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CT测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内(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80例,按照合理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部CT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测定肝脏CT,根据两组患者的CT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根据两组CT显示,可以确定患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例数,对照组仅有23例符合,准确率仅有57.50%,而观察组有37例,准确率高达92.50%,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采用肝脏CT的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CT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是由我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传统疝气修补术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CT一直为肝脏占位病变的重要诊断手段,在螺旋CT问世前,有关肝脏CT的研究很多,尽管存在某些分歧,但都主张将团注动态增强扫描列为常规,分移动式全肝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两种方式,前者为了检出病灶,后者侧重病灶定性。常规CT由于扫描速度的限制,动态增强不可能在肝脏的动脉期内完成全肝扫描,这对富血供的小病灶的检出非常不利。另外.也不可能使所有扫描层面均落在肝脏强化的峰值期内,这对少血供病灶的检出同样不利。

  • 标签: 螺旋CT 诊断 肝脏
  •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临床诊断应用肝脏增强CT检查和肝脏MRI检查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肝癌病患4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施以增强CT和MRI检查,同时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评估本组不同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40例病患病理检查的结果提示,肝细胞性肝癌者有1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者有13例、混合型肝癌者有10例,经评价,本组MRI诊断不同类型肝癌的准确率高达95.0%(38/40),比CT诊断的80.0%(32/40)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肝脏MRI检查法对肝癌病患进行诊断,可获得比肝脏增强CT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建议采纳。

  • 标签: 肝癌 CT检查 准确率 MRI检查
  • 简介:用压敏式储罐自动计量系统测定的套筒式油罐内的液体质量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并限制输入密度的误差,可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 标签: 储罐 自动计量 液体密度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在血管内团注对比剂以后,在碘对比剂的首次循环过程中使血管内的密度明显升高,大大高于周围非血管结构的软组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血管内外结构的明显密度差别,利用CT后处理技术选择性显示高密度的血管结构,即CT血管成像。由于人体中骨组织CT上始终呈高密度,所以在CT血管成像过程中,仅采用密度差别的选择性显示技术并不能去除骨骼结构,这是CT血管成像不同于MR血管成像的特点。在血管与骨结构重叠的部位,可能会影响血管的显示,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调整与去除。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参考周围的骨骼结构,方便对血管的定位。随着多层螺旋CT设备的进展,CT血管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力高的特点,已能够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血管,乃至冠状动脉检查。对于腹部肝脏血管的检查也是CT血管成像的一个重要部分,可在患者一次屏气条件下快速完成对腹部的大范围扫描,同时也可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更精细的期相设置与检查,因此临床检查应用的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在肝脏CT血管成像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内容。

  • 标签: CT血管造影 肝脏 注意事项
  • 简介:腹部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3.5%,以淋巴结受累最为多见,而实质脏器受累仅占15%-20%,其中又以泌尿系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脏[1]。肝脏结核(肝结核)既往曾被称为结核性肝炎、结核性炎性假瘤、结核性胆管炎、肝浆膜结核等,其影像表现缺少特异性,与肝脏其他感染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多有重叠,诊断颇具挑战性[2-4]。本文着重就肝结核的CT及MRI表现作一论述,

  • 标签: 肝脏 结核病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肝脏损伤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脏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实施CT平扫和或增强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结果CT对于肝脏损伤的诊断正确率处在较高水平,80例患者当中诊断正确率达到97.5%。结论CT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损伤状况全面了解,与手术检查吻合率极高,对临床的帮助很大。

  • 标签: 肝脏损伤 CT检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肿瘤行多排螺旋CT(MS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85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主体。先对其行MSCT平扫,而后给予增强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疾病检出率;并计算其诊断效果。结果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疾病检出率为97.65%,MSCT平扫为81.18%,对比差异显著(P<0.05)。增强扫描对于血管瘤的诊断灵敏度为85.19%,原位癌为85.00%,脓肿为66.67%,转移瘤为96.30%,结节增生为80.00%。结论为肝脏肿瘤患者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效果较佳,可有效诊断出病变组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肿瘤 多排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到本院治疗肝癌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肝脏增强CT诊断与肝脏MRI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肝脏MRI组诊断准确率96(96.00%)均高于肝脏增强CT组86(86.00%),P<0.05。结论:运用肝脏MRI技术对肝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肝脏MRI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评估它们在肝癌检测和定量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7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了肝脏增强CT肝脏MRI检查,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病灶检查结果中MRI组肝内、肝外病灶检查数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组(P

  • 标签: 肝癌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肝脏MRI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评估它们在肝癌检测和定量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7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了肝脏增强CT肝脏MRI检查,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病灶检查结果中MRI组肝内、肝外病灶检查数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组(P

  • 标签: 肝癌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临床价值
  • 简介: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超声检查中,器官的形态、大小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其正常值标准可能因民族、地区差别以及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等因素而出现差异。目前国内外有研究提出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超声测量的正常参考范围;部分学者在既往超声测量正常参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肝脏、脾脏和肾脏超声测与年龄、性别、身高、民族的相关关系;肝脏、脾脏和肾脏超声测的改变作为相关疾病的超声显像表现之一已被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脏、脾脏和肾脏超声测研究及其在相关疾病的超声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测值 肝脏 肾脏 脾脏 正常参考值范围 B型
  • 简介:肝腺瘤是一种少见肝脏良性肿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见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以及部分服用类固醇激素的男性和糖原累积症患者。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但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微创介入治疗成为肝腺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微波消融以其消融范围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杀伤肿瘤细胞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微波消融治疗肝腺瘤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对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腺瘤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肝腺瘤 微波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脏代谢性疾病CT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诊断。结论肝铁沉着症CT平扫显示肝实质密度呈弥漫性均匀性升高,其密度与肝实质铁沉积程度成正比,CT可上升至75~130Hu(正常40~70Hu),在高密度肝实质衬托下,肝内脉管呈清楚的低密度影。MRIT1WI和T2WI肝实质呈弥漫均匀性低信号,特别在T2WI更明显,表现为特征性“黑肝”征象,与同层面的腹壁肌肉信号相比,肝实质呈明显的低信号。MRI诊断本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并且可以通过T1WI和T2WI的信号变化,判断肝实质内铁沉着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综合分析肝硬化、脂肪肝、肝过量铁质沉积症、巴德一基亚里综合征等的CT表现。结论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弥漫性肝脏实质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肝脏弥漫性疾病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钝性伤的CT检查在诊断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经证实的肝脏钝性伤患者,采用CT平扫及增强的征象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有外伤史,经CT平扫发现肝实质裂伤21例,发现血肿16例,发现血肿内的活动性出血2例;发现肝静脉的损伤(撕裂)4例;显示肝内门静脉分支周围的“晕环”征12例。结论恰当的CT检查技术对于显示肝脏钝性伤的细节与全貌十分重要。CT平扫和增强发现新鲜血肿和积血,利于显示活动性出血和肝脏损伤的解剖细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钝伤 肝脏 撕裂 CT平扫 CT增强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肝脏 MRI技术、肝脏增强 CT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本院收治的 7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肝脏 MRI技术、增强 CT技术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肝脏 MRI技术检出肝癌 67例( 95.71%),增强 CT技术检出肝癌 56例(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肝脏 MRI技术对肝癌检出率明显优于肝脏增强 CT技术,为肝癌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准确率 肝脏 MRI技术 肝癌 肝脏增强 CT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