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考古学兴盛,巢湖10余处史前文化遗址被发现与发掘。地下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揭露,证明了巢湖区域30万年古人类的历史活动,也证明了文献记载有巢氏的很多故事。和县猿人、银山猿人、薛家岗、凌家滩等遗址,其文化遗存和遗迹,证明了有巢氏“构木为巢"、“筑巢而居"、“编槿而庐"的历史。遗址出土“杉树"、“阳鸟"、“猪首"、“龟"等特有的玉雕,不仅证明了有巢氏生活区域所在,也证明了有巢氏崇拜树木的精神文化,7枚“人俑”玉雕出土,展现了距今5千年的人物形象,其原型就是有巢氏人物。

  • 标签: 有巢氏 凌家滩遗址 玉杉 阳鸟
  • 简介: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流片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流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流的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的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流片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201.24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流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流片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 标签: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侵蚀强度
  • 简介:以小流域为研究尺度,选取云蒙湖流为研究区,以TM遥感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RS和GIS支持下,以最新的全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为模型基础,得到研究区1986年和2010年2个时段的土壤侵蚀强度及分布数据,分析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1986—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呈减小趋势,变化面积比例为29.47%,主要以中度、强烈、极强烈侵蚀等级面积向轻度、微度等级及相邻较低侵蚀等级面积转化为主。2)通过将研究区划分为88个小流域的研究表明,25年来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指数降低趋势明显,76%的小流域侵蚀强度指数减少10%以上;侵蚀加强的有5个小流域,增加幅度最大者为6.2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西南部地区。3)影响因素的岭回归分析表明,坡度因子始终是影响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贡献率由1986年的85.36%下降到2010年的80.79%;土地利用结构对侵蚀格局的影响逐渐增强,2010年贡献率达到19.21%;因此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是制约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土壤侵蚀强度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岭回归 云蒙湖流域
  • 简介: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倒逼传统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在转型升级时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融资难、融资贵,归结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文章以巢湖市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为例,深入探析了如何在新常态下破解融资困境问题,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寻求了一条新思路和新方法。

  • 标签: 融资困境 新常态 破解之道
  • 简介:摘要针对环巢湖乡镇生活垃圾收集量正在逐年增加,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处理需求,急需寻求适合环巢湖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首先,介绍了巢湖的区域概况和环巢湖乡镇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现状。其次,介绍了磁能碳化技术处理生活垃圾的工艺流程,对比分析了磁能碳化技术与其他处理方式的优劣。最后,分析了磁能碳化技术在肥西县铭传乡的试点效果,并得出结论,建议在整个环巢湖地区乡镇推广运用磁能碳化技术处理乡镇生活垃圾。

  • 标签: 生活垃圾 磁能碳化技术 环巢湖乡镇
  • 简介:环境保护好、水质保持好的地区将得到更多流域补偿资金,水质不达标要支付惩罚性补偿金,如持续恶化,当地政府主要领导还将被约谈,甚至面临限批处罚……

  • 标签: 水质 流域 考核 金华 环境保护 补偿资金
  • 简介: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东北黑土区流域侵蚀产沙建立宏观认识,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不同尺度的典型流域,通过收集降水、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资料,计算不同尺度流域土壤流失量;采用流域出口量水堰和水文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计算流域输沙量,从而得出不同空间尺度典型流域悬移质泥沙输移比(SDR)。研究区小尺度流域全年SDR为0.33,大中尺度流域SDR变化于0.005~0.365之间,平均仅0.051。本区SDR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小尺度流域雨季SDR为0.38,春季融雪侵蚀期仅为0.17;流域面积(A)和主河道比降(SLP)是影响大中尺度流域SDR的重要因素;SDR与A呈幂函数递减关系,这在丘陵漫岗区更为显著;山区的流域的SDR随SLP的增加而递增。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立本区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泥沙输移比 土壤流失量 输沙量 流域面积 主河道比降 黑土区
  • 简介:为了让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高校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确立了对口招生计划。由于对口招生的生源不同,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校企合作、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改革。为此,以巢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对以上提及的五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与改革,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 标签: 对口招生 网络工程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 简介:本文综述了目前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主要进展。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研究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多溴联苯醚、邻苯二甲酸酯、全氟烷基酸类物质、四溴双酚A、抗生素和有机磷农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大气、降尘、沉积物、悬浮物、水生生物等多介质分布、来源解析、跨界面迁移、归趋模拟与风险评估等方面。期望本文的综述,可以为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重要决策支撑,对于在其他湖泊开展此类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巢湖 微量有机污染物 多介质分布 来源解析 跨界面迁移 归趋模拟
  • 简介: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生态系统退化的研究集中在侵蚀的过程模拟与预测、土壤退化成因和生态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关于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退化生态系统评估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选取朱溪小流域气象数据,结合Spot一5卫星遥感数据和DEM(数字高程模型),构建朱溪流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etivity,NPP)的CASA(Came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进行朱溪小流域NPP估算。结果表明:①朱溪小流域的NPP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低值水平,平均值仅为24.04g/m2·mon,标准差高达9.78。②经过近15年的强化治理,朱溪小流域NPP空间上呈现出:西部和东部地区NPP值较大;中部地区NPP显著改善,部分地区仍需强化治理。③NPP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NPP在270—320m呈现较高值区,生态环境较好;NPP在320-470m呈现低值带,生态环境破碎化严重;NPP在470~680m呈现高值区,植被生长良好,生态环境良好。④林地、园地、农田等经济用地的NPP值较高且均匀分布,其中一级土地利用类型NPP值大小顺序为:耕地〉草地〉林地〉园地〉未利用地,二级土地利用类型NPP值大小顺序为:耕地〉天然草地〉有林地〉苗圃〉果园〉茶果间作园〉疏林地〉荒草地〉迹地。人为干预痕迹显著,二级土地类型的空间变异程度:耕地〉茶果间作〉果园〉苗圃〉有林地〉荒草地〉疏林地〉迹地。

