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逐日气温降水插值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距平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区1961~2010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0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年平均气温累计上升1.85℃,倾向率为0.037℃/a;年平均气温在1993发生突变,研究区进入显著升温期;研究区降水累计下降121.42mm,占同期降水的19.9%,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强降水日数和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显著减少,但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总体上保持稳定。1961~2010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区气候以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为主要特征;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下垫面变化是其重要的驱动因素;暖干化气候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变化特征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题目】读某地年平均降水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M是___海峡,通过该海峡主要的运输物资是____。(2)简要说明图中Q地区降水特点和原因。

  • 标签: 分布图 降水量 平均 降水特点 海峡
  • 简介:[题目]读某地年平均降水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M是——海峡,通过该海峡主要的运输物资是

  • 标签: 分布图 降水量 线 海峡
  • 简介:采用1958—2007津逐日降水观测数据,探讨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天津降水降水日数总体减少,二者每10a分别减少8.9mm和4.1d,其中年降水日数的减少比年降水的减少显著;四季中,夏冬季降水明显减少而春秋季呈增加趋势,四季的降水日数均减少;降水日数在1980前后有一次明显突变,夏季降水和春夏秋的降水日数在20世纪70代和80代均存在一次明显突变。降水日数和降水的不同步变化反映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增加,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利。

  • 标签: 天津 降水量 降水日数 线性倾向估计 突变检验
  • 简介:统计分析了通辽市近百以来的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降水变化趋势阶段性和周期。结果表明:(1)通辽市近百来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都呈上升趋势;(2)通辽市、冬季、5—9月均温的阶段性明显;(3)通辽年均温的功率谱有两个谱峰值分别对应30和准2的周期,并且超过0.05的信度水平;(4)通辽市降水在20世纪初至50代初为波动阶段,50代中期以来明显减少;(5)通辽市降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 标签: 气候变化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利用贵德、循化、尖扎、化隆、同仁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5平均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5黄河谷地年平均气温降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近55黄河谷地贵德、循化、尖扎、化隆和同仁5站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7、0.25、0.31、0.30、0.38℃/10a,年平均气温升幅贵德、循化最小,同仁最大,近55平均上升速率为0.30℃/10a②黄河谷地区域平均降水为348.3mm,年平均降水的变化倾向率为-0.93mm/10a,黄河谷地区域贵德、尖扎、化隆、同仁4站的降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93、-2.5、-1.3、-2.7mm/10a,关键词黄河谷地;气温;降水;趋势分析

  • 标签:
  • 简介:利用1974—2015河北邯郸地区16个观测站逐日降水与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降水气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42a来,河北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除中雨日数呈轻微上升趋势、大雨日数及连续湿日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大1d降水、最大5d降水、极强降水下降趋势显著,且分别于2004、1992、2006发生显著突变。各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幅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极值指数以邱县、曲周县减少最显著,绝对指数以峰峰矿区减少最显著,而相对指数则以曲周县减少最显著。除连续干旱日数呈微弱的负相关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除最低气温与中雨日数、连续湿日呈微弱正相关外,最高、最低气温与极端降水指数均呈负相关,极端降水对最高气温的响应比最低气温更敏感。

  • 标签: 极端降水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邯郸地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CRUT3v和CN05两套观测资料,评估25个CMIP5模式对1906—2005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并与CMIP3模式对比。结果表明:1906—2005中国平均温升速率为0.84℃/100a,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模拟的增温率为0.77℃/100a。模式对20世纪后期温升模拟好于前期,仅有两个模式能模拟中国20世纪40代异常增暖。模式对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模拟较好,但在中国西部地区存在最大模拟冷偏差和不确定性。1961—1999,中国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多模式集合平均可以较好地模拟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但对南北气温变化趋势的差异模拟过小。总体说来,在中国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和气温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三方面,CMIP5模式都较CMIP3模式有所提高。

  • 标签: CMIP5 CMIP3 中国 年平均气温 历史模拟 评估
  • 简介:依据正态分布函数对陕西平均气温进行概率分布统计检验,利用统计结果季、年平均气温进行分析,得出合理评价陕西平均气温的简便指标。

  • 标签: 平均气温 概率分布 应用
  • 简介:中国气象局披露,20168月,全国平均气温22.0℃,较常年同期(20.8℃)偏高1.2℃,为1961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与2006并列)。全国大部气温偏高。

  • 标签: 气温 中国气象局 偏高
  • 简介:卫星红外遥感亮温数据值除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存在密切关系外,还与大气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应用青海省黄河门堂观测点的降水和水位,以及对应点地表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降水与亮温存在可比性,在峰值时间区段内,亮温与降水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降水的波动变化导致地表温度的波动变化;水位、降水和亮温属于温度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物理量。

