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PTSD)会对妇女的健康、母婴关系和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尽早的干预和治疗对于PPTSD孕产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PPTSD的关注度远不及产后抑郁等其他心理健康疾病,仅有国外少数研究在其干预策略方面进行了探索。本研究对近5年来发表的PPTSD干预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和梳理,旨在为我国开展PPTSD孕产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综述 应激障碍,创伤后 围产期 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冠 心病患者给予治疗、心理、饮食、休息、运动护理。结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 施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要保障。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从新冠病毒发现到蔓延,焦虑、恐惧的气氛开始弥漫,这种氛围对每个人的心理都造成了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压力和恐慌。除此之外,新冠病毒也引起了人们的一些应激性行为,很多人表现为焦虑恐惧,和家人关系紧张,以及出现了一些应激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及时的而且必要的。

  • 标签: 心理防御,应激性障碍,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在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80例设为研究对象,单双号信封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中SBP、SDP、HR与入院时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中SBP、SDP、HR显著高于入院时阶段(P

  • 标签: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护理干预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大车祸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并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因车祸伤住院的患儿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住院期间两组患儿均实施相同的心理护理,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观察组实施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表(PCL-C)、儿童版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创伤后成长评分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维度、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大车祸儿童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实施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儿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患儿创伤后成长。

  • 标签: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成长 应激系统理论 心理护理 车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综合干预效果及其与手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综合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临床医师使用的PDST量表(CAP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患者PTSD心理状态、抑郁及焦虑状态,并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干预治疗后,CAPS、SDS、HAMA评分对照组分别为(24.51±8.43)分、(50.61±7.59)分、(10.63±2.11)分,观察组分别为(16.53±7.62)分、(40.26±4.18)分、(8.24±1.86)分,两组CAPS、SDS、HAMA评分均较干预治疗前显著改善(t=4.11、5.04、3.98,5.18、3.86、4.72,均P<0.05),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5.61、5.59、4.73,均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上肢功能量表(DASH)评分分别为(89.27±6.08)分、(82.11±7.92)分,两组DASH评分均较干预治疗前显著提高(t=6.14、5.28,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3.96,P<0.05)。手外伤患者DASH评分与CAPS评分、SDS评分呈负相关(r=-0.362、-0.425,P=0.012、0.008)。结论对手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给予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 标签: 手损伤 应激障碍,创伤后 创伤严重度指数 综合疗法 心理学试验 抑郁 焦虑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02例颅内肿瘤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评价动脉压指标值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值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女性抑郁症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和防御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方法 以我院 2016年 8月至 2019年 8月的 22例一线女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均为抑郁症患者,对所有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和防御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结果 患者负面情绪与护理前相比明显缓解,存在数据差异( P< 0.05),患者满意度高达 95.45%。 结论 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会应激反应,患者防御机制类型多样,需予以相应的疏导干预措施,减少抑郁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 标签: 女性抑郁自患者 应激水平 防御特点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行择期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Cor)水平、SAS和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时IL-6、Cor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用于肺癌开胸手术可缓解患者围术期心理生理应激,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开胸手术 肺癌根治术 心理护理 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3年 1月— 2019年 3月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 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 1天、术后 7天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时 SAS、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术前 1天、术后 7天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术期 心理应激 焦虑 抑郁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的全部病例均来自 本 院 2019 年 1 月 ~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发热患者 ,共计 84 例,随机将其分为 每组各有 42 例患者的 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为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为 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定。 结果 在 SAS 及 SDS 等不良情绪 评分 方面,干预组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显著性 ( P < 0.05 )。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96.55%VS81.03% ),差异具有 显著性 ( P < 0.05 )。 结论 发热患者实施 心理干预的效果满意, 患者不良情绪 明显改善 ,护理满意度 明显升高 ,临床上 值得 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 ] 心理护理 发热 心理应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应激干预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从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随机选取本院妇科接收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差异护理方式将 10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病例数 50 例)和实验组(病例数 50 例),对其运用妇科常规护理和心理应激护理两种方式,比较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验组的患者当中,患者治愈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行盆腔炎治疗护理的过程当中,用应心理应激干预对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不良心理情绪很大的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地改善。临床护理中,实用性强,执行方便,患者接收程度高等特点,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心理应激干预 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应激障碍(ASD)小鼠行为学变化特点,为创伤后心理应激的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9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实验组以足底电击法建立ASD模型,对照组不接受电击。电击后即刻,6,12,24,48,72 h和7,21 d进行旷场行为测试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测试,评价两组小鼠电击箱内跳跃次数、僵直时间、不动时间、旷场站立次数、旷场中央区域路程和活动时间、进入开臂次数、闭臂停留时间。结果电击后各时相点,实验组跳跃次数、僵直时间及不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电击后6,12,72 h,实验组站立次数为(4.0±1.3)次、(3.7±1.2)次、(6.0±1.3)次,对照组为(7.3±1.0)次、(7.7±1.0)次、(7.7±1.2)次(P<0.05);电击后0,6,12,72 h,实验组中央区域活动路程为(3.3+1.1)m、(3.9±1.1)m、(4.5±1.2)m、(5.0±0.9)m,对照组为(6.7±1.7)m、(6.9±1.2)m、(7.4±1.9)m、(6.8±1.4)m(P<0.05);电击后6,12,24,72 h和7,21 d,实验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为(39.7±10.1)s、(56.7±7.3)s、(59.5±13.2)s、(55.4±5.5)s、(63.4±7.7)s、(77.4±5.7)s,对照组为(84.8±17.8)s、(90.0±15.8)s、(83.6±14.3)s、(87.1±12.3)s、(85.8±7.9)s、(87.5±8.3)s(P<0.05)。电击后6,12,72 h,实验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1.3±1.8)次、(14.8±2.1)次、(15.0±1.4)次,对照组为(17.2±3.0)次、(17.8±2.1)次、(17.8±2.0)次(P<0.05);电击后6,12,48,72 h和7,21 d,实验组闭臂停留时间为(196.0±16.6)s、(184.9±13.9)s、(182.8±17.6)s、(184.6±14.0)s、(179.3±14.2)s、(177.9±13.6)s,对照组为(163.4±15.4)s、(161.0±14.5)s、(161.8±14.3)s、(162.1±15.8)s、(161.6±12.9)s、(161.9±14.8)s(P<0.05)。两组各指标其余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ASD小鼠伤后6 h内开始出现探索能力下降、焦虑恐惧增加等行为变化,其中焦虑状态持续存在;伤后72 h存在高警觉性,易发生重复应激。提示针对ASD的临床护理宜注重创伤后早期、动态的心理评估和干预,重点关注焦虑等情绪障碍。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性 神经行为学表现 小鼠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后,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根据PTSD的诊断标准,PTSD发生的外在因素(诱因),首要条件是有创伤性事件经历,即个体所处的外在环境对PTSD的发生至关重要。特殊环境如高原、爆炸、地震、烧伤及其他灾害环境,包括海难、矿难及泥石流,都会增加PTSD的发生风险。近年来,随着意外创伤性事件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PTS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病程长,治愈率低,已受到高度关注。PTSD不仅可导致个体生活质量下降、社会职业功能受损,而且还经常与物质滥用、抑郁、焦虑、恐惧等共病,并且在缺少社会支持的情况下,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探讨特殊环境下PTSD的发生规律,以便对PTSD进行早期预警,笔者回顾了特殊环境下PTS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采取的干预策略。

