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腺癌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患有甲状腺乳头腺癌患者56例,对他们进行病理检查,观察临床特点。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患者首发症状存在着差异,其中首发症状甲状腺区发生肿块有83.9%,首发症状通过淋巴结转移形成肿块有17.9%。患者体内会出现大小不一肿块,肿块质地较硬,其灶面呈灰褐色,切面呈灰白色,有部分肿块会表现为颗粒状或者触摸有沙粒感,同时还伴有囊变与出血现象,单结节肿块患者有89.3%,多结节肿块为10.7%;无明显包膜患者有51.8%,有部分包膜患者有28.6%,有完整包膜患者有19.6%。体内形成钙化及砂粒体有57.1%,出现淋巴管侵犯有55.4%,出现包膜浸润有44.6%,出现合并滤泡性腺癌有37.5%,出现淋巴结转移有33.9%,出现隐性有5.4%。结论甲状腺乳头腺癌病理属分化型,患者颈部容易出现肿块,中青年女性最易患上这种疾病,且其病程长短不等。患者容易出现单结节肿块,体内很容易形成钙化及砂粒体以及包膜浸润现象。

  • 标签: 乳头状 腺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甲状腺乳头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159例甲状腺乳头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病理学诊断,对所有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33.33%,高柱状细胞乳头9.43%,弥漫滤泡型乳头27.04%,去分化型乳头5.66%,小梁状乳头6.92%,嗜酸细胞型乳头7.55%,微小型乳头4.40%,包膜型乳头5.66%。结论作为甲状腺中较为常见病变类型,甲状腺乳头应尽早给予病理学诊断,并尽早接受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疾病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恶性肿瘤发病预测模型,为卫生部门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庆市恶性肿瘤登记处2006~2013年统计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对2014~2016年发病进行预测。结果GM(11)模型为,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10%,模型精度为优(C=0.34,P=1.00),预测效果好,2014~2016年肿瘤发病预测值分别为252.54/10万、264.80/10万和277.65/10万。结论GM(11)灰色模型拟合效果检验为优秀,可以用来预测我市恶性肿瘤发病。我市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

  • 标签: 灰色预测GM(1,1)模型 恶性肿瘤发病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浦区2007~2011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我区肿瘤防治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青浦区2007~2011年居民恶性肿瘤进行发病发病顺位以及性别、年龄分布等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青浦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粗发病为346.41/10万,男女分别为407.04/10万和287.29/10万;年均标化发病为180.48/10万,男女分别为214.46/10万和152.44/10万。男女发病比为1.41。恶性肿瘤发病前六位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合计占61.32%;男性发病前六位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和前列腺癌女性发病前六位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和肝癌;男女发病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青浦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逐年上升,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为恶性肿瘤发病高危人群。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肝恶性肿瘤严重并发预防及处理。方法71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行微波消融术,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置对策。结果本组术后发生严重并发5例患者,1例死亡,其余经积极治疗康复出院。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积极通过采取一定预防措施、技术改进,加强术前宣教及心理支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地降低并发发生

