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回顾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在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建设及卫星数据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我国未来对地观测卫星及地面系统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建设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中心以及实现我国对地观测连续化、卫星运行业务化、数据获取方式多样化等。

  • 标签: 对地观测卫星 地面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
  • 简介:卫星因其研发周期短、体积小、功能强、使用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其发展非常迅速。探讨了现代小卫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小卫星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最后阐述了小卫星、小卫星星座以及编队飞行在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现代小卫星 对地观测 小卫星星座 编队飞行 遥感
  • 简介:借助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v10(RadiativeTransferforTOVS)及其地表微波发射率模块,针对江淮区域晴天和雨天2类不同天气状况,采用理想试验手段,利用集合平方根滤波(EnSRF)方法同化AMSU-A对地敏感第1通道的模拟亮温资料,探究改善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初始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晴天时,同化对位温、水汽混合比及水平风速u和v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同高度改善程度有所差异,相对而言水平风场的改进程度最大,位温最小;有降水时,4个要素场整体改进程度与晴天时类似,但分析场误差的水平空间分布与晴天时不同。

  • 标签: 卫星资料同化 AMSU-A 集合平方根滤波 地表微波发射率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率显著提升,促使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机技术予以变革。专注于信息系统优化,突出应用价值,更好的转变信息获得策略,在彰显几何性的同时,注重存储成本控制。特别是在优化数据获取方式上,明确的指出数据处置效率,进一步完成数据筛选,简化信息获取流程,增强信息筛选的针对性,加快产业发展,要求相关部门具备科学管理能力,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高效性。综合性的论述大数据技术,对其信息系统自身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探究现阶段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 标签: 大数据 信息系统 关键技术
  • 简介:为了解我省卫星遥感应用现状,筹备参加“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暨全国空间应用推广交流会”,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于2007年10月22日在河北省地勘局主持召开了“河北省卫星遥感应用暨对地观测体系构建座谈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河北省国防科工办、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科技厅、省环保局、省林业局、省气象局、省地勘局、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

  • 标签: 对地观测体系 遥感应用 河北省 卫星 国土资源厅 空间应用
  • 简介:介绍了差分VLBI技术确定空间飞行器位置的原理。在上海、乌鲁木齐和昆明站开展了对地球同步卫星的首次国内差分VLBI观测,实验中选择3颗角距小于15°的ICRF射电源作为参考源,克服了卫星观测的特殊性带来的困难,成功地获得了卫星信号的干涉条纹。基于条纹拟合的结果和系统差分析,估计双差单向测距的总误差约为41cm,双差单向测速的总误差约为0.148mm/s,相当于在地球同步轨道上8m的位置误差和2.8mm/s的速度误差。

  • 标签: 地球同步卫星 ICRF射电源 参考源 差分VLBI 精度估计
  • 简介:日本当地时间2009年1月23日12时54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在日本发射升空。“呼吸”号将观测太阳发射并经地表反射的红外线,以及地表和大气自身放射的红外线,

  • 标签: 观测卫星 温室气体 升空 世界 红外线 日本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25年的建设,中国已沿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的道路健康向前发展.在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飞船上天,将要开展卫星探月的同时,更加有必要大力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卫星对地观测事业,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形成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产业链.文章从抓好地球空间信息的数据源这一角度来分析大力发展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及使之产业化的必要性,在分析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的卫星对地观测事业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 标签: 遥感卫星 高空间分辨率 地球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产业
  • 简介:利用卫星携带的闪电探测系统所获取的11年(1995年5月至2006年4月)闪电资料,对全球闪电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闪电频数约为46.2fls–1(fl为flash简写,表征闪电发生的次数),在30°S~30°N闪电数占全球闪电总数的78.1%,陆地和海洋的闪电密度之比为9.64:1。近海海域面积占海洋面积的近3成,但闪电数占海洋闪电总数的近7成,远海海域闪电的密度很小。陆地和近海海域闪电活动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中高纬度大陆东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西部,赤道附近区域相反,大陆西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东部。闪电活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两峰三谷的特征,两峰分别出现在海拔100~2400m和3300~4600m,3个低谷分别出现在海拔100m以下、2400~3300m和4600m以上,这是在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闪电活动 海陆分布 季节变化 海拔高度
  • 简介:本文采用GMS-5卫星云图资料以及相同时次的漠河和郑州两个辐射站的地面净辐射资料,通过读取红外1、红外2、水汽和可见光云图上的卫星计数值,并将卫星计数值按照GMS-5定标表转换成亮度温度和反照率,最终形成一套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云对地面净辐射影响的数据集.采用统计的方法将地面净辐射与影响地面净辐射的各因子:太阳天顶角、地面及云面反照率等有关因子进行拟合,发现地面净辐射与这些因子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特别在引入卫星红外通道亮温值减水汽通道亮温值这一因子后,在有云状况下,拟合的相关系数有较明显的提高,原因可能是这一因子包含了云分类的信息,这一方法的提出为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云对地面净辐射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另外,本文采用的原理和方法不仅适用于GMS-5卫星,同样也适用于风云2号卫星,可以应用到我国的气象业务中去.

