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是体内固有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以固定细胞或游离细胞的形式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吞噬以及消化,并激活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对病原体作出反应。另外,巨噬细胞也能像中性粒细胞一样,通过一种由颗粒蛋白和DNA构成的称作巨噬细胞陷阱(METs)的结构来捕获病原体。本文就METs的结构、产生及其在炎症和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胞外陷阱 炎症 免疫
  • 简介:摘要嗜酸粒细胞陷阱(EET)是DNA纤维和颗粒蛋白组成的网状复合物。目前研究表明,它不仅可捕获并杀死各种微生物,起着宿主防御的功能,而且也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支气管哮喘中存在EET,本文主要就EET结构、EET形成机制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嗜酸粒细胞胞外陷阱 DNA 颗粒蛋白 哮喘
  • 简介:摘要难治性哮喘(重症哮喘)仍是临床治疗的瓶颈。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浸润参与重症哮喘和激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性粒细胞陷阱(NET)是中性粒细胞激活后释放到的网状超微结构。现有证据表明,NET具有抗感染和促炎的双刃剑作用,与重症哮喘密切相关。靶向NET或NET组分有望成为治疗重症哮喘等中性粒细胞炎症性疾病的潜在靶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陷阱(NETs)是一种由染色质和多种颗粒蛋白组成的细胞外网状结构。形成NETs是中性粒细胞的一种新型死亡方式,亦是一种新型作用机制。研究表明,NETs能杀灭多种病原体。然而,NETs亦通过不同的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肾脏是NETs主要累及的器官之一。本文就NETs 的形成及其在多种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肾脏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细胞囊泡(EVs)在肺正常生理过程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得到广泛关注。肺内各类细胞均可分泌EVs,其中包裹的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在细胞间交流沟通中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通过EVs交互在维持肺内微环境稳定和介导肺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本文就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来源的EVs在肺部炎症及损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外囊泡 肺内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筛选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刺激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存活率高、葬功能弱的时间点,建立肺泡巨噬细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用于研究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法①时间点筛选实验:体外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μL完全培养基)和5% CSE组(90 μL完全培养基+10 μL 100% CSE);采用阿尔玛蓝法检测5% CSE作用6、12、24、48 h对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②诱导凋亡实验:体外培养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株RLE-6TN作为NR8383细胞的吞噬靶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紫外线暴露后10、30、60 min组(以30 000 μJ/cm2紫外线强度照射15 min诱导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LE-6TN细胞在紫外线暴露结束后10、30、60 min的凋亡率。③葬实验:另取对数生长期NR838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5% CSE组。于CSE刺激NR8383细胞达到6、12、24 h前2 h,将RLE-6TN细胞进行紫外线暴露诱导凋亡;将RLE-6TN细胞悬液加入NR8383细胞(RLE-6TN细胞与NR8383细胞比例为5∶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 CSE作用不同时间点NR8383细胞对RLE-6TN细胞葬率。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 CSE作用48 h后NR8383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还原率:(68.5±4.1)%比(73.6±2.3)%,P<0.05〕;而5% CSE作用6、12、24 h对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选择这3个时间点用于后续建立肺泡巨噬细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实验。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外线暴露后10、30、60 min时RLE-6TN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66.87±8.63)%、(85.51±2.39)%、(96.13±2.74)%比(9.13±3.17)%,均P<0.01〕,并且呈一定时间依赖性。考虑在葬实验中PKH26膜标记探针标记RLE-6TN细胞大约需50 min,因此,选择在紫外线暴露后10 min进行RLE-6TN细胞标记。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 CSE作用12 h时NR8383细胞葬功能明显降低〔细胞葬率:(33.64±1.30)%比(44.02±2.71)%,P<0.01〕,而作用6 h、24 h时对NR8383细胞葬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CSE可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葬功能障碍,基于5% CSE对NR8383细胞活性、葬功能影响的检测结果,可选择NR8383细胞存活率高、葬作用弱的12 h作为肺泡巨噬细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条件。

