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Flx)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脂质的影响。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CUS组和CUS+Flx组,每组10只。CUS组和CUS+Flx组大鼠连续28 d每天接受一至两种随机的刺激,进行CUS造模,随后这两组大鼠分别接受腹腔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和10 mg/kg氟西汀,每天1次,连续14 d。Sham组大鼠在笼中正常饲养28 d,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在最后一次注射后24 h进行糖水偏好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大鼠海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脂质水平检测,采用SIMCA-P 14.1和LipidSearch software version 4.1软件进行脂质相对含量分析。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的比较,Bonferroni进行事后检验。运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进行大鼠行为学指标和海马脂质分子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3组大鼠糖水偏好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0,P<0.001)。其中,CUS组大鼠[(43.57±12.38)%]糖水偏好率明显低于Sham组[(67.09±11.81)%]和CUS+Flx组[(62.74±8.5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质检测分析显示,三组间存在95个差异性脂质小分子,主要分布于甘油磷脂类和鞘脂类。相关分析发现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类的脂质小分子中PE(34∶1e)+H、PE (18∶1p/20∶1)+H、PE(18∶1/18∶1)+Na、PE(36∶2p)-H、PE(16∶0/20∶4)-H、PE(18∶0/18∶2)-H、PE(16∶0e/22∶6)-H、PE(18∶1/20∶4)-H及鞘脂类的CerG1(d18∶2/24∶0+O)+H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负相关(r=-0.477,-0.433,-0.603,-0.382,-0.464,-0.482,-0.514,-0.511,-0.490;均P<0.05)。而PE(42∶6p)+Na、PE(34∶0p)-H和鞘脂类SM(d22∶1/16∶0)+HCOO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正相关(均r=0.379,0.397,0.388;均P<0.05)。结论氟西汀对CU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海马甘油磷脂及鞘脂类水平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海马 脂质组学 氟西汀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血液及脑中端粒长度的变化及丹酚酸B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MS组、氟西汀组、丹酚酸B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CMS共6周;在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入组后第22~42天),分别按照分组给大鼠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氟西汀(每天20 mg/kg)、丹酚酸B(每天40 mg/kg)。每组在入组前和入组后每周末检测体质量,分别于入组前(第1和第2天),造模后(第21、22天)、干预后(第42、43天)通过检测强迫游泳测试和蔗糖偏爱测试评估抑郁症样行为。通过RT-PCR分析各组大鼠外周血、海马、皮质和小脑的相对端粒长度。采用两因素重复方差分析5组体质量、蔗糖偏爱值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差异,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5组相对端粒长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部位端粒长度与体质量、蔗糖偏爱值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干预3周后,与CMS组相比,丹酚酸B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49、0.008、0.036),蔗糖偏爱值增加(P=0.089、0.094、0.041)以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53(3.95)与0.12(0.23),P<0.01,Bonferroni校正P=0.002],双侧海马、皮质和小脑的相对端粒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MS组相比,丹酚酸B组(P=0.005,Bonferroni校正P=0.051)、氟西汀组(P<0.01,Bonferroni校正P=0.005)和联合用药组(P=0.001,Bonferroni校正P=0.007)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显著增加,但在不同脑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部位的端粒长度与干预后体质量、蔗糖偏爱值、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无相关性。结论CMS抑郁症模型大鼠外周血端粒长度缩短并不能反映脑内端粒长度的变化,丹酚酸B可使大鼠血液中端粒长度缩短,与氟西汀效果相当。

