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庞咏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地区传染病医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CT扫描MRI扫描分别应用于氏杆菌脊柱患者诊断的结果。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针对2021年8月-2022年9月时间范围内的98例BS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分析CTMRI扫描结果结果:98例患者共累及134个椎体,其中腰椎占据113个(84.32%)。98例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中,10例患者椎体形态正常,26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18例患者显示出韧带改变现象,18例患者存在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改变现象。98例患者的MRI平扫结果中,9例患者椎体形态正常,18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18例患者椎间隙显示出轻度变窄、椎间盘改变的现象,8例患者出现椎旁组织改变,7例椎体前缘骨桥形成,10例破坏椎体旁软组织肿胀,5例局限性脓肿。MRI增强扫描结果中,9例显示出椎体骨质破坏,7例显示出结节状的均匀强化,7例显示出脓肿壁环形强化。结论:CT扫描MRI扫描各有自身优势,临床上诊断BS可采取联合手段,能够互相补充发挥出更好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扫描;MRI扫描;影像学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氏杆菌脊柱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氏杆菌脊柱患者的CT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中,1例单椎体受累,7例为2个相邻椎体受累,以L4椎体感染机会最多见。CT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多从边缘开始,表现为小类圆形或斑片状低密度灶,2例骨破坏早期病灶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6例慢性期病灶周围骨质广泛增生硬化,5例出现典型的“花边椎”,2例可见椎小关节破坏及棘突骨膜增生。MRI表现:6例椎体破坏区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2例椎体骨质破坏区T1WI为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改变;椎间盘破坏呈低信号,椎间隙变窄;6例椎旁脓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脓肿较局限,无钙化及流注趋势,其中3例并发椎管内硬膜外脓肿,脓肿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骨质破坏区及脓肿壁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氏杆菌脊柱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流行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基本能明确诊断。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脊柱炎 脊椎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MRI(磁共振)联合诊断氏杆菌脊柱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0例氏杆菌脊柱患者,进行统一的CTMRI检查,90例患者的165个椎体,将其与病理学作对比,评估两项联合时的准确结果CT联合MRI对椎体病变的检出情况和疾病确诊率均与病理学更接近,未表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氏杆菌脊柱CTMRI都是较重要的检查手段,尤其是二者联合后,诊断准确度更高,可有效减少漏诊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布氏杆菌 脊柱炎 CT扫描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氏杆菌脊柱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表现。方法对我院收集的25例氏杆菌脊柱患者CT影像资料与30例脊椎结核临床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性病灶分布范围、骨破坏类型以及病灶周边的影像表现方面,氏杆菌脊柱与脊椎结核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结论通过比较分析氏杆菌脊柱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表现,从而区分鉴别这两种疾病,便于及时的对症治疗,促进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脊椎结核 临床影像学表现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氏杆菌脊椎MR影像特点,以便提高该病的诊断。方法本组16例均MR检查,病灶均分布腰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于1∶160。结果1例外院误诊脊柱结核,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药物治疗后进行随访1~2年,痊愈后无复发。结论氏杆菌脊椎影像具有特征表现。

  • 标签: 布氏菌病 脊柱炎 MR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氏杆菌病与其他脊柱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于是总结本院近一年确诊的由氏杆菌引起的脊椎影像及病理学特点,通过归纳总结来提升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氏杆菌脊椎CTMRI影像资料及相关病理学资料的整理与已确诊的脊椎病变的影像表现比较。结果氏杆菌病多见于腰椎,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一般较轻,且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小且多,一般都是破坏只局限于椎体边缘的单个椎体破坏最为明显,不累及椎弓根,一般椎体无压缩改变,脓肿区域较为局限且相邻椎体周围也可出现脓肿,椎间盘破坏程度也相对较轻。结论根据氏杆菌脊椎影像及病理学的特征表现,可以与其他脊柱病作出鉴别诊断。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氏杆菌脊柱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表现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纳治疗的30例脊椎结核患者和30例氏杆菌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RI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影像特征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椎旁病变类型、骨质破坏类型、成角情况或椎体坍塌以及椎间隙变窄等存在差异,具有统计意义;两组患者在临床影像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氏杆菌脊柱与脊椎结核患者通过MRI检查具有较好的辨别,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布氏杆菌性 脊柱炎 脊椎结核 临床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氏杆菌脊柱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58例氏杆菌脊柱患者的护理、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均能心情愉快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好,所有患者均治愈并满意出院。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综合治疗。
  • 简介:鲁菌病是由鲁菌引起的具有传染的变态反应人畜共患病。人类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接触未经巴氏消毒的牛、羊、猪等氏杆菌携带或感染者。鲁菌通过人类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寄生繁殖并入血,释放内毒素,导致人体发热及多器官损伤。Kulowski于1932年首次描述鲁菌病可引起脊柱。有学者提出鲁菌病最常伴发脊柱,主要累及腰椎。现将研究氏杆菌脊柱的诊断,尤其是治疗方案作如下综述。

