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初政治的本质,是秦政;汉初诸帝(高帝到景帝)在文化政策上,积极的作为不多。武帝即位,承担着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文化建设是政治改革的基础,武帝首先展开“更化”的文化建设,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董仲舒是一位思想的觉醒者,对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承担精神。《天人三策》是西汉政治更化和文化建设的经典文献;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直接影响了武帝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天人三策》把文化建设和政治改革紧密结合,积极主张汉家要实行儒家的德治政治,以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行政的根据。董仲舒在中的重要贡献,还表现在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上。他继承儒家的中心观念,如任德而不任刑、仁义礼智信等,且把它们置于通俗的阴阳五行的天道构架中。这一方面使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冲破大传统的藩篱而在小传统中广泛地传播;另一方面也加强执政者施行儒家之道无可推卸的责任感。

  • 标签: 董仲舒 文化建设 政治改革 五经 《天人三策》
  • 简介:金源尚文,从初期至海陵王统治时期,大致经历了述以文事、崇尚文物、尊重道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期,即世宗即位后,提出了好恶吏的主张。章宗承此,发扬光大。与前此相比,这个时期,金源的尚文之风更加浓厚,兴学养士,科举选贤,使得具有本朝特色的国朝文派迅速崛起;另一面,国朝文派的崛起,也与统治者自身趣好及对士人的笼络与提携所产生的关联影响不无关系。国朝文派是金朝以致治为其发展文化而建立的文派,富有深厚的北方文化内涵,并不类同于一般而言的创作流派。

  • 标签: 金源 尚文崇儒 国朝文派 崛起
  • 简介:张宽是汉武帝时期的巴蜀经学大师,在更化的时代背景下,其学行体现了巴蜀经学的新气象:他先后跟随郡守文翁、京师博士研习《公羊春秋》,复任郡学教授、五经博士,累官侍中、刺史,是巴蜀学者通经入仕的新代表。其学术活动既推动中原经学在巴蜀的传播,又引领巴蜀经学对全国的反馈,促生了二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学术交流新状态。与此同时,巴蜀经学形成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呈现对"中原"的持久向心力,并与官办学校紧密结合,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质。

  • 标签: 巴蜀经学 汉武崇儒 张宽 《春秋》
  • 简介:”和“祟”两字因形近而常被混用,如某篇文章中的一句:“这个人在这里鬼鬼地逛来逛去,是不是想偷东西”,就把“祟”写成“”。在语言实际动用中,有些人常会这样写错。

  • 标签: 小学 语文教学 成语 “鬼鬼崇崇”
  • 简介:近一个时期,海内外学术界讨论儒家和儒学,颇为热烈。我对这一问题,有一些看法,略述管见,以就教各方学者。一、定义难定据悉,讨论的问题之一是给儒家下定义。不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私意以为,定义不好定,因而不必"下"。古文献的解释就不一致。《说文解字》谓,是"术士之称"。西汉有"儒术"一词。或谓是优柔,"懦弱畏事"(《荀子·修身篇》注)。推崇

  • 标签: 海内外学术界 说儒 下定义 贱儒 法后王 存天理
  • 简介:清朝后期,外夷入侵。世道一乱.盗匪流寇便多。涞阳西部地区山高林密,匪盗更为猖獗。其中梁柯一伙儿,名气最为响亮。梁柯,字临风,涞阳仙坡人,中过秀才,文武全才,至于为何沦为匪盗已无法考证。虽然是个匪盗,但梁柯全无凶神恶煞之气。他仪表清秀、风流倜傥,拳手投足尽显儒家风范。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儒匪》
  • 简介:儒学热正在悄然兴起,但什么是“”,世人知其底细者并不很多,今说之。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有一篇文章《原》,提出了一个“题号由古今异”的著名历史见解,认为“”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的变化,从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后来缩小到“祖述尧...