  • 标签: 抑郁症 端粒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在大鼠正畸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上颌磨牙间固定镍钛拉簧,建立实验性正畸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两组大鼠分别在加力12、24、48、72 h处死大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分析两组大鼠牙周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牙周组织丙二醛(MDA)、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技术分析两组大鼠牙周组织细胞凋亡比例;组间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MDA水平[(4.91±0.73)、(5.01±0.78)、(5.10±0.62)、(4.89±0.82) 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12、24、48、72 h MDA水平[(6.43±0.81)、(8.41±0.89)、(14.22±1.99)、(7.45±1.0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412、6.119、3.816,P<0.05)。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SOD水平[(208.32±23.87)、(201.43±18.29)、(198.33±21.43)、(203.12±20.19) U/mg]明显高于模型组12、24、48、72 h SOD水平[(187.09±18.43)、(158.39±19.39)、(120.58±20.09)、(165.32±17.83)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3.891、6.819、4.192,P<0.05)。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GRP78水平(1.23±0.12、1.18±0.09、1.25±0.12、1.17±0.11)明显低于模型组12、24、48、72 h GRP78水平(1.57±0.10、1.78±0.09、2.19±0.11、1.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4、2.290、2.891、2.099,P<0.05)。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CHOP水平(0.89±0.09、0.80±0.11、0.85±0.10、0.87±0.10)明显低于模型组12、24、48、72 h CHOP水平(1.04±0.11、1.26±0.10、1.64±0.12、1.3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8、2.591、3.663、2.984,P<0.05)。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TUNEL阳性率水平[(3.11±0.43)%、(3.49±0.32)%、(3.22±0.41)%、(3.62±0.43)%]明显低于模型组12、24、48、72 h TUNEL阳性率水平[(6.44±0.89)%、(9.39±1.95)%、(14.32±3.19)%、(10.32±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8、2.784、3.722、3.012,P<0.05)。结论在实验性正畸24 h,牙周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增加,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增加,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随着时间延长,牙周组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下降,牙周组织逐渐适应加力刺激。

  • 标签: 内质网应激蛋白 实验性正畸模型 凋亡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rf2激活剂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焦虑情绪和恐惧记忆的行为及其机制。方法选取AD转基因小鼠和同窝对照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生理盐水组(WT+NS组)、野生型+萝卜硫素组(WT+SFN组)、AD模型+生理盐水组(AD+NS组)和AD模型+萝卜硫素组(AD+SFN组),每组12只。SFN用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1 g/L的溶液,每天在固定时间根据体质量对WT+SFN组和AD+SFN组小鼠腹腔注射SFN(10 mg/kg),WT+NS组和AD+NS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30 d。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的自主探究能力及焦虑行为,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的焦虑情绪,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小鼠的恐惧记忆行为,最后通过ELISA检测小鼠海马和脑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 8.0.2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旷场实验中,AD+SFN组小鼠在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的百分比[(9.99±0.37)%]高于AD+NS组[(8.47±0.42)%](q=3.842,P<0.05);高架十字迷宫中,AD+SFN组小鼠在SFN干预后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26.2±1.6)%]高于AD+NS组[(15.8±1.0)%]( q=7.452,P<0.01)。条件恐惧实验中,各组小鼠均形成了恐惧记忆,但在测试阶段AD+SFN组小鼠僵直时间百分比[(64.5±3.8)%]高于AD+NS组[(51.0±4.3)%](q=5.266,P<0.01);除此之外,AD+SFN组小鼠的海马(q=6.370,P<0.01)和皮质(q=7.858,P<0.01)组织中反映氧化应激水平的重要指标SOD表达均增高,而MDA在海马(q=5.146,P<0.05)和皮质(q=5.833,P<0.01)中的表达均出现降低。结论SFN可能是通过Nrf2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从而改善了AD小鼠的焦虑情绪和恐惧记忆。

  • 标签: 萝卜硫素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 焦虑 恐惧记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法建立PTSD模型。CK组和PK组在建模后30 min腹腔注射氯胺酮2.5 mg/kg,连续注射14 d。建模后第15天行旷场实验,第16天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7天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水平,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下简称树突棘)的变化。结果在旷场实验中,4组小鼠探索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N组比较,PN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P<0.05),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降低(P<0.05);与PN组比较,PK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增多(P<0.05),海马组织BND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结论PTSD模型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减少有关;氯胺酮可增加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提高树突棘密度,从而缓解PTSD小鼠的焦虑抑郁样症状。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氯胺酮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严重烧伤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参与烧伤后免疫功能紊乱和烧伤后高代谢的发生发展。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是抑制严重烧伤早期应激反应的主要手段,可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减少烧伤脓毒症风险。此外,良好的创面处理、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和胃肠道功能保护、睡眠管理等综合手段均有助于减轻烧伤后应激反应。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机体多种应激和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格局改变,探索烧伤后高代谢的发生机制和调控手段,针对严重烧伤后镇静镇痛策略以及应激和高代谢管理等达成共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救治成功率。

