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构成法的三要素,其中法律规则是法的主要部分,具有微观指导性、较强的可操作性、较高的确定性等特点;法的原则是法的纲领、关键所系.一个法,有了原则就有了中心,全法就易于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法的原则,是法所要坚持的最基本的东西.那么,法治究竟是规则,还是原则?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立法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规则问题还是原则问题?我们现在更应当强调规则还是原则?

  • 标签: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法律文件 宪法 行政规章 行政机关
  • 简介:中国古代在治水过程中产生了国家。治水”展示了中国最早国家领导者智慧的伟大与民众力量的强大。从治水”到治国”,是“”之意义的一次质的飞跃,飞跃的根源在于统治者认识到水“润下”及“平”特性并用于治国。“君舟民水”理念的形成,是治水”含义的进一步升华。

  • 标签: 古代 治水 治国 君舟民水
  • 简介:一看见楼下社区大妈鬼鬼祟祟地投放鼠药,我又想起那次与老鼠的斗争。那时,前年夏天吧,我刚退休。老鼠出现时,我和女儿正站在平台上看一只白鹭从江对岸飞过来。这个时候的太阳还很亮,还不能被叫作夕阳。天空中很平静,鱼鳞云开始集聚,像是白鹭飞过太阳,闪亮透明的翅膀把阳光扇出了涟漪。白鹭有意降低高度,让我们看得清楚它捋成一束拖在身后的饰羽。我对女儿说,

  • 标签: 白鹭 老鼠 女儿 太阳
  • 简介:律是定罪判刑的主干,令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分支,对维护古代政权统治有极大的强制力。诏书与敕则是“后主所是”的特权表现。中国自汉至唐,仅有唐律存世,历代法令皆已佚亡。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北宋天圣令所附唐令,使人们得以窥见部分唐令、宋令的原貌与内容,便利学者对唐、宋令进行新的研究。也有利于加强对历代法令的重新研讨。本文将晋令篇名与历代法令篇名进行对校,发现晋律令不仅对南朝律令影响巨大,而且对以往被学者们所鄙视的北朝北周律令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从而得以纠正以往过分夸大提高北齐律令对隋唐令决定性作用的不恰当看法。文末解说了晋令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作用,认为它受到了时人的赞誉与肯定,是并非偶然的。

  • 标签: 律令 齐律 周律 晋令 诏令 制敕与编敕
  • 简介:现代大学治理日趋重视依靠法律法规和大学章程来治理学校事务,也越发注重通过“人格”来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大学“法规”历史悠久,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论是“法规”还是“人格”,都存在一些局限和弊端,面临若干掣肘和困难。这导致大学治理实践乱象丛生。深入研讨“法规”的内在规律和意蕴,分析国内大学该类治理的现状、弊端及其归因,厘清“法规”与“人格”的关系及其各自职能,聚焦问题,规避局限,全面清除掣肘和路障,构建治理和矫正策略,从而促成“法规”与“人格”的互补相融,构建现代大学“人格”与“法规”兼的育人生态。

  • 标签: 法规之治 人格之治 大学治理 实践乱象 互补相融 兼治
  • 简介:本文通过封“船人渡人而流杀人”条中的犯罪进行犯罪构成研究和对其中的法律责任追行分析.发现了该条反映的《二年律令》的四个特征:即《二年律令》严格以法治吏,区分故意与过失,诸法合体.立法“取宜於于时者”。

  • 标签: 二年律令 犯罪构成 船人 船啬夫 吏主者 特征
  • 简介:本文系学术史回顾性质的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唐代法制总体研究状况,如唐代法制的重要论著与资料整理,律令格式的关系,唐代法制的影响等,尤其是较系统详尽地阐释了日本学者经常使用的“律令制度”、“律令国家”等专业术语的内涵。

  • 标签: 律令 法制史 国家 制度 唐代 内涵
  • 简介:本文从明王朝的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地主阶级的本质出发,着重探讨了仁、宣对明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指出这一时期进一步强化了朱元璋建立的极端君主专制,但却给宦官干政创设了必要的条件;缓和了君臣之间极度的紧张关系,但吏治的腐败,却在“宽仁”之下潜滋暗长起来;注意了恢复业已遭到破坏的封建生产关系,但流民问题却始终未能解决,且愈演愈烈。因此,总的说来,仁、宣虽然仍能维持繁荣昌盛的局面,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趋势却已十分明显了。

  • 标签: 仁宣之治 朱元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明王朝 君主专制 大学士
  • 简介:<正>在我国南北朝的历史上,刘裕是一个应该重视和研究的人物。他不仅建立了刘宋王朝,而且开创了南朝的“元嘉”,使江南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经评价说:“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刘裕的业绩,只就他当时实施的政策及“元嘉”的出现加以论述。

  • 标签: 元嘉之治 刘裕 刘宋王朝 社会经济 明末清初 北府兵
  • 简介:摘要:建党100周年庆典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强调依法治党,才能强党明政。依法治党,强化党的原则性、先进性、纯洁性,强化人民性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治党,加强整顿提升战斗力,增强法治强国为民执政能力;中国,法治护航,中国巨轮,全民奋力,直挂云帆济沧海,所向披靡驶向崛起中国梦的远方……