  • 标签: 脊柱炎 布鲁杆菌病 诊断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氏杆菌病与其他脊柱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于是总结本院近一年确诊的由氏杆菌引起的脊椎影像及病理学特点,通过归纳总结来提升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氏杆菌脊椎CTMRI影像资料及相关病理学资料的整理与已确诊的脊椎病变的影像表现比较。结果氏杆菌病多见于腰椎,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一般较轻,且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小且多,一般都是破坏只局限于椎体边缘的单个椎体破坏最为明显,不累及椎弓根,一般椎体无压缩改变,脓肿区域较为局限且相邻椎体周围也可出现脓肿,椎间盘破坏程度也相对较轻。结论根据氏杆菌脊椎影像及病理学的特征表现,可以与其他脊柱病作出鉴别诊断。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回顾大量文献,综述鲁菌脊柱对于患者的影响分析 ,并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希望能为临床此类疾病的护理做为参考。

  • 标签: 布鲁氏杆菌 脊柱炎 护理
  • 简介: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回顾大量文献,综述鲁菌脊柱对于患者的影响分析 ,并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希望能为临床此类疾病的护理做为参考。

  • 标签: 布鲁氏杆菌 脊柱炎 护理
  • 简介:背景:随着氏杆菌脊柱发病率逐渐增高,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防范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发生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氏杆菌脊柱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氏杆菌脊柱的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9例氏杆菌脊柱术后复发患者与术后未复发的216例氏杆菌l生脊柱患者的资料,采用Loo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后是否接受了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合并脊柱病情况、术前是否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术后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与术后氏杆菌脊柱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氏杆菌脊柱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与术后氏杆菌脊柱复发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改善营养状况、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术中清除彻底病灶、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氏杆菌脊柱术后复发的关键。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氏杆菌脊柱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观察药物与手术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21例氏杆菌脊柱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特点、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等情况.采用利福平和四环素及链霉素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均采取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加内固定治疗.结果(1)21例均有与羊、羊皮、羊肉接触史.本组病例均有发热,多为典型波浪热.腰部疼痛7例,脊柱,四肢大关节及肌肉痛14例,经治疗后均遗有位置固定的腰痛;均有乏力,多汗,食欲减退,消瘦.(2)氏杆菌脊柱病灶除1例为T11~12,余均分布于腰椎.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硬化、增生,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隙变窄较结核轻,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无死骨形成.(3)化验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虎红平板凝集试验15例+++、4例++、2例+.血沉增快21例,为35~110mm/h.(4)超声检查见肝脾肿大6例,腹腔间隙积液3例.(5)病灶清除后均留标本送病理检查符合氏杆菌脊柱之诊断.(6)对初治6例和复治15例均采用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疼痛即刻缓减,2周疼痛消失,血沉开始下降.2~3个疗程血沉恢复正常,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转为阴性.结论氏菌杆脊柱可以通过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联合治疗的同时手术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 脊柱炎 诊断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作者: 张海娥1 ,白云鹤2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1-04
  • 机构:1.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疾病控制中心,内蒙古 武川011700;2. 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700
  • 简介:目的:探讨氏杆菌脊柱护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门诊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氏杆菌脊柱患者24例,对其进行精细化护理管理,观察并统计24例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24例氏杆菌脊柱患者中,在经过护理后恢复较好且无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给予氏杆菌脊柱患者精细化管理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精细化管理;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在氏杆菌脊柱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方式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实验对象选择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的20例氏杆菌脊柱患者,为了保障实验合理性和科学,应该将这20例患者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后者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后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实施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7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氏杆菌脊柱患者护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护理服务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MRI脊柱扫描及其后重建技术诊断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25例脊柱侧弯患者使用G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进行全脊柱扫描,对接颈、胸、腰各段脊柱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分析其现象,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对多位患者扫描得出,15例患者属于椎体及附件发育不良、6例属于Chiari畸形、3例属于中央管扩大或脊髓空洞、1例是脊髓纵裂。结论MRI脊柱扫描的应用,提高了各种脊柱侧弯畸形诊断的直观和准确,对下一步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畸形MRI全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有完整影像资料的脊柱外伤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椎体骨折95例,伴相应脊髓损伤38例;附件骨折35例,伴脊髓损伤10例;椎间盘损伤67例;单纯脊髓损伤13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明确椎体及附件的骨折情况,可观察椎管形态及受累程度;MRI检查能全面显示脊柱损伤时脊髓、骨质结构、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病理变化,两者结合能客观、全面评价脊柱的损伤,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脊柱损伤CT扫描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赣南地区散发性氏杆菌脊柱采取开放手术治疗后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赣南地区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接受的62例散发性氏杆菌脊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31例实施保守治疗,设定为对照组,31例实施开放手术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温更低,VAS评分更低,观察组治疗后ODL评分较低,观察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情况明显更好,(P

  • 标签: 开放手术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MRI影像鉴别脊柱结核与非结核脊柱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进而分析患者的MRI特征。结果脊柱结核患者不仅比非结核脊柱患者更容易引起椎体塌陷畸形、死骨或钙化,而且还更容易引起椎间盘狭窄及破坏、椎旁脓肿。结论对MRI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进行MRI诊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脊柱结核与非结核脊柱的鉴别效果。

  • 标签: 脊柱结核 非结核性脊柱炎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