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留置应用于头皮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采集血标本的婴幼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股静脉采血,观察组应用静脉留置行头皮静脉采血,以一次性穿刺并抽足血标本量为成功,并做记录。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4.2%,对照组成功率79.1%,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6.2%,对照组为79.1%,P<0.05。两组初次采血和第二次以上采血所用时间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所用时间短。观察组静脉留置处可以不增加患儿痛苦的情况下再次采血。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数据分析p<0.05。结论应用头皮静脉留置行静脉采血,减少了患儿静脉穿刺次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家长满意率。

  • 标签: 婴幼儿 头皮静脉留置针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静脉留置间接采血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观察组采用留置处采血采血法,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标本质量及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婴幼静脉留置处采血中采血的应用能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血标本质量,且安全、并发症少。

  • 标签: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我科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婴幼静脉留置的经验体会。主要内容对婴幼留置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封管,置管期间的护理作了详细阐述。体会静脉留置可提高疗效,减少婴幼的痛苦,缓解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 标签: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 护患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婴幼静脉留置使用时间的方法。方法:从我科住院病/-4~用留置输液病人中选择9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留置护理方法,观察组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巡护频次,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静脉留置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静脉留置留置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静脉炎、阻塞、局部渗漏肿胀、脱等问题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护,对住院病人家属组织健康教育,针对病人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病人静脉留置留置时间,有效抑制并发症,改善护理效果。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婴幼儿 提高 使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在门诊小儿输液的安全性。方法将600例3岁内小儿分为两组,留置组300例,最多留置4天;对照组300例,用一般静脉穿刺针。对比在院一般穿刺针静脉滴注和留置带回家,两组发生堵管、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例数。结果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30例,针头脱出3例,静脉炎1例,堵管1例。留置留置4天内未发生液体外渗,1例留置针头脱出,静脉炎1例,堵管2例。发生液体外渗的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针头脱出、堵管、静脉炎发生例数两组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婴幼应用静脉留置期间如果能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熟练操作技能,掌握好护理要点,让患儿家属也掌握留置的维护和护理知识,正确维护和使用留置,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门诊小儿输液 留置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婴幼活泼好动,肢体灵活,所以输液时选择浅静脉留置输液方法的较多。但是基于婴幼的年龄特点,在输液的护理安全上要加强管理,方能保障婴幼在输液过程中体征的正常与健康。

  • 标签: 婴幼儿 静脉 输液 护理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在门诊输液过程中意外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婴幼意外拔的原因。结果婴幼意外拔原因有婴幼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属的原因,同时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做到精心的照顾也会导致意外拔的情况产生。结论导致婴幼意外拔的原因非常的多,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术,并且要对患儿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工作,防止小儿产生恐惧的心理,为患儿营造良好的输液的环境,防止各类意外拔现象的产生。

  • 标签: 儿科门诊 意外拔针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婴幼正压留置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中选择,于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因其具有管套柔软,在静脉中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在治疗中能够有效的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次数,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率。该项技术同时还适合于需要长期输液或输注药物的患者,也常规用于手术及躁动患者。静脉留置简单安全的操作,使得近年来该项技术在国内外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

  • 标签: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手退置管法在婴幼静脉留置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需要留置套管的肺炎患儿163名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4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单手退方法进行静脉留置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结果单手退置管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穿刺成功率与置管方法密切相关,在婴幼留置置管中单手退针法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头皮静脉留置固定方法,延长留置时间。方法我科于2011年1月开始使用留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一些存在问题由于婴幼依从性差,患儿家属照顾不到时,易被患儿自行拔出留置;再加上患儿容易出汗,特别是哭闹后出汗增加,固定留置的胶布及敷贴易脱落,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医疗费用,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容易激化医患矛盾。为了解决这些存在问题,我科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派出一部分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结合我科的情况,改进了留置的固定方法。现将改进方法叙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婴幼静脉留置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病例来源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92例静脉留置置管婴幼,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置管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又加强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优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家属护理满意率高达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2%,干预组的留置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P<0.05。结论婴幼静脉留置置管期间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置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置管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婴幼皮肤病的护理体会刘殿英(安庆师范学院医院246001)由于婴幼皮肤发育尚未健全,其生理功能尚不完善,且无任何自控能力,故对婴幼皮肤病的护理显得十分必要。现将几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婴幼皮肤病后,由于局部瘙痒、疼痛不适等,而又无...

  • 标签: 婴幼儿 皮肤病 护理 心理护理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密闭式留置单手退芯在婴幼静脉留置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2年5月15日-7月15日儿内科收治的4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中随机选取19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96例,对照组在进行婴幼静脉留置穿刺时予常规法退芯,实验组则予单手退芯法退芯。对比两组婴幼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实施单手退芯法进行婴幼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密闭式静脉留置婴幼进行静脉留置穿刺时行单手退芯可有效提高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应被大力推广。

  • 标签: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婴幼儿 单手退针芯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更有效的固定留置的方法,减少松脱,降低意外脱管率。方法将患儿600例按入院住院号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286例,双号为观察组314例。两组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BDY留置。观察组穿刺消毒前用75%酒精反复涂擦两次,再按常规方法进行穿刺点局部皮肤消毒,穿刺后用无菌敷贴固定。结果对照组留置敷贴松脱48例,意外脱管18例。观察组留置敷贴松脱32例,意外脱管8例。结论75%酒精涂擦可有效降低婴幼留置敷贴松脱和意外脱管,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酒精 婴幼儿 留置针 敷贴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对婴幼静脉留置压力性损伤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在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选取 2017.07 ~ 2019.07 医院儿科收治的 306 例 1-18 个月住院患儿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n=153 ,不使用自粘绷带)与实验组( n=153 ,使用自粘绷带)。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与留置使用时间。 结果: 实验组 1 期压力性损伤发生 3 例( 1.96% ),总发生率 1.96% 。对照组 1 期压力性损伤发生 1 例( 0.65% )。两组均为 1 期压力性损伤。实验组第 3 天发生 1 例、第 4 天发生 2 例压力性损伤。对照组第 4 天发生 1 例。第 1 、 2 天两组均无压力性损伤发生,第 3 、 4 天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无较大差异( P>0.05 )。实验组( 3.28±1.11 )天的留置使用时间较对照组( 2.05±0.75 )天长。 结论: 婴幼护理措施的实施需要从留置留置、固定等各个措施入手,针对容易诱发压力性损伤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不仅推后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还减少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于留置留置效果有积极影响,但是使用自粘绷带后发现婴幼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略高,因此不建议使用自粘绷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