  • 标签: 慢性炎症反应 肺泡巨噬细胞 胞葬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泌体源miR-223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分别与胃癌细胞共培养(未加为对照组),检测miR-223表达量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是否通过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巨噬细胞转染miR-223拮抗剂,分离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transwell、划痕实验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及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253.2±6.3(对照组)、451.8±12.8、453.4±14.4,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98.4±5.1(对照组)、276.5±10.3、257.3±8.5,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miR-223(1.00±0.00、8.83±0.91、9.57±1.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巨噬细胞通过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阻断巨噬细胞miR-223表达后,其来源泌体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降低(215.6±9.2、402.5±11.6、253.7±10.4,均P<0.01;91.5±8.2、263.4±9.3、105.8±9.3,均P<0.01)。胃癌细胞巨噬细胞来源泌体共培养后PTEN mRNA表达下降(1.00±0.00比0.26±0.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AKT通路激活,细胞骨架重塑。阻断miR-223传递后这一激活作用减弱。结论巨噬细胞通过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靶向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

  • 标签: 巨噬细胞 胃癌 外泌体 miR-223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表达与M1、M2型极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噬细胞TREM-1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予以0(空白对照组)和1 μg/ml 的 Pg-LPS(LPS组)刺激,同期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 μg/ml的TREM-1抑制剂LP17(LPS+LP17组)或对照肽(LPS+对照肽组),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TREM-1和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标志物(分别为CD86、CD206)及其极化相关细胞因子[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mRNA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EM-1、CD86、CD206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LPS组巨噬细胞中TREM-1相对 mRNA表达量(1.40±0.14)及蛋白表达量(3.85±0.2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1±0.18、1.00±0.05)显著升高(P<0.05),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1.42±0.01、1.55±0.07)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09、1.00±0.10)显著上调(P<0.01),且M1型极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加入TREM-1阻断剂LP17后,与LPS组相比,TRE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 mRNA(0.96±0.00)和蛋白(1.36±0.0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于M2型极化标志物CD206及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细胞培养24 h后,CD206 mRNA(0.56±0.05)及蛋白表达(0.25±0.0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2±0.25、1.00±0.10)显著下调(P<0.01),IL-10 mRNA较空白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LP17组CD206、IL-10 mRNA表达均较LPS组显著下调(P<0.05),CD206、IL-10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M-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炎作用;尚无证据表明TREM-1是否参与调控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 标签: 牙周炎 紫单胞菌,龈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巨噬细胞 极化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对抗各种病原体的强大能力,是最先到达感染部位的炎症细胞。既往对中性粒细胞作用局限于趋化、吞噬、释放蛋白酶及脱颗粒等方式。随着研究深入,一种新的防御机制——中性粒细胞陷阱(NETs)被提出,其是中性粒细胞在应对病原微生物刺激的情况下,高度活化后释放出以DNA为骨架附着众多蛋白质的大面积网状结构。虽然NETs可以诱导病原体,限制炎症扩散,但是各种成分亦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加剧病理生理变化。现就NETs的成分、来源、刺激因素、形成机制以及在多种肺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 标签: 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来源的囊泡对脓毒症肺内炎症反应及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Collagenase D和DNase I充分酶解消化肺组织,多次离心去除杂质,最后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肺组织囊泡(Ti-EVs)。