  • 标签: 肝癌 微波消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鉴别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意义。方法用彩超探查甲状腺128例,甲状腺腺瘤152例,并对超声图像特征及肿瘤内血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比。结果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腺瘤在超声表现如形态、边界、内部钙化灶及肿瘤内血供情况进行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超在鉴别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83-01摘要目的分析启东市海复镇五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方法整理海复镇2009~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登记,用EXCEL软件分别统计出恶性肿瘤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例数,计算发病,比较恶性肿瘤不同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情况。结果该地区五年恶性肿瘤发病平均为406.78/10万,其中男性460.35/10万,女性355.00/10万,经标化后发病平均为279.86/10万,其中男性321.50/10万,女生243.22/10万。发病趋势总体呈小幅波动,但相对平稳;性别间随着年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其中35岁以后发病开始增加,75岁以后发病达到高峰,平均发病年龄男性为65.26岁,女性为61.19岁;该地区最近五年中,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子宫、食道、膀胱、白血病,乳腺癌已成为该地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位。结论启东市海复镇五年来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比较平稳,但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有所推迟。女性子宫、乳腺癌发病顺位明显上升,值得该地区关注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恶性肿瘤,发病率,农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PICC导管并发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PICC置管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PICC置管过程中相关并发及相应护理方法。结果88例PICC导管均置管成功,留置时间为60天-1年,置管长度为43-55厘米;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有5例患者,PICC导管出现破损或漏液有4患者,穿刺侧肢体肿胀有5例患者,PICC导管出现脱出现象有3例患者,PICC导管出现堵塞有8例患者,皮肤出现过敏现象有10例患者,出现感染有2例患者。结论正确规范且及时有效护理操作,能够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PICC导管并发,同时还能够延缓导管使用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PICC 导管 并发症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病理组织学特征,以期为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甲状腺乳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发现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对其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组织学特征为灰白色结节、毛玻璃状细胞核、可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有砂砾体。免疫组化检验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胞浆均为棕黄色染色,阳性达100%,其中2例为(++),8例为(+++)。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在临床诊断中容易漏诊,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乳头状癌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患者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影像特点及病理学基础。结果55例甲状腺乳头患者共64个病灶,其中病灶边界不清41例,密度不均43例,合并钙化36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14例,粗颗粒状钙化12例,混合钙化10例),增强后岛样强化21例,晕环征16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3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3例。结论甲状腺乳头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增强及多平面重建能更好评价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结构侵犯。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患有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患者56例,对他们进行病理检查,观察临床特点。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患者首发症状存在着差异,其中首发症状甲状腺区发生肿块有83.9%,首发症状通过淋巴结转移形成肿块有17.9%。患者体内会出现大小不一肿块,肿块质地较硬,其灶面呈灰褐色,切面呈灰白色,有部分肿块会表现为颗粒状或者触摸有沙粒感,同时还伴有囊变与出血现象,单结节肿块患者有89.3%,多结节肿块为10.7%;有完整包膜患者有56.9%,有部分包膜患者由19.6%,无明显包膜患者有28.6%。体内形成钙化及砂粒体有57.1%,出现淋巴管侵犯有55.4%,出现包膜浸润有44.6%,出现合并滤泡性腺癌有37.5%,出现淋巴结转移有33.9%,出现隐性有5.4%。结论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病理以分化型为主,患者颈部容易出现肿块,中青年女性最易患上这种疾病,且其病程长短不等。患者容易出现单结节肿块,体内很容易形成钙化及砂粒体以及包膜浸润现象。

  • 标签: 低级别 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PCR-RFLP技术研究GSTM1基因多态性,探讨这种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遗传易感性之间关系.材料及方法大理学院附属医院50例甲状腺乳头患者和30例结节状甲状腺肿或甲状腺腺瘤石蜡标本组织。提取DNA,运用PCR-RFLP、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结果GSTM1功能型(+)和缺陷型(-)对比在甲状腺乳头患者中差异明显,GSTM1(-)与甲状腺乳头发病风险GSTM1(+)3.254倍。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易感性相关。GSTM1缺失型纯合子与CYP1A1Exon7突变型纯合子、杂合子同时存在可以增加甲状腺乳头易感性。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基因多态性 GSTM1
  • 简介:1临床资料女性,54岁,因“体检发现右乳成簇细小钙化4d”入院。体检:双乳、双腋窝、甲状腺及双颈侧区未见明显异常。乳腺钼靶示:右乳外上见较多成簇细小钙化。乳腺彩超:双乳腺增生。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异常回声,大小约11mm×6mm,边界可见,形态较规则,以低回声为主,内回声不均质,其内见较多团状及粗大强回声伴声影,加彩后其内见条状血流信号;进一步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甲状腺不能除外。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右乳钼靶导丝定位下钙化灶切除活检+甲状腺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右乳腺组织增生活跃,原位不能除外,需待术后石蜡病检确诊;右甲状腺微小乳头,遂行双侧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诊断:右甲状腺微小乳头;右乳原位(导管内)。补行右乳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可,顺利出院,长期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150μg,qd),门诊定期随访。

  • 标签: 乳腺原位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甲状腺乳头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108例甲状腺乳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其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共计3例出现低钙血,共计2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共计2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现象,共计7例患者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另有58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本组中不存在死亡病例,也不存在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对甲状腺乳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病变大小、具体部位及其淋巴结转移具体情况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治疗,此外,手术中需要注意辨认以及保护患者喉返神经,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之间关系和特点。方法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8月我院收治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62例,对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总结主要特征表现。结果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存在实质不均匀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观察内部有血流,周围无声晕,出现微小钙化。病理镜观察病灶内部组织以滤泡状、乳头结构排列纤维间质及癌细胞构成,形态表现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可见砂粒体,存在纤维假包膜。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病理组织特点直接关系到超声诊断像图表现特征。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诊断 病理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女性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依从性。结果护理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0%,护理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护理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98.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36/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