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患者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有37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有30例患者,窦性心律组有31例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在入院以后,经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以及持续性房颤患者在年龄与身高、体重以及疾病构成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阵发性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在P波离散度以及P波最大时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患者心房异质性与心房电传导时限都远远低于阵发性房颤患者

  • 标签: 左心房重构 心房颤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心房颤动患者29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有效救治,27例患者心房颤动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患者日常活动所受影响减小,1例患者治疗无效,1例患者死亡。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存在头晕心悸、疲乏气急等症状,经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可以消除,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心房颤动 治疗 疗效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递增,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凸显,房颤的发病率增加,其卒中发生风险明显升高。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0例心房颤动的f波,心室率,RR间距的变化a范围及QRS形态。结果f波的粗细形态有助于转复的窦性心律成功率的高低;房颤时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可以鉴别是室上性搏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是心室的异位搏动;连续成串发生时,判断是室上性或是室性心率过速,根据心室律快慢诊断房颤的性质。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颤动准确率高,应当重视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心电现象,发挥其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心电图室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相关疾病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详细收集2012年09月至2013年09月医院门诊心电图室确诊房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房颤的易患因素,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结果共收集房颤病例66例,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占50%,冠心病占18.2%。华法林应用率13.6%。结论房颤主要易患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应用率仍低。基层医院仍需加强房颤的防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6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性别、高血压分级、高血压病程、LVEDD、LVPWT、IVST、合并糖尿病、Cr、FPG、HDL-CD及BUN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BMI、年龄、脑血管病病史、LAD、LVM指数、LVEF及TC、TG、LDL-C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功能分级、年龄、脑血管病病史等诸多因素均可诱发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减少心房颤动发生,延长高血压患者寿命。

  • 标签: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4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扩大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30例,其中慢性心房颤动伴左心房扩大患者60例,慢性心房颤动心房无扩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患者心房大小,并观察是否形成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30例和无血栓组100例,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组患者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8例(30.0%)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2例(1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很有可能导致其心肌收缩力下降,提高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几率,是诊断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房颤 心房扩大 心房血栓
  • 简介:目的研究预激综合征(WPW)伴心房颤动(Af)的机制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关系,提出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均记录到窦性心律,显示典型预激图形。Af阵发性发作时QRS波呈快速增宽且宽窄不等,部分QRS波起始处可见到δ波,显示WPW伴Af。心室率170~230bpm,其中11例为170~190bpm,7例为190~210bpm,2例为210~230bpm。有8例患者记录到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其中6例为前向折返性,2例为逆向折返性。结论WPW伴快速心室率的Af最严重的结果是演变成VT与心室颤动,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WPW伴快速心室率Af的患者应尽快尽早给予治疗,使Af时心室率减慢并转为窦性心律。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针对指南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决策相对灵活性,分析评估目前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针对这一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2例,依据患者意愿给予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不服药,将其分为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阿司匹林组和不服药组。观察与对比各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92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中,服用华法林的例数少于服用阿司匹林与不服药的例数(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和阿司匹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和不服药组(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法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虽然为中危人群,规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结合我国国情服用阿司匹林是必要的和值得推荐的选择。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CHA2DS2-VASc评分法 抗凝
  • 简介: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是2种常见的伴随高发病率、死亡率和健康经济负担的心脏疾病。两者常常共存,心衰患者房颤的患病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5%,Ⅱ~Ⅲ级10%~26%,Ⅳ级可达50%。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的研究与讨论。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伴发房颤者40例作为观察组,以未伴发房颤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合对照组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HI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得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疗效比较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伴心房颤动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研究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方法:取24条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均分为单纯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单纯快速静脉输液组和RAP+快速静脉输液组,尝试建立犬急性房颤模型,比较各组房颤诱发率和房颤持续时间。结果:与RAP组、单纯快速静脉输液组比较,RAP+快速静脉输液组房颤诱发率(0%比0%比62.5%)和房颤平均持续时间[0比0比(115.68±135.87)s]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联合快速心房起搏+快速静脉输液可成功建立心房颤动模型。

  • 标签: 心房颤动 模型 动物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房颤导致的卒中占所有卒中的20%,且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左心耳封堵 导管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