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护患关系。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0名PICU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对GHQ-12评分总分≥4分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PICU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7.3%。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0.05)。30例有心理问题的PICU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焦虑自评(SAS)总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05)。结论PICU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针对有心理问题的PICU患儿家属,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PICU 家属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家属焦虑情绪状况,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家属焦虑情绪状况,使得患儿家属能够积极的配合患儿的治疗,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家属 焦虑情绪状况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属在围手术期对患者产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探讨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减少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对2016年3月-2016年9月间缺少家属陪护的92例病人及家属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针对调查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缺少家属陪护病人在住院期间没有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干预的加强能有效减轻缺少家属陪护的病人及其家属心理压力。

  • 标签: 家属 陪护 心理压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延续心理护理在脑肿瘤病患及其亲属负性情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治疗脑肿瘤病患12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病患使用常规电话随访,对实验组病患及其亲属使用延续心理护理。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及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病患及其亲属的负性情绪进行测量。结果实验组病患及其亲属在开展延续心理护理之后的14d、28d、56d的SDS及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心理护理可以使脑肿瘤病患及其亲属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心理护理 脑肿瘤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压疮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老年压疮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更优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压疮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护理效果显著,且家属的满意度高。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压疮患者家属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家属在手术等候期的心理需求,提出有侧重点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2名手术患者家属在等候期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家属对术前告知手术安全性及可能的意外、术前告知手术效果及预后(术前需求)、及时告知手术进程(术中需求)的需求最强烈(均为100%),对等候区环境的需求较低。结论手术患者等候期的心理需求并不是静态的,而应该从动态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术前的必要信息告知、等候区的环境都会影响等候期间的患者家属心理,从术前、术中以及情境因素三个角度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提高医患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家属 手术等候期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展开调整,并制定相关对策。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急诊室救治的207名急诊患者家属,经了解其心理需求后,制定应对措施。结果207名急诊患者家属均存在心理需求重症急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117名(56.52%)、女性急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127名(61.35%),普通急诊患者家属90名(43.48%)、男性急症患者家属80名(38.65%),(P<0.05)。结论临床对急诊患者救治时,急诊医务人员需全面分析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以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

  • 标签: 急诊患者家属 心理需求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费用类别的癌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9项相关因素问卷,对癌症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癌症患者家属的各项心理症状因子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癌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治疗持续时间的长短相关。

  • 标签: 癌症患者家属 心理状况 相关因素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疏导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关怀护理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状态,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家属的消极情绪,护理效果良好。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临终关怀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 心理疏导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截瘫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截瘫患者家属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家属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家属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截瘫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截瘫 家属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水平,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重要因素。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家属110例,均为患者主要照顾家属,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焦虑、抑郁水平评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家属中存在焦虑状态的比例占49.1%,可能有焦虑症的比例占43.6%,而无焦虑症的比例仅占7.3%;患者家属中存在抑郁状态的比例占36.3%,可能有抑郁症的比例占46.4%,而无焦虑症的比例仅占17.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家属自身性格、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医疗费支付方式为患者家属SAS、SDS得分升高的主要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在众多常见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因素中,家属自身性格、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医疗费支付方式是影响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恢复期 患者家属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以及护理工作上的影响。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入住西安市红会医院重症医学科104位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实践研究的对象。通过护士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家属座谈会的常见意见和问题对护理、科室制度的改进工做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表1对比统计的数据率可以发现根据问题明显降低和提高了护患及家属的意见及满意度。结论:沟通技巧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干预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程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有效沟通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属求医行为和心理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求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20例患者就诊之前求助宗教迷信24例、求医于非精神病专科医生15例、求助于心理门诊12例;40例患者自愿就诊,51例是被诱骗下就诊,29例被胁迫就诊。发病未治疗期平均(15.2±6.5)月,多数患者拒绝接受诊治,甚至暴力性对抗。陪诊家属中41例存在否认心理、65例为求治心理、30例为厌倦心理。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自身的治疗及心理干预,也要关注家属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社会支持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求医行为 心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病人术后一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分别对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病人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及预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干预 家属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