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Ti-EVs组行CLP术并经气道滴入Ti-EVs混悬液(2.5 mg/kg);CLP组行CLP术并经气道滴入等体积PBS;Sham组行假手术。24 h后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IL-1β、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内NETs含量。结果分离提取的大鼠肺组织囊泡经透射电镜观察为双层圆形的囊性小泡结构,粒子直径主要分布在150 nm,Western blot显示EVs标志物CD9、CD63、Tsg101呈阳性表达。肺组织HE染色可见脓毒症大鼠肺泡完整性破坏,炎症细胞浸润。与CLP组相比,Ti-EVs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更重,且BALF中IL-1β、TNF-α、IL-6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脓毒症组和Ti-EVs组肺内均有NETs形成,Ti-EVs组肺内NETs荧光强度较脓毒症组明显增加。结论通过酶解消化、差速超速离心等系列步骤能够成功分离提取得到纯度较高的大鼠肺组织囊泡。在脓毒症肺损伤进程中,肺组织囊泡可加重肺内炎症反应,促进NETs形成。

  • 标签: 组织胞外囊泡 分离提取 脓毒症肺损伤 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的表达方法,探讨NETs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0例非脓毒症者和21例脓毒症患者抗凝血。脓毒症患者符合3.0定义的诊断标准,血培养鉴定出革兰氏阴性菌,D二聚体含量>0.5 m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栓形成,即时收集外周血样。采用别藻蓝蛋白(APC)标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66b(CD66b)识别多型分叶核细胞(PMNs),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耦联PMNs膜表面MPO,Sytox orange(SO)核酸染料标记脱氧核糖核酸(DNA),建立FCM检测全血NETosis相关标志物方法。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染料观察溶血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进行NETosis相关标志物(SO/MPO)的特异性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Tosis相关标志物和白细胞总数(WBC)在SAC患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用Mann-Witney统计量的非参数法估计ROC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两相关诊断试验差异假设检验。结果全血分离的PMNs与FACS试剂溶血后的PMNs对7-AAD的阴性表达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6.6)%比(93.5±5.7)%,t=1.984,P>0.05]。NETosis相关标记物SO/MPO不能识别Etoposide药物诱导的PMNs凋亡(Apoptosis)。ROC曲线分析SAC患者的AUC,NETosis相关标记物取2.5%时的AUC高于WBC取8.0×109/L时的AUC(0.97比0.72,Z=2.0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CM检测周全血PMNs上NETosis相关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在SAC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具有细胞内与细胞杀灭病原体的途径。活化中性粒细胞能形成诱捕网(NETs)构成细胞杀灭途径。NETs由染色质与颗粒(源性)蛋白质构成。NETs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及真菌有捕获与杀灭作用,对利什曼原虫、牛艾美耳球虫等寄生虫也有捕获与杀灭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致病因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后的免疫应答反应。方法获取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利用条件培养基将其分别诱导为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BMM)和破骨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为不加Pg-LPS组,实验组采用Pg-LPS(10 μg/ml)分别刺激BMM和破骨细胞,检测两种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TLR-4的mRNA水平、蛋白水平以及分泌炎症因子的情况,并观察Pg-LPS对BMM分化为破骨细胞过程的影响。结果小鼠骨髓单核细胞成功诱导为BMM及成熟的破骨细胞。在Pg-LPS的作用下,BMM组的TLR-2 mRNA水平(41.41±13.07)较空白对照组(1.03±0.31)显著上调(P<0.01),TLR-4 mRNA无明显改变;破骨细胞组的TLR-2 mRNA(2.24±0.23)和TLR-4 mRNA水平(4.83±1.07)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BMM组的TLR-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平均荧光强度空白对照组为39.85±5.27,实验组为221.57±13.13;破骨细胞组的TLR-2亦有显著增加(P<0.01):平均荧光强度空白对照组为83.31±2.69,实验组为108.65±6.32;两组细胞的TLR-4均无明显激活(P>0.05)。BMM和破骨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破骨细胞的炎症因子增幅水平显著低于BMM(P<0.01)。此外,Pg-LPS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数目及大小,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减少47%。结论Pg-LPS能激活BMM产生明显的免疫炎症反应,而破骨细胞对Pg-LPS的免疫应答较弱;Pg-LPS可抑制BMM分化为破骨细胞

