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电切联合刮宫治疗多发性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子宫息肉患者9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A组和B组,A组采取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联合刮宫治疗,B组采取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个月内子宫息肉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常子宫出血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多发性子宫息肉电切联合刮宫的疗效显著,安全性佳,可以减少异常子宫出血的复发率。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电切术 刮宫术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电切联合刮宫治疗多发性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多发性子宫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子宫电切,观察组在宫腔镜下子宫电切基础上联合刮宫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子宫息肉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息肉复发率为2.38%,对照组子宫息肉复发率为11.90%,观察组子宫出血复发率为2.38%,对照组子宫出血复发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子宫息肉患者在宫腔镜下子宫电切基础上联合刮宫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息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子宫内膜电切术 刮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的超声诊断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癌患者30例超声诊断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癌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80%,假阴性率为40%,假阳性率为16.6%。结论早期子宫体癌多呈正常的声像图,很难根据子宫的超声图像进行诊断。中、晚期子宫体癌也缺乏特异性声像图改变,其回声图像常与子宫肌瘤变性,绒毛膜上皮癌,子宫平滑肌肉瘤等类似,鉴别较困难。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超声 彩色多普勒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子宫癌的确切病因不明,但与长期持续雌激素刺激有密切关系,并与地理性差别,经济阶层的差异,家族史、复发癌、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孕产次(多产、未产、不孕症)、月经病(月经失调、初潮提前、绝经提前)、放射线影响等因素有关。目的?探讨子宫癌的治疗。方法?配合诊断进行治疗。结论?子宫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还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子宫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辅助治疗以放疗最为重要,可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化疗适用于晚期和复发患者。激素治疗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手段,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安全有效,但仍有复发的风险。分子靶向治疗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临床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息肉(E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经门诊宫腔镜诊断为子宫息肉的患者108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后予以孕激素治疗且均行术后随访。结果10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17.31±4.18)min;出血量15~50ml,平均(30.53±9.82)ml,手术一次成功率为100%,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经宫腔镜治疗后,月经增多者有效率为86.6%,阴道不规则出血者有效率为100%,不孕患者妊娠成功率的87.5%,月经异常者术后月经基本恢复正常,贫血患者术后1~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均无复发情况出现。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息肉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且治疗彻底、复发率低是治疗子宫息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在中对患者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术后对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术后病理切片为标准,分析患者的病理分期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子宫癌,10例为子宫增生,术后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研究中的30例患者均属于子宫癌,诊断准确率为66.67%;子宫癌患者的分期结果与分级结果准确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癌的价值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诊断 子宫内膜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切除治疗子宫息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60例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宫腔镜切除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平均用时(17.30±4.16)min,平均出血量(30.51±9.80)ml,平均膨宫液使用量(1627.28±200.63)ml;术后经量评分以及月经期分别为(22.86±12.37)分、(3.6±1.1)天,手术前分别为(269.30±73.28)分、(7.9±3.0)天。结论宫腔镜切除用于治疗子宫息肉的效果明显,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缓解月经紊乱,减少术后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切除术 治疗
  • 简介:摘要子宫癌(endometrialcarcinoma)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或更年期妇女。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是其主要症状,正确处理阴道流血对子宫癌的诊断和治疗较为重要。本病的确切病因不明,但与长期持续雌激素刺激有密切关系,并与地理性差别,经济阶层的差异,家族史、复发癌、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孕产次(多产、未产、不孕症)、月经病(月经失调、初潮提前、绝经提前)、放射线影响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诊治 预防
  • 简介:摘要对1例子营内膜癌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护理过程中采取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注重疾病护理的同时,充分运用支持、疏导、保证、暗示等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使其解除心理障碍,不仅勇敢地接受了手术,并且能正确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完成了预定的多次化疗计划。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整体护理 手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息肉及Ⅰ期子宫癌的MR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在我院行MR检查的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内膜息肉和Ⅰ期子宫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为Ⅰ期子宫癌,16例为子宫息肉,对其进行MR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特征等分析。结果在T2WI,16例子宫息肉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且在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在T2WI,18例为Ⅰ期子宫癌表现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在DWI呈高信号,强化方式为快进慢出型。结论经研究得出,对于Ⅰ期子宫癌及子宫息肉的诊断及鉴别方面,MRI具备较大的诊断价值,应当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病变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诊断子宫癌患者,临床探究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7~2015.6期间96例子宫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同时进行术后切片病理检查并将其结果作为标准,观察快速冰冻临床检查准确度情况、患者肿瘤分期以及组织侵入程度。结果G3、G2、G1期准确度依次100%、88.9%、60.6%,G3期中快速冰冻与术后病理切片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G2与G1期快速冰冻检查准确度较低,P<0.05;3级、2级、1级准确度依次为100%、88.0%、43.6%,3级中快速冰冻与术后病理切片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2级与1级快速冰冻检查准确度较低,P<0.05。结论中快速冰冻检查虽与病理切片检查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偏差多体现在浅侵润,在肿瘤分级高、侵入程度高的患者中准确度较高,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可行性。

  • 标签: 准确度 癌症 子宫内膜 快速冰冻 术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探究刮宫和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子宫息肉不孕的临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子宫息肉不孕的患者7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刮宫组和电切组。刮宫组接受刮宫治疗,电切除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刮宫组和电切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切组的术后月经量明显低于刮宫组,结果(P<0.05)为差有统计学意义。刮宫组的复发率为23.68%,电切组的复发率为2.5%,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刮宫组的妊娠率为60.53%,电切组的妊娠率为62.5%,数据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电切的复发率更低,能更彻底的治疗子宫息肉不孕,应作为治疗该病的首要选择。

  • 标签: 刮宫术 宫腔镜 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样癌及合并子宫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子宫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按照患者的病理特征,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原发卵巢子宫样癌组(简称原发组)25例与子宫异位症恶变组(简称恶变组)27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1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①恶变组患者的特征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胀痛;原发组特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包块;恶变组、原发组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②在所选取的52例病患中,有21例(43.75%)患者为双侧性质,患者的肿瘤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③子宫异位症恶变患者的肿瘤切面性质为囊实性。利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2例(8.00%)患者存在宫内间质肉瘤。结论合并子宫异位症恶变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腹部胀痛发生率高,临床医师通过了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利于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