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完全性大动(TGA)行一期大动调转术(ASO)的情况,初步探讨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的关系,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共为23例TGA患儿实施一期ASO治疗,其中4例为急诊手术。TGA/IVS患儿15例,年龄10.5±7.4(2-29)天,体重3.2±0.5(2.3-4)kg;TGA/VSD患儿8例,年龄8天-1岁8个月,体重4.4±1.2(3-7)kg。术前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本组4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感染,1例因低心排综合征、颅内出血,家长放弃治疗。结论TGA患儿采取一期大动调转术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效果。

  • 标签: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一期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完全性大动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手术目的是矫正异常的血流通道,纠治血流动力学异常,将左心房内的血引人主动脉,右心房内的血导入肺动脉

  • 标签: 儿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婴儿大动患儿手术期间护理配合的质量。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19例大动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手术配合体会。结果手术成功率达到80.9%。结论动脉调转术是复杂外科手术,需要通过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完备的手术物品准备,良好的温度控制和心肌保护,准确的手术器械配合是成功手术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动脉调转术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剖矫治术后的矫正型大动(ccTGA)患者的长期结果探索解剖矫治策略。方法回顾2004年8月至2019年5月我院连续行解剖矫治手术的共120例矫正型大动患儿临床资料,通过电话随访并预约返院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获取患者术后中长期结果。36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异位心或右心室功能不良(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3例右心室发育不良)接受半Mustard+Rastelli+双向Glenn手术(一个半心室矫治组),年龄(4.6±2.2)岁,体质量(17.7±5.9)kg,中随访时间49个月(20~84个月);49例接受Senning+大动调转术(AS组,13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36例单纯ccTGA),年龄(3.4±2.7)岁,体质量(17.7±11.4)kg,中随访时间46个月(18~108个月);24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及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患者接受Senning+Rastelli术(RS组),年龄(5.7±4.3)岁,体质量(19.1±8.6)kg,中随访时间35个月(7~84个月);14例合并远离性室间隔缺损及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患儿接受双动脉根部调转(DRT)+Senning术(DS组),年龄(6.9±4.8)岁,体质量(23.0±12.9)kg,中随访时间98个月(72~145个月)。结果术后院内死亡6例,随访死亡2例,总体5年生存率(84.0±6.0)%,10年生存率(84.0±6.0)%。术后永久性起搏器置入6例。远期解剖三尖瓣中量及以上反流7例,其中一个半心室矫治组4例,AS组2例,RS组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一个半心室矫治组0.61±0.09,AS组0.63±0.08,RS组0.59±0.01,DS组0.65±0.07。3例出现心功能衰竭,其中一个半心室组1例(3.13%),AS术1例(2.13%), RS术1例(4.17%)。远期再次手术2例,总体5年免于再手术率(95±11.8)%,10年免于再手术率(89.0±11.8)%。针对36例单纯ccTGA患儿,根据是否行肺动脉环缩术分为一期解剖矫治和分期矫治2个亚组,一期矫治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分期矫治组,(0.54±0.09)对(0.65±0.08),P=0.00;一个半心室矫治组术后再手术率明显少于RS组(0对13.6%,P=0.03)。结论对于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异位心或右心室功能不良患儿,一个半心室矫治能够降低心房板障梗阻率,延长右心室肺动脉外管道使用时间。单纯ccTGA患儿出现三尖瓣少量及以上反流时行肺动脉环缩术训练左心室,二期行双调转手术是理想的解剖矫治策略。合并远离型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LVOTO)的ccTGA患儿,Mustard或Senning+DRT是可选择一种解剖矫治术式。

