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杀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现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导致人们悲观厌世除生物遗传因素外,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 标签: 自杀,心理,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急诊科作为解决急危重病的独立学科,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作为急诊科医护人员,难免会遇到医患矛盾。如何减少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在此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急诊医患矛盾产生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 国家对医院投入不足,医院以药养医也是实属无奈,经济是基础,医方想要多收,患者想少交,最终将是医患矛盾的根源所在。舆论导向:病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往往受到人们的同情,媒体报道多有倾向患者的报道,甚至有的以偏概全,片面地渲染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某种意外事故,加深了医患双方的矛盾和误解。 医保关系混乱:省保、市保、铁保、商保、学生保险等各种医保关系政策复杂,条理不清,医生掌握操作困难,极易引发医患矛盾。        2、医院与医护方面         医院要发展,势必需要投入。国家投入不足,医院如何解决发展与经济的矛盾,“创收”自然是必然的选择,无形中加大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事实上有很多医患矛盾是由经济上而引发的。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都说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那么急诊则是医院窗口的窗口,任何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急诊科,患者来急诊看病的都很急,在就诊流程中包括挂号分诊,看病交费,化验拍片,检查取药治疗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病人不理解或不满意,并将此不满情绪发泄到急诊科医护人员身上,导致急诊科被投诉次数增多,医患矛盾增加。    医患沟通不好,由于医护人员与病人在疾病的严重性和处理的迫切性的认识存在差异,所以进行沟通的时候可能会引发误解。急诊病人都认为自己的病是最急最重的,医生要按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先后分别处理,有时造成医患矛盾。 有时因为忙于抢救危重、危急病人,没有时间去和患者解释,加上没有注意态度,使病人及家属不能理解。急诊科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都多少存在急躁的情绪,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疗费用,患者到医院看病,大多数病人是想花最少的钱能得到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检查和治疗,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是急诊危重病人往往需要全面的检查和治疗,如果费用偏高,而患者承受能力有限,超出来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当治疗抢救达不到患者的预想效果时,患者和家属就会抱有不满情绪。   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迫使医务工作者在实施医务工作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要更充分,检查要更全面,治疗要更确切,客观上也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造成医疗费用的攀升,也是易患矛盾增加的因素。 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不到位,服务意识差。个别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业务不熟练,操作不准确,操作能力差,服务意识差;还有的医护人员心理素质较差,见到危急危重病人先自乱手脚,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质量产生不满,进而引发冲突和矛盾。由于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病人交流和必要的解释工作,造成双方不必要的误解,造成医患矛盾。         3、患者方面        急诊科的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情绪急躁易怒,在急诊就诊、挂号、诊治、交费、检查、拍片、 ct、彩超等检查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稍有不顺就会迁怒于急诊科医护人员,甚至采取不理智的行为,围攻,谩骂医护人员。更有些吸毒,醉酒,打架斗殴人员,其言不堪入耳,其行不堪入目,急诊科医护人员深受其害。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方面的不信任,认为有些检查没必要,是医生乱开的药方。 患者及家属对自身的疾病恢复的期望值过高,当未达到其期望的治疗效果时,往往采取不理智的报复行为。        二、减少和避免医患矛盾的思考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环境,更好的为伤病员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接诊态度要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很多医患矛盾,医疗纠纷都是由于言语冲突而引发的,作为一名急诊科医务工作者,面对病人,说话的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决不能急躁,尽可能地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得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医护人员要为患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         2、解释工作、告知义务、必要的签字手续。         解释工作非常重要,必要的解释和必要的交代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危重病人重要的检查,重要的治疗和处置及手术,要事先告知并履行必要的签字手续。对于普通急诊病人也应在检查和治疗前告知病人,该项检查及治疗的必要性,大概金额及交款检查治疗的顺序、地点、方向等。 某项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你事先向病人解释交代清楚,就可以避免病人的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有时确实是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向病人做详细的解释交代工作,要牢记,忙不是理由,病人是不会因为你忙而原谅你的。所以这里面确实需要交流和沟通的艺术,既不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又能安抚关照普通急诊病人,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体谅。 3、良好的心态要做到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如何能做到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照顾到各方面的病人的要求,这需要急诊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心态,多方密切配合、协作和协调医生间的合作与协调,医护间的协作与协调,医护与护工间的合作与协调,医护与患者间的理解与体谅,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科间的合作与协调,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创造一个紧张而有序的良好的工作环境,让病人满意,让病人家属满意,让领导满意,让医护人员都满意。        4、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使每个合格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熟练的医疗护理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的技术操作对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是避免出现医疗差错和事故,避免出现易患矛盾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        5、抢救室人员和设备的到位与协调。        中抢救室各方面都要到位,包括人员到位,思想到位,知识到位,设备到位,基本设施到位,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人与设备之间的协调,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协调,是保证在重大抢救治疗过程中不出现忙乱,不出现慌手慌脚,保证抢救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6、树立崇高的医德医风,造就良好的纯洁的医疗环境。         拒收红包,不拿回扣,造就良好纯洁的医疗环境,这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也是全社会的期待,让我们共同自律,洁身自好,树立崇高的医德医风,为创造纯洁良好的医疗环境而努力。         7、按规章制度办事是确保不出现医疗差错和事故的重要保证。 一切都按规章制度办事,按医疗操作常规认真执行,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学习和执行。加强工作责任心,增加同情心,增强服务意识与患者细心沟通,耐心解释和指导,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确保不出现医疗差错和事故。把易患矛盾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8、减轻患者负担,多一份同情就会少一份矛盾。         在急诊就诊过程中要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要知道有很多矛盾是从经济上惹起的,必要的检查是一定要查的,但不要单纯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在当前医疗环境中还真是一个非常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多一些同情与关爱就少一些矛盾。