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广西桑蚕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广西桑园面积发展到114万亩,鲜茧总产量达10.74万吨,产值16亿元,产量仅次于江苏省,居全国第二位.如何继续做大做强广西桑蚕,再跨上一个新台阶,笔者认为需要落实"六个坚持":

  • 标签: 桑蚕业 广西 总产量 江苏省 产值
  • 简介: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桑蚕与所有行业一样,难免受到冲击。应对危机、保持广西桑蚕生产大省的地位,应巩固桑园面积,改良桑蚕品种、推广良种良法、提高适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三高蚕”,全面提升茧丝质量,加快茧丝绸深加工业的发展,拓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途径,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 标签: 做强 广西桑蚕业 思考
  • 简介:本文阐述了广西东兰县蚕桑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广西东兰花神公司的茧丝生产与经营等情况,提出要将东兰县打造成为现代化的蚕桑产业县,除了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蚕桑产业外,公司和企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 标签: 现代化 蚕桑产业 东兰
  • 简介: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6000多年。随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交往,蚕桑产业沿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为我国的政治外交和出口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创新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为全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蚕桑产业 世界传播 县域经济发展 传统优势产业 海上丝绸之路
  • 简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形式丰富,传播途径多样,针对性及互动交流性强等特点,更适宜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对现代化的农业推广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广西蚕桑的发展现状。阐述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讨论新媒体在促进广西蚕桑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新媒体 蚕桑业 作用
  • 简介:本文通过对桑枝食用菌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分析,阐述了桑枝食用菌在广西桑蚕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广西开展蚕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桑枝食用菌 资源综合利用 效益
  • 简介:近年来,广西桑蚕茧丝绸科技创新成果有力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2013年,广西蚕茧年产量达32.34万吨,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46%,蚕丝年产量达3.54万吨,占全国蚕丝总产量的26.36%,蚕茧生产与茧丝绸加工的总产值已达250亿元。

  • 标签: 桑蚕茧 蚕茧生产 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别贡献奖 科技工作 蚕桑生产
  • 简介:本文分析了蚕生产由经济较发达地区逐渐向经济较落后地区转移的必然规律,然而转移是有条件的,要争取桑蚕生产多向广西转移一点,提出了几点努力方向。

  • 标签: 广西 蚕桑生产 农业结构调整 蚕业技术队伍
  • 简介:介绍广西桑蚕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目前广西桑蚕迫切需要改变状况的是产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核心品牌产品,并阐述了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广西桑蚕产业化水平的思路。

  • 标签: 广西 桑蚕 产业 思路
  • 简介:桑蚕在浙江地区一直是全国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产业,茧丝绸产品更是浙江省在国际上可以主导市场的少数出口产品之一,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保持蚕的高速发展,开辟新兴蚕桑生产基地,一直是浙江农业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桑蚕业 东桑西移 发展
  • 简介:桑蚕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式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化的桑蚕产业早已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栽桑养蚕,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蚕丝这一特定经济产物而存在。在桑蚕产业生产中,伴随产生着多种附属物,如桑枝、桑叶、桑葚、蚕蛹、蚕蛾、蚕茧、蚕沙等等,他们都有着自身的经济利用价值。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蚕产业综合利用已成为一门学科,其附属产物的价值不断被人们开发并加以利用。本人结合工作实际与产业发展现状对桑蚕产业中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情况进行系统的介绍与总结。

  • 标签: 桑蚕产业 资源 多功能利用
  • 简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是传统蚕的延伸与拓展,是当前促进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西在桑、蚕、丝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重大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供借鉴。

  • 标签: 广西 蚕桑资源 综合利用 SWOT分析
  • 简介:1目前我市桑蚕生产情况据统计:到2005年7月底止,我市桑园面积已达到28.4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60%.已发蚕种48.55万张,产鲜茧1.73万吨,农民养蚕收入2.9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14万张、0.12万吨和0.41亿元,分别增长8.71%、7.13%和15.89%.

  • 标签: 桑蚕业 生产情况 生产发展 同期 收入 农民
  • 简介:"在多年养蚕实践中,我自主研发的‘自动上蔟架’‘梳子式压茧器’‘标准化蚕房’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提高鲜茧产量质量、减轻劳动强度中发挥很大作用。"鹿寨县黄冕镇长生桑蚕饲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长生说,这三项技术已在全县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鹿寨县 桑蚕业 实用新型专利 专业合作社 自动上蔟 自主研发
  • 简介:今年上半年茧丝市场形势较好,蚕茧收购价格持续走高,广西蚕桑生产呈现产销两旺、增产增收态势。据农业部门上报的蚕桑生产进度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桑园面积21.23万hm2,比去年年底增加0.56万hm2,同比增加2.72%;发种量401.79万张,比去年同期增加3.95%;蚕茧产量16.91万t,

  • 标签: 蚕桑生产 生产简况 广西 蚕茧产量 市场形势 收购价格
  • 简介:深入广西蚕区,调研广西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建成了以广西科学研究院为首的蚕科技创新平台,育成了一系列家蚕、桑树优良品种,集成了杂交桑密植技术,组建了八桂学者等科研团队,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发挥了产业优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等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科技创新资金与平台建设不足、科研创新团队与领军人才仍不足、蚕茧品质与生丝等级还不够高、优势蚕区与新兴蚕区在产业发展上不平衡、种养机械化与资源综合开发刚起步、蚕桑产业链条短与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加大蚕桑产业资金投入与平台建设、完善蚕茧收烘与缫丝工艺的改善、加快提升省力化机具与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加快推进“东丝西移”和“东绸西移”、加快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与品牌化建设步伐等方面提升广西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

  • 标签: 科技创新 蚕桑产业 广西 强省
  • 简介:重庆市开县地处渝东北,面积近4000km2,地形以浅丘为主,气候温和,适宜发展蚕桑,且养蚕历史悠久,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近几年,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严重滑坡,蚕茧产量逐年下降,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为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促进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应积极解决蚕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蚕桑业 发展对策 开县 蚕桑生产 气候温和 蚕茧产量
  • 简介:生态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达国家,生态经济又称为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蚕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许多地方蚕业已形成区域分布,集中连片,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于实现生态蚕模式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目前,我国蚕桑生产大多数仍未向生态蚕方向发展,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桑蚕生产的比较效益不高,加上蚕沙没有固定消毒存放位置,养蚕环境被污染严重,不利于养蚕的消毒防病.因此,如何在这项传统产业中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 标签: 蚕桑业 生态模式发展 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
  • 简介: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蚕桑曾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666.6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500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生产总值2亿元.可是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波,导致了严重地毁桑现象,我县的蚕桑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我县蚕桑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我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发展步伐,探索发展蚕桑新路子,把我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者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 标签: 射阳县 蚕桑业 发展现状 自然优势 催青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