  • 标签: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心脏外科手术 解剖矫治
  • 简介:完全性大动(D—TGA)是新生儿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动术(arterialswitchoperationASO)是D—TGA新生儿存活的唯一根治方法,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以及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的生理特点,术后存活率不高,因此术后监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ASO术后护理经验,在小儿心外科ICU监护常规的基础上,着重就ASO术后应该重点监护但临床上落实不够的如术后镇静镇痛、心包填塞监测、左房压监测,以及ASO术后低心排的处理等难点问题和呼吸机模式与参数的设定等方面探讨新生儿行ASO的术后监护方法,藉以提高TGA新生儿ASO的监护质量。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畸形 大动脉转位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伴随不同种类解剖畸形的完全性大动通过不同术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大动调转术、双向腔肺吻合术、Rastelli矫治术、Fontan术、Senning术等治疗伴随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下腔静脉中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动脉畸形、主动脉弓缩窄等畸形的完全性大动,并评价术后生存率.结果全组275例,早期死亡14例(5.09%):大动调转术后死亡10例(10/243,4.12%),其余术式术后死亡4例(4/32,12.50%);生存261例,其中双向Glenn术、改良Fontan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患儿发绀明显缓解,大动调转术和改良Senning术后患儿发绀消失,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完全性大动可通过多种术式治疗,新生儿通过大动调转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畸形 肺动脉瓣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大动调转术(anerialswitchoperation,ASO)手术时机对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transpositionofthegreatarterieswithintactventricularseptum,TGA/IV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ASO的TGA/IVS患儿72例,依手术时年龄分为3组:I组年龄≤7d,Ⅱ组年龄7~14d,Ⅲ组年龄〉14d。回顾性分析各组术后围术期并发症、早期死亡、中期死亡及再次手术干预等情况。结果各组患儿在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膈肌麻痹、肺不张、肾功能衰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30-8%(8/26),11.1%(3/27)及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共61例出院患儿,随访率为91.8%(56/61)。3组各有1例因术后肺动脉狭窄需再次手术干预,3组再次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Ⅱ组患者均无中期死亡,Ⅲ组中期病死率为6.7%(1/15)。结论TGA/IVS患儿ASO术后早期病死率仍较高,中期预后好;手术年龄不是TGA/IVS手术时机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时机 预后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矫正性大动伴肺动脉闭锁行体肺分流术患儿的护理经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间断的低流量氧气吸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安全,对患儿至关重要;同时严密的围术期护理,包括心功能的维护,保持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平衡,给予合适的呼吸机参数,维持分流血管的通畅,预防并发症,患儿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体肺分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全性大动手术前诊断和治疗临床进行分析。方法临床病例41例,静脉静滴前列腺素E1或前列腺素E2以扩张动脉导管,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可静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同时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其他相关治疗。BAS治疗、手术治疗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有30例。结果治疗8例患儿,7例在手术后精神反映相对好转,血氧饱和度上升明显,紫绀症状减轻显著,代酸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1例死亡,死因合并肺炎、缺氧缺血脑病。21例为Jatene术(2例为二期手术)。术后12例死亡。1例Senning术,术后于第六天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结论只有通过造影术以及心导管结合才能获得准确全面而可靠的信息,对于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那些非常严重的D—TGA患儿,应尽早地行球囊房隔造口术,为择期手术提供更好的机会。

  • 标签: 完全性大动脉 转位 手术前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300例完全性大动(TGA)患儿动脉调转术的诊治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动脉调转术治疗的300例TGA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36例,女64例;年龄(23.8±39.2) d,体质量(3.5±0.8) kg。合并室间隔缺损的TGA(TGA/VSD)128例(42.7%),室间隔完整的TGA(TGA/IVS)172例(57.3%)。冠状动脉正常193例(64.3%),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07例(35.7%),其中术中探查发现壁内走行的冠状动脉21例(7.0%),单支冠状动脉17例(5.7%)。本研究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总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患儿均完成手术。在出生3周内手术的TGA/IVS患儿占73.3%,在出生3个月内手术的TGA/VSD患儿占85.9%。体外循环时间(193±6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2±39) min。围术期死亡25例(8.3%)。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0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出院后成功随访254例,随访时间1个月~10年(中随访时间4.3年),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为单支冠状动脉。5年、10年生存率均为90.7%。肺动脉狭窄49例(49/254例,19.3%),主动脉瓣返流66例(66/254例,26.0%),肺动脉瓣返流47例(47/254例,18.5%),主动脉吻合口狭窄4例(4/254例,1.6%)。21例(21/254例,8.3%)患儿需要再次干预,4例拒绝再次干预,实际干预17例(17/254例,6.7%),共18次干预,其中肺动脉狭窄矫治术12次,经皮介入治疗肺动脉狭窄4次,主动脉吻合口狭窄矫治术1次,更换永久起搏器1例。结论动脉调转术是治疗TGA的最有效方法,其远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远期再手术风险低。