  • 标签: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治党 中国之治 法治护航
  • 简介:摘要:头痛眩晕是由于五脏六腑气血不和导致肝气横暴,上冲于头目所导致的病变,病标急在头目,病之内因在脏腑。医者不能以脑论脑,应把眼光放远一点,思路放宽一点,不以偏概全,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就能精准的找到病因,对症下药,统筹兼顾,恰到好处的协调脏腑经络间矛盾,俾阴平阳秘,精神乃,头痛眩晕可除。

  • 标签: 头痛眩晕 阴虚阳亢 风火 痰饮。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就是现代医学所称之癌症,故癌症归肿瘤科。恶性肿瘤发展较快,呈进行性加重,病变势态有长驱直入趋势,人体抵抗力,免疫力几乎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癌细胞繁殖能力基本不受任何约束,人体免疫系统如同虚设。其实,癌瘤如同治其它各科病症一样,必须分八刚辨证,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不但要从症状上辨别,还要从药物上去区分。辨证与用药,医者必须心如明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癌症并不可怕,怕的是症因不明,药性不辨,于彼于己,毫无把握可言,焉能收立竿见影效呢?

  • 标签: 恶性肿瘤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八纲辨证。
  • 简介:摘要:肝硬化腹水病理机制就是先患肝硬化,后发展成肝腹水。肝硬化病变极其复杂,组方用药也是多样性,没有统一特效药。西医分小结节肝硬化,大结节肝硬化,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这只是看得见病理变化,要如何消除这些结节才是最关键诊疗技术。病至肝硬化阶段,是肝疏泄功能严重受抑,比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要严重得多。因肝硬化病机是肝脾不和,而肝胃不和病机是胆胃气机逆乱。肝硬化腹水病变在脏,病情危重,变化莫测,稍有不慎,则险象环生。肝硬化与肝脏肿瘤虽同是肝病,病至中后期,均可导致腹水,但病机各异。肝肿瘤法用药,多偏于抗毒消瘤。肝硬化腹水法用药,多偏于利水消肿。只要消除腹水,肝硬化自然解散,肾炎、肾病综合症所引起之腹胀肿大,多是全身性浮肿,肝郁脾虚矛盾虽有,但非主要矛盾,是一种连锁反应,肾病水无所主,才是主要矛盾。

  • 标签: 肝硬化腹水,肝郁脾虚,疏肝健脾,利水消肿。
  • 简介:略萨发现博尔赫斯喜欢引小说家乔治·威尔斯《时间机器》中的故事,"讲一个科学家去未来世界旅行,回来时带一朵玫瑰,作为他冒险的纪念。这朵违反常规、尚未出生的玫瑰刺激着博尔赫斯的想象力,因为是他幻想对象的范例。"博尔赫斯本人则说"这未来的花朵比天堂的鲜花或梦中的鲜花更令人难以置信"。它是从未来世界带回来的,本应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却奇迹般地

  • 标签: 博尔赫斯 卡夫卡 小说家 卡尔维诺 科勒 幻想文学
  • 简介:纵观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制建设,其中有一个“重典政策”,历来为许多封建王朝所重视。所谓“乱世用重典”,讲的就是这件事。治理乱世,要“刑用重典”,它最早究竟是在什么朝代提出来的?最近,我查阅了一下有关资料。发现它原是纪元前的

  • 标签: 朱元璋 明太祖 刑用重典 封建社会 法外用刑 洪武年间
  • 简介:朱木,字子乔,常熟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授昌乐知县,擢南台御史、巡上江。不久,任山东道御史,兼摄四道,迁遂安知县、叙州同知。他体恤民情,倾听民声,崇尚文明礼仪,开创"无讼"好风气。昌乐民间好讼,凡鸡毛蒜皮的纠纷都要打官司,朱木到任后,身陷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忙得不可开交。一次,他升堂审理一宗兄弟阋于墙的案件,尽管双方都说得头头是道,理由很充分,但起因只是在父丧分家过程中为1只粪缸的归属而反目成仇,以至持械斗殴双方打得头破血流,险乎酿成人命。

  • 标签: 无讼 朱木 南台御史 州同知 民事诉讼案件 子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严复译《法意》,彰显了其以“”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意识。通过对《法意》的政治的翻译,展示了从治道到制再到术的关于“”的思想脉络;通过宪政社会的社会形态、制度法理及其历史成因与西方社会作为对比,来说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及其根源,并且为中国走出中世纪规划出一条自以为可行的道路。

  • 标签: 治道 治制 治术 治国
  • 简介:近年来,中国古代的法律渊源成为法律史学界集中关注的学术问题。然而,学界的大部分论述都集中于明清时代,对秦汉时代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秦汉时代,虽然朝廷意识形态经历了从法家、黄老到儒家的转变,但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都在不同程度上指明,律令治国作为一种基本统治手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与相应,律令断罪很可能是秦汉时代审判的基本样态,而儒家思想所阐发的则只是一种政治理想。所谓"王霸道杂"或"以儒术缘饰吏治"正可从这一点获得证明。

  • 标签: 律令之治 律令断罪 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