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患者的超声和病理特征。结果:对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共发30个病灶,其中12个病灶位于宫颈,12个病灶位于卵巢,6个病灶位于子宫体。其中20个病灶内部回声均匀,10个病灶为极低回声,且所有的病灶均为后方回声增强,26个病灶边界比较清晰,10个宫颈病灶表现为叶状,10个卵巢的病灶表现为椭圆形,所有子宫内膜均完整,且病灶宫体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其中26个病灶血流信号比较丰富。其中28例患者的病理结果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结论:对于女性生殖系统淋巴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其主要特征为后方回声增强、极低均匀性回声,且患者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和临床。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 超声检查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0例女性生殖系统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检测55个淋巴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0例女性生殖系统DLBC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23~77岁)。8例(32%)首发症状为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13例(45%)病变累及附件区(含卵巢、输卵管),其中9例为单侧受累。21例(70%)存在多结外受累,22例(73%)Ann Arbor分期Ⅲ~Ⅳ期,8例(27%)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22例(7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1例(7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30例患者中,11例(37%)采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30例均可评估疗效,完全缓解率为83%(25/30),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9.7%,5年总生存(OS)率为79.6%。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2分与较差的OS相关(P=0.048)。30例患者中,原发7例(23%),继发23例(77%)。继发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LDH升高者比例均高于原发患者(均P<0.001),但二者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61、0.671)。16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PIM1、MYD88、KMT2D、TP53、CARD11、CCND3和GNA13突变率均>20%,其中TP53突变与患者较差的PFS和OS相关(P值分别为0.012、0.002)。结论女性生殖系统DLB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DLBCL,原发和继发患者生存预后相似,PIM1、MYD88、TP53基因高频突变可能为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女性生殖系统 临床病理学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例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62(50~69)岁。肿瘤位于肾脏3例,膀胱2例,睾丸4例。首发症状:肾肿瘤3例中2例为发热(1例伴腹痛及体重减轻),1例为体检发现肾盂占位;膀胱肿瘤1例为肉眼血尿伴腹痛,1例为尿急、尿痛;4例睾丸肿瘤均为睾丸无痛性肿大。5例行CT检查见低密度肿物伴轻中度强化,4例睾丸肿瘤行B超检查提示不规则、不均质肿块内见血流信号。术前诊断均为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6例接受手术,3例行病灶穿刺获取病理。9例中4例接受手术治疗联合化疗,2例仅接受化疗,2例仅接受手术治疗,1例未治疗。肾肿瘤3例中,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术后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静脉化疗;1例肾盂占位性病变者行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予R-CHOP方案静脉化疗;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术后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2例膀胱肿瘤者均行TURBT,术后均拒绝放化疗。4例睾丸肿瘤者中,3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3例行R-CHOP方案化疗,1例于外院行化疗及对侧睾丸放疗,具体方案不详;4例均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甲氨蝶呤15 mg+阿糖胞苷50 mg+地塞米松5 mg)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结果本组9例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其中8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1例睾丸淋巴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按照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确诊时Ⅰ~ⅡE期4例,ⅢE~ⅣE期5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6例,≥3分3例。随访时间平均18(6~66)个月。7例存活,其中3例完成化疗者中,2例完全缓解(睾丸淋巴ⅡE期IPI评分1分和ⅣE期IPI评分2分各1例),1例部分缓解(肾盂淋巴ⅣE期IPI评分3分);3例拒绝化疗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膀胱淋巴2例和肾盂淋巴1例,均为ⅠE期IPI评分1分);1例化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性肺炎停止化疗(睾丸淋巴ⅢE期IPI评分3分)。肾淋巴ⅢE期IPI评分3分1例和睾丸淋巴Ⅲ期IPI评分2分1例,分别于确诊后6个月、17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为主,临床表现特异性差,诊断时应根据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其他常见肿瘤进行鉴别,避免误诊误治。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R-CHOP方案化疗为首选治疗手段。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 淋巴瘤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临床病理表现,为疾病诊断与鉴别提供有利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8年4月接受的60例经病理学诊断为生殖系统腺瘤样女性患者的生殖系统组织标本,采取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患者腺瘤样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腺瘤肌瘤的临床表现为痛经及月经时间延长、下腹部疼痛、腰部疼痛;病理检查出48例患者为子宫腺瘤样,7例为卵巢腺瘤样,5例为输卵管腺瘤样;大体检查腺瘤样均为实性结节,部分为小囊腔且囊内有液体。镜检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呈腺样及腔隙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均表达CK、Vimentin、HBME-1,细胞浆与细胞膜可表达阳性。结论腺瘤样属于间皮良性肿瘤,借助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方法,可以对本病进行诊断及鉴别。

