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SMP)与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在小儿肾结石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超声引导下行SMP和MPCNL治疗40例肾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SMP组(18例)和MPCNL组(22例)。SMP组男14例,女4例;年龄(7.9±4.4)岁;结石大小(15.41±5.63)mm。MPCNL组男14例,女8例;年龄(8.62±3.41)岁;结石大小(16.77±3.59)mm。对两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特点。结果SMP组建立经皮肾通道时间为(10.75±2.70)min,较MPCNL组(19.68±6.95)min短,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SMP组与MPCNL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3.33%(15/18)和81.81%(18/22),手术时间分别为(83.33±46.72)min和(101.36±38.91)min,术后血红蛋白损失量分别为(7.59±7.51)g/L和(7.75±8.77)g/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SMP组出现Clavien Ⅰ级并发症1例(5.55%),MPCNL组5例(22.72%),均为术后发热,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Clavien Ⅱ、Ⅲ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术后B型超声随访1~2年,两组均无肾积水、肾萎缩病例。结论SMP与MPCNL对于儿童肾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创碎石方法。但SMP与MPCNL相比,通道更小,镜体纤细,更适合婴幼儿或盏颈狭小、下盏结石的患儿。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儿童
  • 简介: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通道反应器在 - 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 介绍了合成过程中一些因素 , 如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进料方式等对合成微粒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通道反应装置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祖国的大地上。而通道反应装置作为纳米材料最基本的材料之一,其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传统的通道反应装置已经远不能满足如今的需要,使用新技术改良传统通道反应装置的性能成为建筑业首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纳米材料在通道反应装置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材料;通道反应装置   一、纳米技术概述   纳米技术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型技术,是指在纳米量级范围内,通过操纵原子、分子、原子团或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物质的技术,其产物纳米材料也是纳米技术发展的基础。纳米材料通常指的是颗粒尺寸在纳米量级也就是( 1nm ~ 100nm )之间超细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力学和磁能学的性能。所以纳米技术广泛的运用于建筑、军事、医药、半导体、通讯等领域,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纳米通道反应装置概述   通道反应装置是如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在 1830 年问世以后,持续使用了 170 多年。而且通道反应装置拥有耐火性强、使用方便、制作简易、抗压性好等优点,所以一直被人们沿用下来。不过通道反应装置的成分组成表明了其韧性和抗拉能力的不足,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去改变通道反应装置的组成成分。    1. 纳米通道反应装置力学性能的研究   研究表明 SiO2 ( NS )的火山灰活性远高于硅粉的火山灰活性,掺入 NS 的浆体存在流动性变小和凝结时间缩短的现象,同时 NS 的掺入能显著提高通道反应装置的早期强度。 NS 掺入到硅酸盐水泥中,其火山灰反应吸收了大量的 Ca ( OH ) 2 ( NC )进而促进了水泥水化,提高了水化开始时的放热速率,并改善了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使水泥更加均匀密实 [1] 。纳米 CaCO3 掺入到水泥材料中后起到了物理填充效应、水化效应和晶核效应,降低了水泥石内表面积,加快熟料早期水化速度,增加水泥石密实度,降低孔隙率,进而提高水泥石的抗压强度。   黄政宇等将未掺纳米材料通道反应装置、掺纳米 SiO2 通道反应装置和掺纳米 CaCO3 通道反应装置三组试件做了对比试验,实验表明掺入纳米 SiO2 的通道反应装置的抗压强度提高 4% ,掺入纳米 CaCO3 的通道反应装置养护 28d 抗压强度比未掺假 NC 的通道反应装置提高了 16.7% 。同时他们得出掺加 NS 和 NC 的最佳量分别为 0.5% 和 3% 。试验还得出掺入纳米材料的通道反应装置流动性会降低。   郭保林、王宝民 [3] 对纳米通道反应装置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他们认为掺入 NS 能提高通道反应装置早期强度,尤以 7 天时最显著,此时掺入 5% 的 NS 比掺入 3% 的效果明显,后期的强度也与 NS 掺入量有关,掺入 5% 的 NS 在 60 天时的强度小于基准通道反应装置强度,并得到掺加 3% 的 NS 对通道反应装置后期强度增加明显。   唐小萍、魏秀瑛等也做了类似的研究,试验所用纳米材料是 SiO2 和 Al2O3 ,以三种不同的纳米掺加量作为对比,结果表明掺入该纳米混合材料后可提高通道反应装置 3d 、 7d 、 28d 抗压强度 20% 、 15% 、 10% 。    2. 纳米通道反应装置抗渗性能的研究   纳米 SiO2 可以提高通道反应装置抗裂、抗渗、抗冻等性能。研究表明:纳米 SiO2 可以改善通道反应装置的微观结构和综合性能,能够封堵通道反应装置内部孔隙,增强其抗裂性,提高通道反应装置抗渗、抗冻、抗化学侵蚀、抗冲磨等性能,从而提高水工通道反应装置的耐久性。   黄功学、谢晓鹏将通道反应装置试件养护至 28d ,对试件一次加压 24h ,用压力机劈开试件,测量渗水高度。通道反应装置抗渗性能随着纳米 SiO2 掺量的增加而提高;纳米 SiO2 掺量为 1% 、 3% 、 5% 时通道反应装置的渗水高度比普通通道反应装置分别降低了 19% 、 44% 、 61% 。他们认为纳米 SiO2 使通道反应装置中渗水通道堵塞或减少,通道反应装置的密实程度得到提高,降低了溶出性侵蚀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通道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在椎管肿瘤、包括椎管内外沟通肿瘤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在2017至2019年应用通道[Quadrant通道或MLD(Micro Lumbar Discectomy)后路创牵开器系统]切除椎管肿瘤的31例患者(通道组),同时选择同期应用传统后路椎板咬除的开放手术切除椎管肿瘤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开放手术组)。从术中情况、手术疗效、术后肌肉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脊柱稳定性等方面对通道组与开放手术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道组术中出血量(70.2 ml±4.9 ml)、手术时间(164.7 min±16.0 min)及患者住院时间(9.5 d±2.5 d)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01)。