  • 标签: 动脉调转术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完全型大动(D-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D-TGA)的围产期多学科诊治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超声诊断37例D-TGA胎儿(其中2例是双胎之一),接受围产期多学科(胎儿医学科、遗传科、产科、超声科、儿童心脏科和新生儿科等)诊治,总结诊治效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胎儿D-TGA的检出率为0.059%(37/62 413)。37例D-TGA中室间隔完整型D-TGA占56.8%(21/37),合并室间隔缺损的D-TGA占43.2%(16/37)。37例D-TGA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均正常;4例胎儿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高风险;31例孕妇行无创胎儿游离DNA检测,26例孕妇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出异常2例。D-TGA胎儿中引产19例(51.4%),其中因医学因素引产10例,非医学因素引产9例。活产胎儿18例(48.6%,18/37)中,1例生后复查超声显示D-TGA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二叶畸形,生后发生严重缺氧及酸中毒,家属放弃治疗。另外17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日龄为(10.2±6.0)d,住院时间为(26.3±9.3)d,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3.3±1.2)年,心功能均良好。结论胎儿D-TGA围产期多学科诊治有助于提高生后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大血管错位 围产期 超声检查,产前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综合救治完全性大动(TGA)重症新生儿的策略。方法择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例TGA重症新生儿,对所选患儿的临床综合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患儿中,4例行以前列腺素E治疗,5例行以急诊大动调转术(ASO)治疗;7例给予术后腹膜透析,1例给予体外膜肺氧合辅助(ECMO);5例胸骨愈合不良,ASO治疗患儿均出现胸骨愈合不良。结论针对TGA重症新生儿应给予术前处理,尽量避免急诊手术,同时注意做好术后处理工作。

  • 标签: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重症新生儿 综合救治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完全性大动的胎儿产前诊断过程中使用B超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2015~2018年期间分娩出完全性大动胎儿的妇女4例,随机抽取妇产科孕有健康新生儿的产妇4例。将孕有完全性大动胎儿的产妇称为实验组,将孕有健康胎儿的孕妇称为对照组。该8例妇女均经过产前B超检查。对比分析8例患者的产前B超检查结果与新生儿的实际情况,以得出产前B超检查对完全性大动的诊断价值。结果孕有健康胎儿的孕妇B超检查均显示心脏正常,孕有完全性大动的产妇产前检查时也均显示心脏有异常改变,其中三例明确诊断为完全性大动,一例怀疑为动脉结构异常,其中两组孕妇的胎儿检查情况经统计学计算,两组胎儿完全性大动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B超检查对于确诊胎儿完全性大动的病变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也较高,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产前诊断 B超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15岁,主因间断胸骨后疼痛半年加重一天入院。查体:血压140/85mmHg(1mmHg=0.133kpa),心率60次/分,律齐,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无紫绀及下肢无水肿。超声检查:肝脏位于左季肋部,脾脏、胃泡位于右季肋部,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房反,心室右袢,主动脉发自解剖右室,肺动脉发自解剖左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二者呈平行排列。

  • 标签: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彩色超声心动图 CT诊断 左季肋部 胸骨后疼痛 收缩期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