  • 标签: 女性 生殖系统 腺瘤样瘤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手术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论术前日做好腹部及会阴部皮肤准备(备皮范围为剑突下至大腿上1/3处,两侧达腋中线)。术前晚阴道擦洗(放疗后病人阴道冲洗)、0.1%肥皂水灌肠各1次,术晨再进行灌肠、阴道擦洗。注意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阴道切口渗液的颜色和量,及时更换会阴垫,如发现渗血多,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手术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中胚叶混合(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05—2019年诊断为恶性中胚叶混合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ER)、孕激素(PR)、p16、p53、错配修复蛋白(MMR)等指标的表达。结果本组MMMT病例的发生部位包括子宫原发29例、卵巢原发16例、子宫和卵巢双原发4例、宫颈1例。镜下可见肿瘤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构成,分界清楚或相互混合。癌成分在整个肿瘤中占5%~90%不等,其中大部分病例以癌为主,少部分病例癌成分低于50%,其中2例低于10%。癌的类型大多为一种类型,有7例由2种类型的癌混合而成。子宫原发MMMT以子宫内膜样癌居多(55%,16/29),卵巢MMMT以浆液性癌居多(12/16),宫颈MMMT为鳞状细胞癌成分,其他为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肉瘤的类型,同源性肉瘤包括内膜间质肉瘤、平滑肌肉瘤以及高级别梭形细胞肉瘤,多见于子宫MMMT(72.4%,21/29);异源性肉瘤(包括软骨肉瘤、骨肉瘤及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卵巢MMMT(12/16);其中10例由2种类型的肉瘤混合而成。子宫卵巢同步发生肿瘤的形态和类型大致相同。直接蔓延或转移性肿瘤(卵巢、子宫、淋巴结、网膜、肠壁、皮肤)均为与主体肿瘤大致相同类型的癌。免疫组织化学ER和PR为双阴性(子宫肿瘤23/25,卵巢肿瘤8/10);p16弥漫强阳性(子宫肿瘤11/11,卵巢肿瘤6/6)。p53多为突变型表达(64%,21/33),在癌和肉瘤成分表达同步;在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癌的病例中,p53突变型表达占35%,在非子宫内膜样癌中占46.7%;在异源性肉瘤的病例中占31.8%,而非异源性肉瘤中占50%。28例(28/33,85%)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完整,仅5例(5/33,15%)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缺陷。结论女性生殖系统MMMT是高级别癌和肉瘤构成的双相性肿瘤,形态复杂多样,免疫组织化学具有ER/PR阴性、p16弥漫强阳性的特点,多为p53突变型和MMR完整。

  • 标签: 混合瘤,恶性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分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恶性黑色素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4(45~6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大小阴唇、阴道外口粘膜及尿道口大片黑色素沉着,手术方式由根治性切除逐渐衍变为扩大局部切除。结论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根治性切除与扩大局部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差别,相反根治性切除给患者带来的并发症更多、痛苦更大、切口愈合时间更长。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 恶性黑色素瘤 手术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婚检者生殖系统疾病的特点与相关问题。方法选取本所2011年1月-12月共结婚10952对,进行婚前医院检查共1235%。接受婚前医学婚检率11.2764%,根据婚前保健情况登记本的相关记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本组1357例女性婚检者中,发现生殖系统疾病104例(7.7%),其生殖器官炎症中41例(39.4%),妊娠28例(26.9%),痛经13例(12.5%),盆腔肿物8例(7.7%),月经不调6例(5.8%),生殖器官发育不良5例(4.8%),其他3例(2.9%)。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小学文化(13.1%)、中学文化(6.8%)、大专以及上文化(4.6%)。结论女性婚检者生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与其文化程度有着直接关联,所以,加强对于未婚女性的性病知识、避孕知识、性卫生等生殖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尤其是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女性婚检者 生殖系统疾病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解脲支原体做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296份阳性标本中,233份对9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标本占78.72%,其中对红霉素、四环素、罗红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耐药率较高,对阿奇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低。曾用抗菌药物不规范治疗的患者耐药率显著高于初诊患者。结论因滥用抗菌药物和不规范治疗引起支原体严重耐药,建议临床开展药敏实验,合理用药。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解脲支原体 抗菌药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