通道组术后1d血肌酸激酶(CK)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分别为(363.9±51.6)U/L及(514.2±68.3)U/L,P<0.001。通道组术后5 d及6个月的McCormick评分(1.56±0.17;1.21±0.1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3±0.76;2.3±0.55)均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根据Panjabi标准,术后6个月脊髓稳定性影响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01),同时通道组症状显著改善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椎管肿瘤患者选择通道手术较同期开放手术相比,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开放手术缩短,肌肉破坏程度亦显著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更小,总体优势明显。但需注意把握指征,选择合适的病例。

  • 标签: 椎管肿瘤 微创通道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不同创手术方案的效果。方法 :本文对收治的 9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随机抽样方法完成分组。观察组采用硬通道治疗。常规组采用软通道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 NⅠHSS和改良 Rankin量表( mR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变化。结果 :观察组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备更加突出的临床优势,值得普及。

  • 标签: 硬通道 微创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超通道经皮肾镜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共对我院96例患者施行斜跨位超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男60例,女36例,年龄25~66岁。结石长径(22±7,15~41)mm。术中将患者置于患侧斜向上45°斜跨位,逆行留置9.5/11.5 F输尿管通道鞘或7 F输尿管导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穿刺成功后逐步扩张并置入11/13 F超通道经皮肾镜外鞘。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取石满意后,根据结石碎片清除情况、通道是否有出血决定是否留置双J管和(或)肾造瘘管。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33)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6±11)g/L。术后4例出现发热38.5~38.9℃。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3)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1.7%(88/96)。结论斜跨位下超通道经皮肾镜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超微通道 经皮肾镜 斜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道经皮肾镜(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PCNL)术中的肾盂内压力(IPP)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将20例患有肾结石且已经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分别施行通道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穿刺开始前、碎石时、冲洗碎石时、手术完成时的肾盂内压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34、0.01)。MPCNL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幅度较低(P=0.004)。在不同的手术阶段,MPCNL术中的IPP均明显升高。PCN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于通道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PCNL术中IPP水平较标准PCNL明显升高,行MPCNL时需要对充分考虑术中灌注压力,但两者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别。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通道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与多通道MPCNL治疗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30例上尿路结石的患者,男125例,女105例,年龄(41.20±0.32)岁,年龄范围为20~71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通道组(n=112)与多通道组(n=118),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肾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尿液转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84.25±11.26)min、(13.68±2.27)d]均短于单通道组[(101.35±12.34)min、(16.44±3.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通道组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率与单通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通道组与多通道组血肌酐[(126.37±21.07)μmol/L、(121.58±22.35)μmol/L],尿素氮[(6.71±1.32)mmol/L、(6.44±1.38)mmol/L],尿酸[(272.66±22.24)μmol/L、(268.25±24.14)μmol/L],血红蛋白水平[(114.58±12.58)g/L、(112.16±11.05)g/L]均低于术前[(164.39±24.25)μmol/L、(166.05±23.27)μmol/L,(18.24±3.24)mmol/L、(18.39±3.35)mmol/L,(521.25±37.58)μmol/L、(526.35±36.57)μmol/L,(128.36±13.25)g/L、(127.68±14.35)g/L],尿量[(1 354.36±54.58)ml/24 h、(1 387.88±53.69)ml/24 h]高于术前[(325.25±34.51)ml/24 h、(331.05±35.08)ml/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多通道组患者术后尿量[(1 387.88±53.69)ml/24 h]高于单通道组[(1 354.36±54.58)ml/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通道组患者术后大出血、术后发热及伤口愈合不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单通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通道MPCNL在清除多数上尿路结石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单通道MPCNL比较,多通道MPCNL在清除复杂性、多发性结石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但多通道MPCNL对患者机体及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建立通道

