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周至县黑峪口站62年的降水资料分析,得出了汛期,非汛期及各月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平均值的线性变化趋势及暴雨发生规律。为今后该区域的降水量分析,防汛抗旱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降水量 趋势 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近三十多年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对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气温变化特征方面来看,昌都市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3℃/10a、0.41℃/10a、0.5℃/10a。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呈增温趋势,增辐最大均为冬季,增幅最小为夏季;冬季温度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从降水变化特征看,昌都市降水量呈现出波动性增加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是9.4015mm/10a,降水偏少时段为1980-1984年及2005-2007年,降水偏少期为1998-2004年。昌都市降水量大体呈北多南少分布(除芒康站),北部丁青站以及类乌齐站为多雨中心,南部八宿站降水最少。

  • 标签: 昌都市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1986~2017年呼伦贝尔市最大冻土深度、冻土初终日、10cm和30cm冻结解冻日期等资料,对呼伦贝尔斯冻土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30a呼伦贝尔市最大冻土深度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7.819cm/10a,最大冻土深度平均值为261.8cm;呼伦贝尔市冻结日期提前,气候倾向率为-2.353d/10a,冻结日期平均值为9月27日;解冻日期逐年推迟,气候倾向率为1.162d/10a,解冻日期平均值为4月13日;呼伦贝尔市冻土持续时间平均值为166.9cm,冻土持续时间在平均值上下来回波动,从2005年往后冻土持续时间几乎都在平均值以下;呼伦贝尔市冻土10cm冻结日期和解冻日期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出提前趋势;冻土30cm冻结日期和解冻日期变化趋势相反,前者提前,后者推迟。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冻土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利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重万高速垫江收费站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状况路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并对一次高温过程下的路面温度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路面温度的日变化与天气状况、季节变化密切相关。路面温度与气温、温度的差异在晴天的午后最为明显。晴天条件下,路面温度、空气温度以及路基温度的温差的升温速率也要明显大于阴雨天。

  • 标签: 高速公路 路面温度 气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伊犁河谷1981-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对伊犁河谷气候特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37年伊犁河谷气温平均值9.6℃,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74℃/10a,春、夏、秋、冬季降水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近37年伊犁河谷年平均降水量302.8mm,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4.162mm/10a。伊年内降水主要在春季集中,是全年降水量27.4%;近37年伊犁河谷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97.7h,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4.462h/10a在。

  • 标签: 伊犁河谷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 简介:利用1971—2010年汛期河南省111个观测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汛期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峰值均从南向北递减;黄河流域降水量日峰值明显小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的降水量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凌晨,豫西山地大多出现在傍晚,豫南大部分地区则出现在下午;豫南地区的降水频率日峰值最大,南阳盆地和豫西山地次之,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频率日峰值出现时间集中在上午;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日变化呈双峰值特征,均在凌晨和傍晚出现峰值,凌晨的峰值最大;长持续性降水对河南省汛期降水量的贡献大于短时降水。

  • 标签: 降水 日变化 河南 持续性降水
  • 简介:利用成都市1968年12月—2008年2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年代际变化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讨论成都地区近40年冬季平均气温、各界限温度日数变化趋势和特征,探讨成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和突变点。并特别对1月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近40年有明显升温趋势,其中1991年左右有暖突变,但对1月份分析中,运用t检验和累积距平,得出突变检验中交点(1971年)并不是突变点;研究表明成都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 标签: 成都 冬季 气温 突变检验
  • 简介:摘要选取塔河1971-2017年气温、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塔河近47a来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塔河47a来年平均气温为-2.2℃,平均以0.22℃/10a幅度升高。上世纪70年代为偏冷期,本世纪2011-2017年为偏暖期。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夏季,其次是春季。(2)塔河47a来年均降水量为468.9mm,年降水量增幅为12.4mm/10a。上世纪70年代为降水偏少期,2011-2017年为降水偏多期。增幅贡献最大的是夏季,其次是春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的64.%。

  • 标签: 塔河 平均气温 降水量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大连地区海水入侵受自然及人为条件等因素控制,具有特定的规律,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及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根据大连地区的降水量、氯化物含量、海水入侵面积等特征,分析2006~2010年期间大连地区海水入侵变化趋势。

  • 标签: 海水入侵 趋势 分析 大连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1971-2017年的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观测资料,对酒泉市近47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酒1)酒泉市近47年来年极端最高气温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27℃/10a;极端最高气温最大值为38.1℃,出现于2010年,最小值为32.2℃,出现在1993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618℃/10a、0.427℃/10a、0.516℃/10a、0.258℃/10a。酒泉市的年极端最低气温整体上呈现出略微下降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24℃/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48℃/10a、0.604℃/10a、0.543℃/10a、-0.106℃/10a。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会对农业生产、人们身体健康以及其他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酒泉市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特征 影响
  • 简介:小学语文老师要想更好地实现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就应该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征,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本文阐述了语文学困生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分析了应该采取的引导措施。