  • 标签: 卫星资料 地面净辐射 统计
  • 简介:1会议基本情况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是成立于1984年的非政府组织,旨在协调民用地球观测卫星,与世界上负责地球观测卫星管理和计划的空间机构、政府间组织以及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共同解决与地球有关的重大问题。CEOS年会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于2010年正式加入CEOS,成为其成员。2015年11月4~6日,第29届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年会在日本京都举行。本届年会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承办。

  • 标签: 地球观测卫星 委员会 年会 非政府组织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研究开发机构
  • 简介:摘要:为 防治地面沉降和地质灾害,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供规划和决策依据,各城市在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区域监测、大型构建筑物变形监测等工作中广泛应用。 地质灾害呈现频发态势,精密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其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大范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提供大范围内灾害体连续准实时监测数据,极大提高了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特点和监测方法,并对 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技术及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未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趋势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地质灾害 空间技术 监测预警
  • 简介:2017年是对地观测行业非常重要的一年.2017年出现了几个趋势,如同小卫星的推广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对地观测市场格局.我们见证了对地观测创业企业获得了重大投资.这些企业利用机器学习及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AI)从日益丰富的卫星影像中获取宝贵的信息.

  • 标签: 对地观测 人工智能 市场格局 创业企业 卫星影像 机器学习
  • 简介:随着CBERS、HJ-1等系列卫星的陆续发射,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日益丰富,这些数据已经在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等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全面展示了国产陆地观测卫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陆地观测卫星 行业 遥感应用
  • 简介:受云和降水影响的卫星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同化应用,对于进一步改善数值预报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工作的开展要求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中能够较好地考虑各种水物质的辐射效应。使用美国卫星资料同化联合中心新近开发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CRTM,通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预报输出提供其水物质输入,试验分析了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中水物质效应对卫星观测模拟计算的影响。在WRF模式预报水物质分布与天气系统配置合理并符合云物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水物质辐射效应的考虑极大地改善了卫星观测模拟的效果。结合卫星各通道探测特性,进一步分析了各种水物质粒子对NOAA16AMSUA/B各通道卫星亮温模拟的影响和物理机理,定量统计了各类水物质对各卫星观测通道亮温计算偏差和水物质对各通道偏差贡献的权重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中水物质效应的考虑为数值天气预报中云雨区卫星资料的同化应用提供了必需的基础条件。

  • 标签: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 CRTM 水物质 辐射效应 卫星资料同化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调查的10个气象台(站)共计13次观测场雷击故障特征和线缆均未有效屏蔽的隐患共性,经过计算分析,当连接风塔传感器线缆未采用金属管(槽)屏蔽且线缆屏蔽层悬浮时,可产生线缆被击穿等4种形式的危害,闪电电涌可以从主采开始直至侵入值班室;当地沟线缆出现调查中发现的几种未有效屏蔽形式时,可能产生接线端口短路、电涌保护器(SPD)失效和地电反击等现象。最后,采用举例方式提供风塔线缆双重屏蔽改造方案。

  • 标签: 气象观测场 雷电防护 线缆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