  • 标签: 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通道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期间诊治,选取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0)采用软通道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研究组(n=40)采用硬通道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穿刺出血率、血肿清除率、颅内感染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出血率、血肿清除率、颅内感染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采用硬通道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减少颅内感染以及穿刺出血率,同时大幅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 标签: 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 脑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硬通道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具体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于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6.07±13.3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创硬通道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治疗后以电话、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3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定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I≥60分认为预后良好,n=54)与实验组(BI<60分认为预后较差,n=26),将拟定的可疑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穿刺针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Glasgow评分、致伤至手术时间、出血量、致病原因、出血部位、术后再出血等开展组间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项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求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清除血肿成功,平均引流时间(5.07±1.25) d,血肿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术后轻度颅内感染并发症。平均穿刺针留置时间(4.84±1.37) d,平均住院时间(15.26±1.44) d。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随访1年内出现12例患者有明显脑萎缩,硬膜下增宽,存在积液。随访3年期间,所有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无死亡病例。根据BI评定结果:54例患者评分≥60分,平均得分(74.57±4.36)分,26例患者评分<60分,平均得分(48.24±5.12)分。对照组患者年龄、致伤至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实验组,Glasgow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幕下发生出血比例(14.81%)明显低于实验组(34.62%),术后再出血率(1.85%)明显低于实验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gow评分与患者预后表现为正相关(OR=3.449,P=0.005);致伤至手术时间与患者预后表现为负相关(OR=0.580,P=0.023);幕上出血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3.813,P=0.024);术后再出血与患者表现出相关性(OR=19.963,P=0.008)。将Glasgow评分、致伤至手术时间绘制ROC曲线,Glasgow评分选择7.5分为截断点,灵敏度96.30%,特异度88.46%;致伤至手术时间选择8.35 h为截断点,灵敏度84.62%,特异度92.59%。结论创硬通道碎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患者脑出血严重程度、幕下出血以及术后再出血是预后影响因素,及时就医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颅内出血 引流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通道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6例腰椎椎管内髓外占位性病变(硬膜下24例,硬膜外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病变长度<3 cm;2例病变为多节段,其中1例病变长度为7 cm,1例为22 cm;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通道手术切除病变。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评估局部疼痛的改善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估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影像学随访关节突损伤程度及脊柱稳定性。结果26例患者的病变均为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脑脊液漏及感染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16(13.6±1.3)个月。16例神经根疼痛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均完全缓解,VAS评分中位数由术前的7分(5~9分)降至0分(0~1)分;术后12个月,26例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1.4±1.7)分恢复至(25.7±0.9)分。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T复查显示关节突及脊柱稳定性均未受影响,随访期影像学证实病变无一例复发。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通道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较小的占位性病变及多节段囊性病变,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对肌肉、关节突关节损伤小,脊柱稳定性好。

