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性气和大支气管异常的CT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性气病变的症状常无特异性。

  • 标签: 局灶性气管 大支气管 异常 CT
  • 简介:目的总结恶性气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恶性气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病理多为腺样囊性癌(104/258)和鳞状细胞癌(93/258)。手术方式以气管环形切除对端吻合术为主共157例,隆凸切除重建术51例,袖式全肺切除术22例,开窗取瘤术23例,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术2例,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气管环形切除吻合术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0%(165/258)和58.1%(150/258)。手术后并发症共14例,发生率为5.4%。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恶性气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气管环形切除对端吻合术和隆凸重建术是治疗恶性气肿瘤的主要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气管肿瘤 胸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9期间来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性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通过二维灰阶超声检查,40名患者共发现50个结节。患者先后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总结病例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造影表现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能力很好,对结节的敏感性85.8%,特异性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6%,准确率95%。结论:肝脏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诊断有助于临床上判定局性结节良恶性,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假阳性的原因,故对于某些缺乏特异性的超声造影表现,需要其他方法或是穿刺活检进行辅助检查。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 超声造影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创伤性气、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及治疗,总结早期急诊及晚期诊断(1周后)依据,探讨误诊原因,分析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1例,伤后距手术时间72小时8例,6周至3个月3例.气管、支气管断端吻合8例,修补成形3例.结果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应用生物蛋白胶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肺功能恢复.

  • 标签: 气管支气管断裂 创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针灸治疗急性气-支气管炎。方法根据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本病以实证为多见,治疗以祛邪为主。宜宣肺、止咳、祛痰。如风寒袭肺,治宜祛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风燥伤肺,治宜疏风清肺润燥。

  • 标签: 针灸 急性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气-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患者日常的睡眠型态及扰乱睡眠的相关因素。观察痰液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其咳嗽的频率、程度。指导有效咳嗽。

  • 标签: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骨化性气气管病(TO)是一种少见的、不明原因的、良性的气道疾病,其特征为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多发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样增生,并向管腔突起。气管黏膜角化症是一种罕见的气管病变,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病理表现为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角化。TO及气管黏膜角化症均较少见,同时合并这两种疾病更为罕见,由于以上两种疾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现报道1例TO合并气管黏膜角化症患者,以期加深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气炎病情、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分别给予一些急性气炎患者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及安全性,然后对其诊断的方法进行研究。结论急性气炎患者病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异物、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等。

  • 标签: 急性气管炎 诊断研究 鉴别诊断
  • 简介:原发性气肿瘤是指原发于环状软骨以下和气管隆突以上的气管肿瘤。原发性气肿瘤比较少见,多数为恶性,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每100万人口年发病率在2.7%左右。高发年龄为40—70岁,男女比率约为2:1,其中鳞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原发性气肿瘤病因不明。

  • 标签: 原发性气管肿瘤 外科治疗 全身恶性肿瘤 气管隆突 环状软骨 年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磨玻璃影肺癌MSCT征象,以期减少误诊。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磨玻璃影肺癌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论磨玻璃影的大小、形态、边缘、分叶、毛刺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对诊断小肺癌有特征性表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结果30例皆位于胸膜下,16例相应胸膜异常,4例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30例密度不均,6例有小支气管像,4例有小空洞,12例边缘模糊,14例周围毛刺或索条,16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4例病灶内低密度,8例肺间质改变,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有卫星。结论性机化性肺炎CT有一定的特点,但不典型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鉴别尚有一定困难,需病理支持。

  • 标签: 肺炎 CT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结果30例皆位于胸膜下,16例相应胸膜异常,4例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30例密度不均,6例有小支气管像,4例有小空洞,12例边缘模糊,14例周围毛刺或索条,16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8例病灶内低密度,8例肺间质改变,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卫星。结论性机化性肺炎CT有一定的特点,不典型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鉴别有一定困难,需病理诊断支持。

  • 标签: 肺炎 CT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肝脏性结节状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的9例FNH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8例甲胎蛋白阴性,1例甲胎蛋白升高,无一例肝炎病毒感染,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高压及脾大。均行手术切除,无一例手术死亡或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对符合影像学标准、AFP阴性的患儿术前能明确诊断,对于无症状的确诊病例,可暂不手术,密切随访。有症状、生长迅速、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诊断不明确者应积极手术。

  • 标签: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诊断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在肝脏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性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同时开展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恶性病变31个(35.1%),良性病灶58个(64.9%),病灶平均直径(2.7±1.3)cm。超声造影恶性病灶诊断特异性(93.3%)、阳性预测值(93.3%)和阴性预测值(98.1%)、诊断准确率(93.3%)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特异性(66.3%)、阳性预测值(51.1%)和阴性预测值(81.8%)、诊断准确率(66.3%)(P<0.05)。超声造影检查表现,良性组肝血管瘤动脉期病灶周边呈环状、结节状增强,然后部分或完全向心性填充,填充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高增强;恶性组肝癌动脉期呈整体或部分快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减退呈低回声,简称“快进快出”。结论在肝脏性病变诊断中,超声造影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用中,超声造影技术还需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相结合,必要时穿刺活检。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诊断 超声造影 灵敏度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腭动脉,并且用动脉夹对颈内动脉(ICA)进行临时夹闭;2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暴露枕动脉和翼腭动脉但不结扎,用丝线悬挂颈内动脉而不是用动脉夹夹闭,线栓在显微镜直视下插入颈内动脉越过翼腭动脉起始点至大脑中动脉分叉处;3组只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丝线悬挂颈内动脉,显微镜下将线栓盲插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分别检测三组模型的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手术时间。结果第3组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所花费时间平均为17.5min,死亡率较低,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稳定。结论采用第3组手术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能够高效地制作出更加稳定的可用于临床实验的大鼠脑缺血模型。

  • 标签: 脑缺血 大鼠 模型制备
  • 简介:肝脏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螺旋CT和MRI快速扫描技术的使用,其检出率有所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平扫和3期增强扫描CT表现,旨在分析和总结FNH的CT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