  • 标签: 特殊环境 应激障碍,创伤后 流行病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主导下同伴支持对初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同伴支持。干预前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和修订版事件影响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评价初产妇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初产妇EPDS和IES-R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EPDS总分为(5.41 ± 0.49)分,IES-R总分为(16.56 ± 1.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4 ± 0.74)分和(19.01 ± 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9.466、6.038,均P<0.05)。结论护士主导下同伴支持可降低初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水平,对促进产妇产后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护士主导 同伴支持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 产后抑郁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取的60例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分析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成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两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空腹血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数据分析有显著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差异;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性明显并且具体统计学价值。结论 在临床ICU危重症患者护理当中,针对应激性高血糖需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此外,值得临床大力的采纳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危重症 应激性高血糖 效果研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突发性耳聋老年患者护理需求,评价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耳鼻喉科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106 例老年 突发性耳聋疾病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分组(采取随机法)。对照组与干预组各 53 例,分别采取耳鼻喉科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 2 组老年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状况、应激反应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 SAS 、 SDS 、 SASRQ 评分比较干预前改善,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老年 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综合护理干预辅助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应激反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老年患者 突发性耳聋 心理情绪 应激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乳腺癌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干预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录本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接受的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49例患者调养数据收录到对照组,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调研数据录入试验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波动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指标数据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同项数据,组间数据经SPSS 23.0软件分析存在意义(P<0.05)。讨论:乳腺癌手术实施中增加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心态与生理状态,勇于面对术后的自己。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乳腺癌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优质护理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 的行手术治疗的 甲状腺肿瘤患者 80 例 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和干预 组,每组患者 40 例。对照 组患者实施 常规的 护理措施 ,干预 组实施 优质护理措施。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SAS 、 SDS 评分以及心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SAS 以及 SDS 评分、心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干预后 SAS 以及 SDS 评分、心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7.50% VS 2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优质护理可以 有效改善 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不良情绪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 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优质护理 应激反应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