  • 标签: 腰椎 椎管内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微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PELD)与 Quadrant通道辅助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1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 72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 36 例。分别行 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 )和 Quadrant通道辅助 Mis-TLIF。比较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PELD和 Quadrant通道辅助 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局麻下超通道负压吸引经皮肾取石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于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39例肾结石患者,通过数表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观察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19例。在局麻下超通道负压吸引经皮肾取石术期间,做好心理疏导、密切病情监测、提高术中医护协作默契度、器械的准备和保养等手术护理配合。

  • 标签: 局部麻醉 超微通道负压吸引经皮肾取石 有效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通道创手术切除腰椎神经鞘瘤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置试验组(经通道创手术组)和对照组(传统椎板切除手术组)。针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病房住院治疗的腰椎神经鞘瘤患者,由手术医生与其进行一对一沟通告知经通道创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手术各自的优缺点。在明确手术风险及各自优缺点后,按照患者意愿,同意经通道创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纳入试验组(15例),否则以传统椎板切除方式进行手术并纳入对照组(15例)。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术前病变影像特点、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7±27)min和(158±29)min,P=0.897;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6±27)ml和(110±43)ml,P=0.020;住院时间分别为(7.60±1.29)d和(11.67±1.23)d,P=0.000;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分别为26.73±2.84和26.60±2.41,P=0.891;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0.40±1.12和0.27±0.71,P=0.699。结论在一定类型的腰椎神经鞘瘤(非巨大肿瘤)中,经通道创手术切除肿瘤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疗效肯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椎管神经鞘瘤 腰椎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少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与保守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4例中少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83例,女81例,年龄(56±8)岁,年龄范围为36~7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与创治疗组,每组82例。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并对创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两组患者在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病死率、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21.17±4.97)分]、1个月[(18.38±5.26)分]、3个月[(12.73±3.98)分]、6个月[(8.67±3.46)分]NDS均优于传统治疗组[(28.14±5.82)分、(26.67±5.03)分、(18.15±4.17)分、(13.19±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24.34±4.64)分]、1个月[(41.54±4.51)分]、3个月[(80.84±4.36)分]、6个月[(92.29±3.76)分]ADL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6.26±4.32)分、(20.67±4.63)分、(65.15±4.16)分、(86.86±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 d基本痊愈率[12.2%(10/82)]、有效率[75.6%(62/82)]、病死率[1.2%(1/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3.7%(3/82)、46.3%(38/82)、4.9%(4/82)]患者;治疗后一个月基本痊愈率[19.5%(16/82)]、有效率[84.1%(69/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9.8%(8/82)、74.4%(61/82)、6.1%(5/82)]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基本痊愈率[26.8%(22/82)]、有效率[92.7%(76/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5.9%(13/82)、82.9%(68/82)、6.1%(5/82)]患者;治疗后六个月基本痊愈率[29.3%(2/82)]、有效率[95.1%(78/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8.3%(5/82)、91.5%(75/82)、6.1%(5/82)]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能简单、快速清除血肿,能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中少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穿刺 基底核区 高血压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 F通道经皮肾镜联合1 47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9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4例进行16 F通道经皮肾镜联合1 47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复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3±5)min、术中出血量(18±4)ml、术后卧床时间(16±3)h及住院时间(4.1±0.8)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54±10)min、(49±12)ml、(29±6)h、(5.7±1.2)d,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3.82±1.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3±1.24)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复查,症状缓解率(91.67% vs 76.00%),并发症发生率(4.17% vs 8.00%)及复发率(0.00% vs 4.