  • 标签: 烧伤 代谢 镇痛 镇静 应激
  • 简介:【摘要】应激性心肌病(TTS)是一种左室功能障碍可逆性的心肌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应激性心肌病早确诊,及时治疗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应激性心肌病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Takotsubo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的诱因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应激性溃疡诱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60例重症者应激性溃疡发生6例。诱因:严重创伤占50.00%、全身严重感染占16.6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占16.66%、休克、心肺脑复苏术后占16.66%。结论:应激性溃疡的病因相对较复杂,应提出相应的预防途径,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 标签: 应激性溃疡 诱因 防治 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 —12月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5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入院1周内)及随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7例AMI患者住院期间A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1.29%(143/457)、42.23%(193/457)和29.98%(137/457);1个月时AMI患者PT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38/457)、10.50%(48/457)和26.48%(121/457)。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在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β=0.11,P<0.05)、焦虑(β=0.16,P<0.01)、抑郁(β=0.25,P<0.01)对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分别对1个月时的焦虑(β=0.34,P<0.01)和PTSD(β=0.16,P<0.01) 、抑郁(β=0.59,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β=0.25,P<0.01)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应激障碍的高警觉、再体验与分离症状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降低其后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焦虑 抑郁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交叉滞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气对创面愈合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在第3、7天采集创面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H2O2对原代分离的人成纤维细胞进行氧化刺激,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活性氧(ROS)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结果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更短[(11.17±0.68) d比(13.67±0.94) d,t=4.792,P<0.01;(11.17±0.68) d比(13.33±0.47) d,t=5.814,P<0.01]。在H2O2介导的氧化应激下,经富氢培养基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活力较标准培养基高[(58.64±15.19)%比(29.13±4.07)%,t=3.250,P<0.05]。加入Nrf2特异性抑制剂后,经富氢培养基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Nrf2荧光表达降低(0.44±0.06比1.64±0.33,t=8.632,P<0.01),HO-1荧光表达降低(0.42±0.06比1.36±0.14,t=15.130,P<0.01),细胞活力降低[(112.81±20.05)%比(156.41±10.78)%,t=4.692,P<0.01]。结论氢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氢气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个体经历创伤事件后以高警觉、闪回、回避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现就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应急救援人员执行任务过程经历灾难恐怖、暴力和伤亡等创伤事件,是创伤应激障碍的高风险人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创伤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但以应急救援人群为对象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别从心理干预、药物干预、职业技能和心理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对现有应急救援人员创伤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应激 救援作业 应激障碍,创伤性,急性 应急救援人员 干预
  • 简介:摘要目前关于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疾病的诊疗规范尚未建立。临床常见患者有症状,但是缺乏心肌缺血时刻的临床证据。随着围绕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主题的研究不断出现,冠状动脉微循环狭窄或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越来越引起重视。现以精神压力为切入点,分析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的发病情况和特点,从心肌炎症反应、血管收缩、内皮功能障碍、交感神经传导、遗传因素角度阐述其病理机制。

  • 标签: 压力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个体经历创伤事件后以高警觉、闪回、回避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现就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养殖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养殖户的养殖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在养殖过程中对于各类疾病的应对措施更为完善,牛羊口蹄疫的发病率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且其传染性较强。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合理进行疫苗的接种。但是在对疫苗进行接种时,受到牛羊自身体质差异或者接种方法等各类因素的影响,较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本文主要从口蹄疫疫苗接种应激反应的表现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在牛羊口蹄疫疫苗接种时,提升接种人员以及养殖人员的应急效果,为牛羊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口蹄疫 疫苗 应激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审查员对其所审查领域进行地相关审查,通过分析该审查领域尤其是有关教学模型领域的专利文献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审查案例,分析了其检索难点和重点,进而阐述了关于教学模型发明申请专利相关检索策略。

  • 标签: 教学 模型 结构 检索 分类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