量以及Scarb1、Cyt C、Bax、Bcl-2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125a-5p的靶基因,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a-5p和Scarb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miR-125a-5p、Bax、Cyt C的表达和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活力、Scarb1、Bcl-2的表达及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转染对照组相比,miR-125a-5p转染组的情况与上述变化相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Scarb1为miR-125a-5p的靶基因。缺氧/复氧能够促进心肌细胞中NF-κB p65、c-Myc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而下调miR-125a-5p的表达则能够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结论缺氧/复氧能够诱导心肌细胞中miR-125a-5p的表达,抑制miR-125a-5p则能够通过上调Scarb1的表达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 标签: miR-125a-5p Scarb1基因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番茄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Toll样受体(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以8×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番茄红素预处理组(LP组)。H/R组、LP组心肌细胞缺氧6 h后复氧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LP组于造模前12 h时加入浓度为20 μmol/L番茄红素进行预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微板法检测细胞培养液LDH、细胞SOD、MDA及ROS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TLR3和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H/R组和LP组细胞活力和SOD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LDH、MDA和ROS水平升高,TLR2、TLR3和NF-κB表达上调(P<0.05);与H/R组相比,LP组细胞活力和SOD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LDH、MDA和ROS水平降低,TLR2、TLR3和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番茄红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标签: 心肌细胞 细胞低氧 Toll样受体 核因子κB 番茄红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 AGES诱导 GRP-78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 Grp78、 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 AGEs诱导 H9C2心肌细胞凋亡建立体外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浓度组及高浓度组。采用 RT~PCR法测定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 GRP-78、 CHOP因子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细胞内 Grp78、 CHOP表达均明显上升( 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组中, Grp78(P<0.05)CHOP(P<0.05)均有明显下降,高浓度组 Grp78、 CHOP较模型组下降 (P<0.05)。低浓度组较高浓度组 Grp78、 CHOP下降更显著 (P<0.05)。结论 :低浓度西格列汀可以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 ,保护心肌细胞

  • 标签: 西格列汀 内质网应激 心肌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652-3p靶向同源异型核基因1(PRRX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采用正常培养基培养为对照组细胞,用含1 μmol/L AngⅡ的培养基培养为AngⅡ组细胞;分别转染miR-652-3p阳性对照序列(NC)和转染miR-652-3p mimics后用含1 μmol/L AngⅡ的培养基培养为AngⅡ+NC组和AngⅡ+miR-652-3p组细胞;将miR-652-3p mimics分别与PRRX1阳性对照质粒和PRRX1过表达质粒转染至H9c2细胞中用含1 μmol/L AngⅡ的培养基培养,分别为AngⅡ+miR-652-3p+ Vctor组和AngⅡ+miR-652-3p+PRRX1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H9c2细胞中miR-652-3p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RRX1、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9c2细胞中miR-652-3p与PRRX1调控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H9c2细胞中miR-652-3p水平(1.00±0.08比0.21±0.05)、Bcl-2蛋白水平(0.83±0.08比0.40±0.04)均较低,而PRRX1蛋白水平(0.06±0.01比0.41±0.04)、凋亡率(5.02﹪±1.41﹪比25.33﹪±3.75﹪)、Bax蛋白水平(0.46±0.05比0.96±0.10)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AngⅡ+NC组比较,AngⅡ+miR-652-3p组H9c2细胞中miR-652-3p的表达水平(0.24±0.06比0.98±0.07)、Bcl-2蛋白水平(0.38±0.04比0.72±0.07)均较高,而PRRX1蛋白水平(0.39±0.04比0.13±0.01)、凋亡率(27.02﹪±4.11﹪比12.19﹪±1.63﹪)、Bax蛋白水平(0.95±0.09比0.53±0.05)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AngⅡ+miR-652-3p+Vctor组比较,AngⅡ+miR-652-3p+PRRX1组H9c2细胞凋亡率(12.88﹪±1.84﹪比25.45﹪±3.58﹪)、PRRX1蛋白水平(0.13±0.01比0.35±0.04)和Bax蛋白水平(0.54±0.05比0.82±0.08)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0.72±0.07比0.46±0.05)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ngⅡ能够下调心肌细胞中miR-652-3p的表达,上调miR-652-3p可通过靶向抑制PRRX1的表达减少AngⅡ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 标签: miR-652-3p 同源异型核基因1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蓝萼甲素预处理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蓝萼甲素抗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蓝萼甲素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使用无血清培养液处理。模型组采用无血清培养4 h后,加入250 μmol/L H2O2干预6 h。蓝萼甲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蓝萼甲素0.125、0.250、0.500 μg/ml预处理4 h后,加入浓度为250 μmol/L H2O2干预6 h。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观察细胞形态,采用Annexin Ⅴ-FITC/PI荧光双染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Pubchem数据库获得蓝萼甲素的化学结构式,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平台预测蓝萼甲素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蓝萼甲素抗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蓝萼甲素作用的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蓝萼甲素低、中、高剂量组H9c2心肌细胞活力[(66.56±6.51)%、(79.21±6.89)%、(94.06±5.19)%比(51.75±4.14)%]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24.12±4.71)%、(17.42±4.39)%、(7.65±1.56)%比(36.73±5.65)%]降低(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提示,蓝萼甲素有22个与抗H9c2心肌细胞凋亡相关的靶点,主要调节氧化应激、细胞迁移、激酶结合活性等,可调节MAPK1、VEGFA、MMP9、NOS3、MMP2、MAPK14等靶点通路,发挥抗H9c2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结论蓝萼甲素预处理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氧化应激和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细胞凋亡 H9c2心肌细胞 蓝萼甲素 氧化性应激 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