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防范 一 ;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法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的灭菌制剂。 不论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和肿瘤疾病的治疗方面,还是在危重病人抢救中,中药制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概述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所以临床上表现出多样性,不可预知性,发生率高,后果比较严重。报道较多的是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症,发热反应和消化道反应。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增加,几乎涉及目前在用的所有中药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居高不下。有统计资料( 1)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中药注射液,大部分是常用药品。 如穿琥宁血塞通复方丹参 双黄连清开灵等,其中  鱼腥草注射液 因致人死亡,已于 2014年停止生产。据国家药品评价中心统计,( 2) 2016年中药不良反应上报病例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的 14%,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 75%。目前中药注射剂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次于抗感染西药,以至于学术界有人开始否定中药注射剂,提出有抢救条件的医院才能使用中药注射剂。 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原因 1、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         中药单一成分的提取物能够完全取代中药作用的并不多,很多中药成分尚未明确,特别是复方制剂。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包括已知成分,未知成分及杂质等。中药制剂在提取过程中,其中的杂质也相应力被提取了出来,且有些杂质不易除去,易引起不良反应 (3)。在配制中药注射剂时可按照药物性质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增溶剂、抑菌剂、止痛剂等这些附加剂进入人体后,也可能和机体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故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的副作用。 2、中药注射剂应用中存在的微粒问题       微粒不能在体内代谢,其对人体的危害,已成共识( 4)。有些药用 5%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稀释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不符合药典对不溶性微粒的规定。有些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与浓度成正比为,微粒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3、中药注射液的质量  和用量          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标准低,可控性差,对中药注射剂注册管理定位不清,新的技术要求缺失,评价体系落后,市场逐利,随意扩大使用人群和配伍,这些都是造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上超大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较为普遍,超大剂量用药也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5)。 三、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策略 1、遵守使用用药物说明         应严格根据用药说明来选用溶媒。配置好后液体后要立即使用。中西药配伍合用是中西药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正在探索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联用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联用不当,则可出现互相削弱药物性能,甚至损害人体健康的后果,所以联用时一定要慎重。在不了解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合用。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剂本身就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而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反应往往难以预测。如两组输液确实临床所需,无法避开,可在两种药物之间输一些液体,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等过后再更换下一组输液 (如与奎诺酮类药物 ),防止两种药物在血液中混合发生化学反应。 2、严格掌握用法用量       中药注射剂的用量应该对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适当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用量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了解药物的成分,尤其是含有毒性的回不良反应较大的成分,主观认为中药注射剂不易过敏,而随意增加极量,很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临床应用中,为尽量减少微粒对人体的伤害,应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液和浓度。用法用量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剂量越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越高。 3、药物合理配合,重视配伍禁忌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在临床与其他药物输液配伍时,可能会发生配伍变化,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因此配伍输液时需要特别慎重。需考虑药物的 ph值、温度、配伍输液等稳定性因素,遵循中医用药规律。因西药的适应症是由其化学结构决定的,而中药的作用则取决于寒、热、温、凉属性,区别中医药学的功能、主治和西药的药理作用,适应的概念,辩证使用中药制剂注射液,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种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也应尽量避免,因为其中有些成分可能因 PH值改变、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溶解度下降,或发生聚合反应,甚至产生有害物质,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来说,药物配伍品种越多,配伍禁忌发生机率越高,输液中微粒数量越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也就越多。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研究难度较大,现用于参考的配伍较少,而且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因此,应禁止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尤其与高浓度的液体或大分子溶液配伍( 6),除非说明书中规定。 4、注意体质因素       用药前要认真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和药物反应史,避免用于不适宜人群。对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要慎用,并注意用药的个体差异,对老幼体弱者适当减少剂量。对首次用药者开始滴速宜慢,观察十分钟后,无反应再适当调速,做抗过敏等处理。有的过敏反应出现很快,应立即抢救,有的不良反应出现在半个多月以后不能掉以轻心。 5、掌握用药疗程,防止长期用药     中药注射剂都有用药疗程,当疗效不佳时,应及时换药。用药时间过长时,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或者产生药物依赖性。治疗症状消失,就要及时停药,药物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确需给予静脉治疗,病情好转,能口服时提倡及早转为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广泛运用于临床并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应改变 "中药无毒或小毒 "的偏见,消除 "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和中药制剂比西药安全 "等错误观点。中药制剂已不同于传统中药剂,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已不能完全用中药理论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强调其注射剂的概念,即使用上的安全性,不可盲目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赵春芳,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中国现代药学应用 2015年八月第 16期   246 ( 2)李波 .浅析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4); 662 ( 3)卢泓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10)22~ 23 ( 4)马进,我院 120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4(18)79~ 81 (5)  代亚军,浅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 .基层医学论坛 2010.14(14):468-469 (6)钱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 .2014, 4(18): 79-8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