  • 标签: 《汉书·艺文志》 儒家 《金楼子》 章太炎 《人物志》 《后汉书》
  • 简介:原以为"庭"是一家书店,是读书人聚会的所在,其实不然,走进门厅才知道这是一家酒店。酒店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问他该酒店是否隶属于那个颇有名气的连锁酒店?他说和那个连锁酒店没有任何关系,自己只是在城墙门洞对着颜庙街的地方,盖了这所三层楼房……接着,他又大声介绍道,虽然自己的副总在连锁酒店培训了半年,虽然管理模式吸取了连锁酒店的经验……但是,他觉得自己酒店的设施,要比那个连锁酒店强多了,因为这些都是他亲手置办的……

  • 标签: 连锁酒店 三层楼 孔圣人 庙街 爬起来 往前走
  • 简介:“正义”,即中华传统美德强调的“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精蕴,是传统核心价值观对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意蕴十分丰富。“义”可为仪,包括礼仪和风貌;可指适宜、正当,“义者,宜也”;可为善、公正,“唯无不流,至平而上,义也”;可为道德原则的总称;亦可指“有利、利益”。

  • 标签: “正义” 中华传统美德 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 “义” 道德精神
  • 简介:盛京是清王朝的"根本重地"。同治末年因吏治败坏,营务废弛,马贼充斥,不得安宁。朝廷命实赴难,整饬仅一年多,卒于任所。厚继承遗志,不辜负"累朝恩眷",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革除东北及边境地区多年的积弊和顽症,对加强东北部边防、保一方平安起了一定作用。

  • 标签: 崇实 崇厚 盛京整饬
  • 简介:传统水墨的现代化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学术问题,画家力图将水印木刻的感受和形式研究介入水墨的创作,用点线面所构筑的视觉空间来解释当下画家对水墨山水画的一种认识与理解,在“山水”与“视觉形式”之间找到一个中间点,在绘画趣味中寻求笔墨之理,在自然再现中表达内心体悟,从而在保持与“笔墨”程式及其本体的过程中推进水墨艺术的前进。

  • 标签: 水墨山水画 作品 “笔墨” 学术问题 形式研究 视觉空间
  • 简介:明末清初,在伊斯兰教、基督教与儒家思想文化的对话、交流、调适和融合过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回”和“西”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回”和“西”的共同产生,真正开启了伊斯兰教、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全方位的对话和融合,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华发展传播的转折点,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回”和“西”在思想、活动、影响等方面的异同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对当今促进宗教和谐、文化和谐、民族关系和谐、中外文化交流和谐,乃至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都有着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儒家思想 “回儒” “西儒”
  • 简介:朱熹晚年采用以注屈的方式,以,否定班固等人用“中庸”的尺度来衡量屈骚思想,建立了新的评屈理论模式和格局。同时,对扬雄否定屈原的言行作了批驳,这是朱熹尊屈倾向的又一表现。

  • 标签: 朱熹 批儒 拨儒
  • 简介:摘要我们在生活中应用的各种类型暖通空调对于能源的消耗非常大。依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通空调对于能源的消耗已经占到建筑能源消耗的50%以上,使得我们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的加剧。因此,我们需要应用合理化的方式来进行暖通空调设计工作,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质量和水平,更好的保障暖通空调为我们生活和工作进行服务。其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暖通空调对于能源的消耗,使其具有良好应用状态。本文主要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措施进行探讨研究。

  • 标签: 暖通空调系统 建筑空调节能 措施
  • 简介:吴起学于门,深通兵法,又为战国法家之先驱,其思想具有兼融法诸家的特点。一方面,吴起秉持儒家德治理念,向魏武侯阐述了治国“在德不在险”的理念。另一方面,吴起变法“一楚国之俗”,展露出明法审令、信赏必罚、持势任术、立公弃私的法家思想。同时,作为《左传》撰定者,吴起的史家特质显现出思想话语的多样性,其发微春秋“元年”大义,向君王陈述治国之本,正折射出法两家思想在维系君权秩序价值方面所由通。这种“宗任法”的思想形态,在战国由入法的思想史历程中具有转捩意义。

  • 标签: 吴起 德治 法治 楚国 左传
  • 简介:不去研究尧舜之治的成功之道,却去关注舜戴什么帽子,是舍本逐末,毫无意义。峨冠博带,长襟宽袖,近来重受青睐。2007年4月11日《扬子晚报》披露,百名专家呼吁北京奥运采用"汉服",同时声称"要立法让大伙全部穿‘汉服’"。接着,4月23日《河南商报》报道,开封市长宣布支持"满城宋装"的"倾城计划",并且说:"为了推行宋装,我想我会带头穿。"看来,古代衣冠已经成为今天一些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 标签: 孔子 成功之道 北京奥运 开封市 尧舜 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