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苏联俄罗斯女诗人安娜·安德列耶夫娜·(1889—1966)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位著名的女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把1989年定为年。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生疏。本刊曾多次发表过她的诗作,其中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安魂曲》。这期我们刊登这篇文学回忆录,也是纪念这位女诗人的一种表示。这篇回忆录不仅写得生动有趣,而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对于了解当年的历史情况以及女诗人的创作和为人,都很有好处。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安德列耶夫 女诗人 左琴科 列宁格勒 俄罗斯人
  • 简介:在苏联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丰碑中,安娜·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她已成为整个20世纪苦难缪斯的象征。她在苦难的一生中,张扬人的尊严、精神独立和个性自由。她的诗,是人性的哀歌.也是“伟大的俄罗斯的象征”,正如洛津斯基所言:“只要俄语存在,的诗就不会泯灭。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苦难 象征 安娜 精神独立 张扬
  • 简介:安娜·安德烈耶夫娜·及其诗歌为俄罗斯文学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她的诗歌对当时及后来的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除了对其他文学体裁的借鉴和引入,对各种艺术技巧、艺术手法突破的影响外,的诗歌还具有以穿越时空而撼人心魄的美感。心理细节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诗歌风格 抒情主人公 女主人公 诗歌创作 爱情故事
  • 简介:对于白银时代的女诗人安娜.来说,普希金的影响不单单体现在其作品中,更多的是女诗人表现出的对普希金强烈的爱。对与普希金之间相似特点的论述多是从诗歌文本意义着手。本文以"奥涅金诗节"和"诗节"为切入点,运用文本形式和文本意义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更为全面地探究两位诗人的内在关系。

  • 标签: 奥涅金诗节 阿赫玛托娃诗节 韵脚 韵律 诗行
  • 简介:贝拉·杜林娜是俄罗斯20世纪末期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她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诗歌的优秀传统,是莱蒙夫、勃洛克、、茨维塔耶、帕斯捷尔纳克等人开创的诗歌流派当之无愧的继承者。她的诗歌语言细腻、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发人深省。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杜琳娜 名字 诗人形象
  • 简介: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克梅派的杰出代表,在其哀婉、苍凉、悲怆的诗意符号之间回荡着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她的声音被称为自己时代、全俄罗斯人民、真理和信仰的声音。本文结合巴赫金'对话'理论从时代背景、抒情场景、诗歌意象等方面浅析诗的'对话性'。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是继勃洛克以后自己时代的发言人,其诗歌不仅哀婉、凄美、悲怆,还充满了日常生活细节描写和强烈的情节性.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诗歌文本 对话性
  • 简介:摘要:( 1889- 1966)是俄苏20世纪的大诗人,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但却是一颗凝重的月亮,因为她终生几乎都在死亡阴影与苦难生活中创作。本文将在分析早期

  • 标签: 黑夜意象 黑夜情绪 黑夜意识
  • 简介:景物描写是抒情诗的重要艺术风格之一,但女诗人抒情诗中的风景描写有其独特性.本文认为,无论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刻画在诗中如何具有跳跃性和出人意料,无论它们看来是如何独立,乃至"各行其道,互不相干",景物描写绝不是多余的,而是有其独到的作用:或衬托、或对比、或移情、或交融、或联想、或象征,总能对情感的描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情景结合,赋予诗歌世界独特的意蕴,引起有着不同阅读经验和情感经验的读者丰富的想像.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景语 情语
  • 简介:11910年,冬月。——那时还不是俄国的诗歌月亮,她在蒙巴纳斯(Montparnasse)——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只是街角的一抹月牙儿。那时的蒙巴纳斯到处是露天咖啡座、糖渍花生摊和奇特饮料,空气中荡漾着布列塔尼气息。这样一个非诗人、画家和作家莫入的领地,既无隔墙,又无门槛。曾蜗居在附近的美国作家海明威(Hem-ingway)这样写过:“从塞纳河右岸坐出租车到蒙巴纳斯,无论你如何吩咐司机要去哪儿,司机都会一概把你拉到罗东德酒吧(LaRotonde)!”其实,当时还比较穷困的海明威本人并不喜欢这几家咖啡,他情愿多走几步,去LeSelect酒吧喝他的罗姆酒。巴黎有两座山:蒙马特尔(Montmartre)和蒙巴那斯(Montparnasse)。“蒙”(Mont)在法语中是“山”的意思。但是这两座山算不上是真正的山,蒙马特尔高度才130米左右,是地下开采场运出的废弃矿石堆积而成的。而蒙巴那斯是巴黎的最高处,从这里可以俯瞰巴黎全市。大约在公元272年,巴黎的第一任主教圣德尼在此殉道,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里叫做“殉道者山”。1871年3月18日到5月23日,巴黎公社时期,公社社员同政府军队在这里战斗致死。而...

