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80~2008年本院共收治先天性患儿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18个月.7例中,单侧5例,双侧2例.单侧患者中,发生于腰上三角区(GrynfeldLessshaft三角)3例,下三角区(Petit's三角)2例,双侧2例,表现为弥漫性侧腹壁薄弱.均行手术治疗,5例单侧患儿采用囊高位结扎术或缝扎术,直接缝合环及其周围肌肉筋膜组织,2例双侧弥漫型患儿采用缝扎囊并折叠,侧腹壁薄弱肌层及筋膜交错重叠缝合.结果所有患儿经1~5年随访,效果良好,无一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诊断较为容易,重点在于了解其严重程度及伴发畸形;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一般采取环一期缝合术,如腹壁缺损较大或为弥漫型行一期缝合有困难,则可采用囊折叠、侧腹壁肌层及筋膜折叠修补术,建议尽可能采用自身组织修补;效果良好.

  • 标签: 腹/诊断 腹/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本组9例小儿患儿,男4例,女5例;年龄1岁6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4岁;7例发生于下三角,2例发生于腰上三角。6例发生于左侧腰部,3例发生于右侧腰部。均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行腹腔镜下修补术。结果本组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顺利,无术中大出血、无术中及术后输血、无意外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手术效果好,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随访1~8年,无明显远、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小儿的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 小儿腰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的CT表现,加深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例行CT及病理解剖学分析。结果:5例中3例为腰上三角,2例为下三角。CT示腹腔内肠管、肾、肾筋膜及腹膜后组织经腰上三角或下三角向腰背皮下及皮下软组织内出。5例均可见完整的囊、囊颈及内容物。结论:的CT表现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的正确诊断。

  • 标签: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55岁,因"发现右侧腰部包块3年"入院,3年前曾因"右肾结石"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半月即感刀口部不适,后洗澡时发现刀口周围隆起,予以腹带包扎,大便、咳嗽时隆起明显增大,排尿增加腹压时无力,

  • 标签: 膨出 腹壁 腰疝 手术治疗 右肾结石 腹带包扎
  • 简介:摘要:属于多发性腹后外侧壁,体形消瘦且年老男性多发,可能与腰背部手术、腹部外伤、腰背部肌肉先天发育异常以及其他外伤性因素等存在关联,自下三角或腰上三角突出且以腰上三角突出居多。基底相对较宽,嵌顿狭窄者占比较低。现阶段,临床针对诊治意见尚未达成共识且相关研究资料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诊治方法及手术治疗手段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腰疝 诊治方法 手术治疗
  • 简介:小儿网膜孔临床较为少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网膜孔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小儿腹股沟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囊高位结扎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术中发现的隐匿性采用囊高位结扎术治疗。34例小儿采用内侧脐壁内环修补术,1例小儿采用内侧脐皱襞修补直三角区和内环区。双侧斜患儿手部手术时间20~24分钟,单侧斜患儿手部手术时间10~18分钟,1例术后1年复发,1例发生轻度阴囊水肿,均无伤口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疝 临床观察
  • 简介:小儿腹股沟是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腹股沟的手术治疗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囊高位结扎术是最传统的术式。近20年来,随着国内外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内环口环缩术及横切口囊腹腔外置术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002年11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开展小儿腹股沟斜囊腹腔外置术889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 手术治疗 腹腔镜 外置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的心得体会。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3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腹股沟患儿共123例病例,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患儿均手术顺利、恢复较好。结论在实践中体会到与传统手术切口比较具有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切口 小儿腹股沟疝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的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腹股沟斜患儿96例,年龄1~12岁,均为腹股沟斜,给予心理护理、早期抚触等综合护理。结果83例行囊高位截扎术,13例行囊高位结扎术+修补术,术后经护理,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经3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的术后综合护理的实施可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腹股沟斜疝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食管裂孔诊治过程中外科诊治方式的具体应用以及其产生的诊治效果。方法:收录从2018-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小儿食管裂孔修复诊治的病患资料共24例,病患在接受食管裂孔修复诊治的过程中,同时也根据自身的情况接受了抗反流手术,在手术结束后,根据病患的临床症状,各项体检情况对手术诊治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收录的病患并未出现术后死亡这一情况,三位病患在手术结束后再次接受了滑动修补诊治,两位病患出现了反流性食管溃疡并发症。病患手术后检查情况如下:24位病患在接受手术诊治之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手术诊治结束后,病患的身高体重也逐渐开始增加。x线钡餐检查中,21位病患的检查结果正常,未见胃食管反流症状,3位病患食管下括约肌有高压带存在。24位病患的24小时hp检查总分都处于正常状态。结论:在小儿食管裂孔的诊治过程中,采用手术修复诊治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病情,如在诊治的过程中,临床医师根据病患的情况给予病患抗反流手术诊治,手术诊治的效果会更加显著,食管裂孔手术修复诊治联合抗反流手术诊治对于小儿食管裂孔病患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治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小儿食管裂孔疝 修复诊治 外科手术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小儿腹股沟斜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系胎儿发育过程中鞘膜腔未能及时闭塞所致1。以男性多见。小儿腹股沟斜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会给患儿的心理、生理及家长的心理造成负担,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儿的身心状况作出评估,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焦虑与恐惧,同时由于对象是幼儿增大了术后护理的难度更需要护理人员采用科学系统的术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障患儿安全2。

  • 标签: 小儿 腹股沟斜疝 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