  • 标签: 地表亮温 降水量 气候 卫星红外遥感
  • 简介:介绍了Delaunay三角阀的性质及其算法类型;根据1980~2009全国2200个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将观测点和采集的边界点共同进行普通的Delaunay三角剖分,通过删除边界点及其区域外的三角形以实现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得到了较理想全国陆地的Delaunayj角例;随后对球面上的三角片进行面积计算,在已知站点的经纬度情况下,将大地世标系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应用平面三角余弦定理获得球面三角内角,从而求得三角片面积,并以面积大小确定各个站点降水的权重系数,得到全国平均降水鼙值。对比分析了30的伞吲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平均降水,Delaunay三角法对应全国平均降水均值和标准差都明显低于算术平均法,但是两种方法计算的降水值的相关系数较高;通过Shapiro—Wilk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两种计算方法求得的年平均降水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在方差奇性的F检验中,两者的方差具有非奇性特点;使用t检验,在显著性a=0.05时,Delaunay三角剖分法计算的企困平均降水总体均值偏小。最后,根据欧洲和日本数值模式2009降水预报,对于两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在较大区域的平均降水计算中,较之于传统的算术平均法,基于区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法史为合理;区域平均降水不仅和计算方法有关,还和区域气候特点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法 算术平均法 全国平均降水量 统计检验
  • 简介:根据博州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0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对新疆博州近30a各量级降水及其雨雪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博州地区夏半年降雨量占降水的81%,其中5—8月占降水近60%,而小雨(雪)量占降水的近50%,夏、冬半年及降水均自西向东随海拔的降低而减少。降水总体以0.76mm/a的速率呈不明显的增多趋势;年有效降水日数中以小雨(雪)日数为最多,有效降水日的长期变化呈明显的增多趋势;降水增加的主要由有效降水日数的增加和降水强度的增强造成。

  • 标签: 降水量 降水日 趋势系数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青藏高原81个气象台站近30a来年降水资料,采用EOF、REOF、气候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三个主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42.8%,地形特别是高原主体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对降水的空间变化影响显著;降水的时间变化在缓慢减少的过程中未发生突变现象;青藏高原降水的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高原中部区、西藏北部区、青海东部区、柴达木盆地区、高原东北区、中北部边缘区、高原西北区、西藏南部区、东南区共9个区.其分区丰要受地形和高原低涡的影响较明显。

  • 标签: 年降水量 时空分布 EOF分解 青藏高原
  • 简介:以洞庭湖区24个气象站1960--2011降水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小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降水的变化特征,并采用正交分解函数EOF、旋转正交分解函数REOF计算了洞庭湖区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洞庭湖区的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降水空间上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时间上没有显著变化趋势。1963洞庭湖降水发生突变。洞庭湖区降水存在6、9a和16—17a振荡周期。洞庭湖区旱涝频繁,极端气候事件有增加的趋势。洞庭湖区降水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普遍干旱或洪涝,但也存在南北反相变化即南部干旱北部洪涝或南部洪涝北部干旱的特点。洞庭湖区降水存在南部、西北部和中部3个异常气候区。

  • 标签: 周期变化 突变 旱涝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湟水流域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和产业调整。水资源短缺问题困扰现代流域发展。文章依据1960~2010近50湟水流域降水实测数据,运用多指标水文统计方法分析流域降水年内、际以及丰枯率等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湟水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少是12月。1~2月、11~12月降水占全年的3%左右,汛期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80%左右,形成干湿季分明的特点。降水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丰枯程度有所变小。

  • 标签: 湟水流域 水文分析 降水量 用水结构
  • 简介:利用1957~2008(共52)河南省48个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利用标准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检验方法,对降水的正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多数气象站的月和降水不服从正态分布,但对降水序列进行开平方或开立方处理后,降水序列的正态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半数台站的降水原始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对各站偏态系数进行平均,可以发现,所有站月序列的偏态系数均为原序列的最大,立方根序列的偏态系数最小。原序列均为正偏,平方根序列以正偏为主,立方根序列则以负偏为主。所有站月原序列的峰度系数均为正数,平方根或立方根的峰度系数则正负相间。

  • 标签: 河南 降水量 正态性 概率分布
  • 简介:于2014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典型草原上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20世纪60代、20世纪80代和21世纪初三个年代的气温变化、降水变化和植被特征变化数据,分析各年代气温降水和植被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植被特征变化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从20世纪60代以来气温逐渐上升,20世纪60代、80代、21世纪初和2014的年均气温分别为4.52℃、4.75℃、5.94℃和6.14℃,54间上升1.62℃,平均每年上升0.03℃。随着气温的增加植被特征逐渐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平均降水逐年下降,20世纪60代、80代、21世纪初和2014的年均降水分别为177.08mm、176.93mm、169.27mm和167.8mm,其下降率分别为0.85%、4.4%和5.2%。54间下降9.28mm,平均每年下降0.17mm。随着降水的下降植被特征也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降水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植被特征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