  • 标签: 小学语文 学困生 心理特征
  • 简介:利用1981—2010年历史气象数据和2031—2060年(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数据,根据橡胶寒害等级指标,结合插值分析、提取分析和地图代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橡胶树寒害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下2031—2060年我国橡胶种植适宜区基本呈现寒害发生降低的趋势,其中次适宜区(III)和局部可植区(IV)的降低幅度较为明显,有向高一等级适宜区转化的趋势。(2)我国橡胶树寒害中心的纬度,由1981—2010年的22.5°~23.5°N向北移动至2031—2060年RCP2.6情景下的24.0°~24.5°N和RCP8.5情景下的23.5°~24.0°N。(3)2种气候情景下,2031—2060年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植胶区橡胶树寒害发生概率(较基准时段1981—2010年)主要呈现降低趋势,云南植胶区在2种气候情景下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RCP2.6情景下,轻度和特重寒害呈现降低趋势,中度和重度寒害呈现增加趋势;RCP8.5情景下,轻度和重度寒害呈现降低趋势,中度和特重寒害呈现增加趋势。(4)对比2种气候情景较基准时段的变化情况,RCP2.6情景对橡胶树轻度和特重寒害影响较大,RCP8.5情景对橡胶树中度和重度寒害影响较大。

  • 标签: 未来气候变化 橡胶树 寒害 时空变化
  • 简介:利用1954—2017年秦皇岛市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等方法,对秦皇岛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4a秦皇岛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169℃/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153℃/10a和0.156℃/10a;不同季节升温不同,春季和冬季升温更为突出;月气温变化中3月升温趋势最大,2月次之;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范围在31.0~40.0℃,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范围-26~-8.6℃;秦皇岛观测站搬迁后气温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下降。

  • 标签: 秦皇岛 气温 变化特征 变暖
  • 简介:利用2016年6-9月石化企业周边大气中O_3浓度的连续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因素,分析了臭氧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观测点夏季O_3浓度日均值高达0.107mg/m~3,其中6月份浓度最高,O_3浓度日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型特点。不同天气条件会影响O_3浓度日变化曲线的峰值。工作日时O_3浓度比周末更高。气温、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会对O_3浓度产生影响,其中气温与O_3浓度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与其成反比关系,西北风和西南风对O_3的水平和垂直输送。

  • 标签: 臭氧 日变化 光化学反应 气象因素
  • 简介:降水是十分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的变化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5年福建省66个县市区逐年降水量数据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显著性检验、突变检测等气候统计与诊断技术,对福建省近55年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对其降水空间特征进行区划和演示.结果表明,福建省年际及年代和区域降水分布都极不均匀,年降水量呈略增趋势(递增率为34.11mm/10a),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季节降水春雨最多,秋雨最少,月降水存在单峰与双峰型两种结构;年降水在1980年发生突变.降水的地域分布呈现东南部向西北部、东北部递增的特点,福建降水分布与其地形和天气系统影响关系密切,降水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各县市降水变化分布也不一致,中部变化小,沿海变化大.1961—1990年,大部分年份降水为负距平,干旱多发,1991年以后,大部分年份降水为正距平,洪涝多发,距平振幅加大,降水更不稳定,发生洪涝或干旱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

  • 标签: 福建省 降水资源 时空变化 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杂多县气象局1961~2015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对杂多县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杂多县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具有明显阶段性变化特征;70年代之前,年日照时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70年代往后到21世纪00年代,年日照时数则逐渐减少;从00年代往后日照时数则逐渐增加;近55年杂多县日照时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61h/10a,减少趋势较为显著,平均值为2445.9h,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从杂多县四季总日照时数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可知,除夏季外,近55年杂多县其余三季日照时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同年日照时数减少趋势较为一致,其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小,春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说明春季日照时数减少对年日照时数减少贡献最大。

  • 标签: 日照时数 气候变化 特征 杂多县
  • 简介:摘要利用2001—2005年新疆14个探空站逐日08时和20时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计算了比湿、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强度。分析表明新疆93%的水汽集中在500hPa以下,比湿由东北向西南逐步递增,夏季最大;新疆整层水汽通量值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夏季最强;夏季水汽辐合强度远高于其它季节,水汽辐合范围在700hPa上比较大,但辐合强度仍然是近地层最大;北疆降水强度大于南疆,夏季降水强度最大,降水强度的季节差异比实际降水量要小。

  • 标签: 比湿 可降水量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降水强度
  • 简介:受雷达天线的低高度、地球凸起的影响,舰船雷达低角探测的范围非常有限。为了对远距离海上目标探测,扩大该舰船雷达探测范围,利用出现概率较大的蒸发波导实现超视距探测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在基于蒸发波导的雷达超视距探测时,也会出现电磁盲区,且电磁盲区受蒸发波导特征参数影响。通过分析蒸发波导特征参数,利用描述大气波导中电磁波传播的射线描迹法对蒸发波导特征参数引起的雷达电磁盲区变化进行了计算和仿真,获得了电磁盲区随蒸发波导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利用蒸发波导实现雷达超视距探测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雷达 蒸发波导 电磁盲区 特征参数
  • 简介:摘要利用国家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管理平台上(http//202.104.198.108002/Account/Login?ReturnUrl=/)云浮市城区2015-2017年三个国控站点空气质量六项基本参数(PM10、PM2.5、SO2、NO2、CO、O3)逐时数据,研究云浮市城区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云城区 六项基本参数 空气质量 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