  • 标签: 巴黎艳遇 莫迪利阿尼巴黎 阿赫玛托娃莫迪利阿尼
  • 简介:(1889-1966),俄罗斯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的诗触摸自然,深入生活,贴近灵魂,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尤为难得的是,愈到晚年,其诗愈是流光溢彩,闪烁着纯粹的诗艺光芒。写于1961年的《倾听歌唱》便是一首经典之作。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歌唱 俄罗斯诗歌 歌声 女诗人 深入生活
  • 简介:<正>提起我国诗人鲁藜,必然会想起他的代表作《泥土》,而俄罗斯著名诗人也有一首影响深远的抒情诗,题为《祖国土》,堪称经典佳作。中国的鲁藜与俄罗斯的在人生道路上都曾遭遇过意想不到的劫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人生道路 中国诗歌 胡风事件 平民百姓 《诗刊》
  • 简介:的早期诗歌主要是爱情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大胆的创新。形式方面的创新主要是艺术手法的创新,表现为:戏剧手法、小说技巧、隐喻方式、语言创新、节奏变革,并取得突出的艺术成就。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爱情诗 艺术手法 诗歌
  • 简介:俄罗斯文学具有描写苦难意识的传统,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罗斯作家都将描绘俄罗斯乃至全人类的苦难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白银时代的杰出诗人,在经历了一战、十月革命、大清洗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实现了自我突破,自觉书写俄罗斯的苦难,在诗歌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此外,诗歌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特征,让她书写的俄罗斯的苦难有别于许多男性作家,体现出更为独特的悲悯性与坚韧性。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安魂曲》 苦难叙述声音
  • 简介:伟大的诗人亚·谢·普希金(1799~1837)一生创作800余首抒情诗,其中对爱情的歌咏约占四分之一。据考证,普希金的第一首诗作《致娜塔丽娅》(1813)就是一首爱情诗。此后,诗人创作的《致凯恩》(1825)、《你和您》(1828)、《我曾经爱过您》(1829)等诸多诗篇都成为吟咏不绝、脍炙人口的情诗,而我们即将分析的《夜色朦胧弥漫在格鲁吉亚的山岗上》(1829)同样称得上是普希金爱情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诗歌的风景描写和内心思绪等内容以及诗歌的语音、格律、用词特点等形式方面展开分析。

  • 标签: 普希金 爱情诗 内容和形式
  • 简介:勃洛克和安娜·是俄国现代派诗歌的两位巨匠,前者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最杰出的代表,后者则在克梅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的创作对俄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春,当的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时,勃洛克已是享誉诗坛的大诗人了。对勃洛克

  • 标签: 勃洛克 阿赫玛托娃 现代派诗歌 俄国象征主义 诗坛 叙事诗
  • 简介:十二音序列音乐与简约主义音乐是上个世纪先后产生的重要音乐流派,简约主义音乐在其本质上与十二音序列音乐是对立的。本文通过对《安魂曲》的分析,研究其中的宗教音乐元素以及将十二音序列音乐与简约主义音乐结合起来的途径。

  • 标签: 约翰·塔文纳 阿赫玛托娃 安魂曲 神圣简约主义 十二音序列
  • 简介:窗外知了声包小冬,38岁,他的妻子王琳被暴打后离家出走,已是五年。包小冬有个儿子包晨,10岁。和着包小冬的父母,一起四个人,在江南农村的一栋宽敞的两层楼房里生活着。自王琳离家出走后,包小冬在一家印染厂认真地工作,会时常有些加班,迫于赌债高利贷,也算勤勤恳恳。唯一让包小冬父母操心的就是,要么叫王琳回来,要么重新找个女人家才算完整。

  • 标签: 两层楼房 离家出走 透支卡 活下去 去问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