  • 标签: 花岗岩红壤侵蚀区 CASA模型 水土流失 NPP估算
  • 简介:根据金沙江流域1956~2014共59年的降水、径流资料系列,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对此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流域:(1)降水系列呈减小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0278mm/a,但减小趋势并不显著;(2)径流深系列呈下降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2655mm/a,但下降趋势不显著;(3)径流系数系列基本没有变化,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0004mm/a。

  • 标签: 金沙江流域 降水 径流 趋势分析
  • 简介: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产鱼区之一,这里不仅鱼类资源丰富,而且渔业历史悠久,围绕着"鱼"逐渐形成了极具东北风情的渔文化。渔文化是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文化形式之一,松花江流域渔文化在历史的更迭中不断发展,呈现出民族性、鱼崇拜以及地域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松花江流域 渔文化 民族性 鱼崇拜 地域特色
  • 简介:2016年1月22日上午,巢湖学院第四次科技工作会议在致知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朱灿平、校长祝家贵、副校长徐柳凡、纪委书记阮爱民、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朱玉华、滁州学院副校长程曦出席会议。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博士、教学科研秘书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为“推进科研目标管理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午的会议由副校长徐柳凡主持。

  • 标签: 科技工作会议 学院 四次 巢湖 研究生教育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教是中国本土化的宗教,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关于宇宙人生的体验、认知,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汉水流域不仅是我国道教早期发祥地,也是后世道教发展的重要区域。道教的产生与传播同汉水流域自然环境及巴蜀、荆楚文化区文化特质彼此交融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经久不衰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民间原始巫傩信仰、神仙意向与长生追求是汉水流域道教得以生发的文化地理条件。

  • 标签: 汉水流域 道教 文化地理条件
  • 简介:桐油主要产于四川和湖南、湖北、浙江等长江流域省份,还有部分产于广西。长江流域便利的水运体系使长江沿线四川、两湖地区出产的桐油可以通过水路运往汉口转销海外。桐油作为民国时期的农产品出口大宗,一直位居对外贸易数值的前列,在中国对外贸易商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民国 长江流域 桐油贸易
  • 简介:以淮河安徽流域为研究对象,论述淮河安徽流域水环境现状和水污染主要原因,分析各行政区域在合作治理跨界水污染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从5个方面提出淮河安徽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建议: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推进淮河流域水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跨界联合督察管理机制,完善水污染合作治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

  • 标签: 跨界水污染 安徽淮河流域 水污染治理
  • 简介:三国戏的研究成为三国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元明杂剧和传奇,对地方戏的研究较为薄弱。汉水流域是三国文化和三国故事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地理空间,产生和流传着大量的三国戏。学界尚未有论著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流经陕、豫、鄂的汉水流域剧种众多,三国戏主要出现在汉剧、湖北越调、汉调二黄、汉调桄桄等剧种之中,现存剧目和剧本90余种。剧作主要由小说《三国演义》故事改编而成,亦有改编自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和民间传说的戏曲剧目。戏剧活动一方面扩大了'三国'故事的传播和互动,另一方面重写中融入了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 标签: 汉水流域 三国戏 汉剧 湖北越调 河南梆子 汉调桄桄
  • 简介:汉丹江流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主要水源地,汉江上游及丹江流域为主要水源涵养区,涉及陕、豫、鄂三省7市,这些地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受水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目前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现行的南水北调生态补偿政策远未体现汉丹江流域的生态价值,

  • 标签: 流域生态补偿 丹江 多维度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