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 F通道经皮肾镜联合1 47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肾盂旁囊肿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肾镜 1 470 nm 半导体激光 肾盂旁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拆卸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50例,按抽签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可拆卸式输尿管软镜治疗,B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治疗,C组患者采用可拆卸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和3个月结石清除率,术前2 h及术后1和3 d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65.25 ± 7.90)min比(99.73 ± 8.52)和(96.11 ± 9.92)min、(33.22 ± 3.70)ml比(41.54 ± 3.62)和(45.17 ± 3.30)ml、(3.90 ± 0.90)d比(4.77 ± 1.17)和(5.70 ± 1.19)d],术后1和3个月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94.00%(47/50)比80.00%(40/50)和82.00%(41/50)、98.00%(49/50)比84.00%(42/50)和86.00%(4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2 h PCT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和3 d PCT和CRP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应用可拆卸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中创伤,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镜 微通道经皮肾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L)与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资料,其中URL中应用管路封堵器40例(联合治疗组),MPCNL组40例,比较一次性碎石成功率、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手术及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种手术组中的差异。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联合治疗组87.5%(35/40),MPCNL治疗组97.5%(39/40),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联合治疗组97.1%(34/35),MPCNL治疗组97.4%(3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住院时间: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43.3±13.6)min,住院时间(5.2±1.5)d, MPCNL组手术时间(65.4±14.5)min,住院时间(8.4±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联合治疗组发热3例,MPCNL组术后明显血尿3例,后均行保守治疗好转,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L、MPCNL均为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靠手术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封堵器 输尿管镜检查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14F创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取石术治疗上尿路<3 cm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上尿路<3 cm结石的患者65例,使用14F超经皮单通道配合F6~7.5输尿管硬镜下进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结果通过此方法处理65例直径<3 cm的上尿路简单结石,均为一期完成手术,手术出血量约2~50 ml,平均27.1 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范围为1~17 g/L,下降(8.0±2.3)g/L;手术时间范围为20~45 min,手术时间(28.0±11.9)min;术后住院时间范围为3~7 d,术后住院(5.7±0.9)d;住院总费用(12 930±520)元,结石清除率为97.6%,出现1例改用18F通道,出现1例残石,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结论14F创单通道PCN配合F6~7.5输尿管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适合应用于结石<3 cm简单上尿路结石,特别是中度积液,适用于积水少的独立肾盏结石,特别适合建立通道,适用于肾皮质厚度/肾盏积水或肾盂积水/肾盏积水比例大的患者,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及风险更少,费用更低,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创单通道
  • 简介:摘要:小班时期是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生活,这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们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学习语言的需求,在语言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游戏精神的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活动,并在实践中反思,从而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认识,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探讨如何运用游戏活动,通过多元通道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 标签: 多元通道 小班 幼儿 语言发展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道椎旁入路显微镜椎管减压术与传统半椎板入路手术在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将56例患者分成通道椎旁入路组(n=35)和传统半椎板入路组(n=21)两组手术,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功能情况。结果通道椎旁入路组在手术时间(83.1 min±7.3 min)、出血量(18.2 ml±3.9 ml)、卧床时间(37.4 h±7.8 h)及住院时间(3.8±1.1)d,显著优于半椎板入路组[手术时间(86.1±9.6)min、术中出血量(40.5±13.3)ml、卧床时间(63.7±15.8)h及住院时间(6.5d±2.0)d],P<0.05;通道椎旁入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21.8±3.4、23.6±2.4及24.2±2.4,显著高于半椎板入路组(分别为19.9±3.7、21.6±2.8及22.4±2.1),P<0.05;通道椎旁入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2.2±1.0、2.0±1.1及0.4±0.1,低于半椎板入路组(分别为3.1±1.2、2.6±1.3及0.5±0.1),P<0.05;在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融合创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通道椎旁入路出血量更少、卧床及住院时间更短,短期内临床症状缓解优于传统半椎板入路,长期随访时两种入路预后均满意。

  • 标签: 通道 半椎板入路 腰椎管狭窄 微创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