  • 标签: 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是全球妊娠孕产妇和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活化释放的网状DNA结构,最近研究表明NETs可能在子痫前期相关的血管病变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就NETs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分泌体增强胃癌干细胞化疗耐药。方法收集2019年1月新鲜胃癌组织,从中分离出新鲜胃癌组织中分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收集其条件培养基,提取体,分为条件培养基组、体组和对照组,体外成球实验和体内成瘤实验观察加入条件培养基或体条件下,5-氟尿嘧啶对胃癌干细胞成球能力、成瘤能力和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信号通路的主要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Wnt2。采用t检验。结果体外成球实验和体内成瘤实验显示,在加入条件培养基或体条件下,5-氟尿嘧啶对胃癌干细胞成球率[(2.90±0.25)%、(1.40±0.21)%,t=8.318,P<0.05;(3.40±0.34)%、(1.39±0.16)%,t=3.324,P<0.05]、成瘤能力[(483.36±39.15)、(185.25±12.31) mg,t=14.713,P<0.05;(572.62±47.39)、(188.36±13.19) mg,t=18.412,P<0.05]和肿瘤生长速度[(622.45±51.06)、(235.32±28.25) mm3,t=14.168,P<0.05;(702.45±65.31)、(255.39±20.47) mm3,t=13.308,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中加入体后β-catenin和Wnt2表达明显增强,而体抑制剂GW4869处理后β-catenin和Wnt2明显减弱(0.61±0.07、0.28±0.06;0.58±0.05、0.24±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4、6.380,P<0.05)。结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可通过体增强胃癌干细胞的耐药性,机制可能与增强Wn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胃癌干细胞 化疗耐药性
  • 简介:摘要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影响组织和关节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严重的免疫失调。中性粒细胞是免疫失调的关键因素,在风湿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陷阱(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刺激时释放的网状结构,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防御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就NETs的形成、功能及其在风湿性疾病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 风湿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铜绿假单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菌(P.aeruginosa)提取OMVs,不同浓度OMVs刺激RAW264.7细胞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κB)磷酸化水平;siRNA沉默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后,检测细胞中IL-8的分泌水平;最后通过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抑制剂以及NF-κB抑制剂BAY11-7082预处理后OMVs刺激细胞,并检测细胞中IL-8的变化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OMVs(1、5、10 μg/mL)刺激处理RAW264.7细胞后,细胞内IL-8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0 μg/mL OMVs)均明显增高[IL-8(1、5、10 μg/mL OMVs):(31.54±4.25)pg/mL、(82.04±10.20)pg/mL、(136.30±16.03)pg/mL比(16.42±6.14)pg/mL,t值分别为7.23,8.92和10.76,P值均<0.05; mRNA(1、5、10 μg/mL OMVs):(1.25±0.09),(2.34±0.12)、(4.25±0.43)比(1.00±0.07),t值分别为5.24,7.98和9.63,P值均<0.05],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siRNA沉默TLR4后细胞中IL-8分泌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6.07±18.23)pg/mL比(115.50±22.02)pg/mL,t=9.25,P<0.05]。而通过MyD88抑制剂以及NF-κB抑制剂预处理后,RAW264.7细胞内IL-8的分泌水平较处理前也明显减少[MyD88抑制剂预处理后:(54.04±12.02)pg/mL比(134.02±18.01)pg/mL, t=9.72,P<0.05;NF-κB抑制剂预处理后:(51.03±17.01)pg/mL比(142.01±22.02)pg/mL,t=7.21,P<0.05]。结论铜绿假单菌OMVs能够通过TLR4以及NF-κB途径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IL-8。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囊泡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痛风是嘌呤生成和代谢异常导致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作为机体受到刺激时对抗细胞病原体的免疫策略之一,MSU晶体诱导的NETs可激发促炎反应,而聚集的NETs(aggNETs)可以通过降解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缓解急性痛风性炎症,并且NETs可以与MSU晶体结合共同参与痛风石的形成。本文概述了痛风中NETs形成的机制及在痛风不同阶段NETs发挥的作用,以期为痛风的诊治找到新的靶点。

  • 标签: 痛风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单钠尿酸盐晶体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是中性粒细胞经过感染或其他因素的刺激后产生的由DNA骨架,组蛋白以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等组成的网状结构。在脓毒症,癌症等疾病中,NET有明显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NET还与免疫性血栓形成密切相关。NET主要通过黏附血小板、激活Ⅻ因子、抑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活性等在促进血栓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NET与补体的相互作用也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胞外诱捕网 血栓形成 脓毒症 自身免疫疾病 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