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据有关资料统计1,急性心梗患者中发生猝死的风险是10-15%,而猝死发生前常有一些严重的心前区不适和全身衰竭症状,此时患者的心电图常有特征性的表现,有效的判读和诊断,将为及时的抢救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同联合金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5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金纳静脉滴注;研究组采用尼莫同联合金纳的治疗方案。结果研究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25%。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研究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有明显毒副作用。讨论尼莫同联合金纳治疗血管性痴呆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单一治疗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尼莫同 金纳多 血管性痴呆
  • 简介:老年痴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第4位死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和脑卒中。我国医生和群众对痴呆的知晓度较低,据调查,48.8%的人群认为痴呆是正常衰老的过程,医生诊断痴呆符合率仅为26.9%,痴呆老人就诊率为23.3%,治疗率仅为21.3%,因此不能反映我国痴呆真实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痴呆 西方发达国家 痴呆老人 心脏病 脑卒中 知晓度
  • 简介:脑袋发热么?不止是因为、天热,也许是因为大脑退化的缘故。把大脑想象咸CPU,用久了就有可能短路,造成记忆空白,也就是所谓的痴呆。不要以为痴呆只与年龄有关,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且有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这个假设得到了医学的验证。核磁共振扫描显示,随着现代人越来越“聪明”地倚靠发明,过度依赖电脑、手机而不是人脑,大脑中的密度已有下降趋势,同时负责思考和想象的部位活跃程度也呈现出退化。耸人听闻么?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科技越发达,理应更健康。的确如此,科技提供了诸多可能,包括更多运动和游戏可能,这些都为大脑所喜,前提是作为主体,人脑需时时身体力行。

  • 标签: 痴呆 老年化 生活方式 核磁共振 下降趋势 大脑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平均动脉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治疗效果有关的因素。结果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率为40.8%(29/71)。有效组在3h内接受溶栓的患者比率高于无效组(55.2%vs21.4%,P=0.003),而心房颤动的比率低于无效组(6.9%vs26.2%,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3h)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独立相关(OR=0.161,95%CI:0.148—0.533,P=0.003),而心房颤动则是其危险因素(OR=8.666,95%CI:1.482~50.688,P=0.01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与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及是否伴心房颤动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早期疗效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可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等功能,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特点。痴呆的诊断和分型比较复杂,需要根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心理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作出痴呆及其病因的诊断。痴呆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精神康复、认知康复治疗等。本文现就痴呆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 标签: 痴呆 诊断分型 药物治疗 综合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实质而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为神经梅毒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逐渐进展,可逐渐发生躯体功能减退和日益加重的智能损害和人格衰退,最终导致痴呆和肢体麻痹,又称进行性麻痹。目的讨论麻痹性痴呆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①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②积极治疗原发病,首选青霉素治疗。③对症支持治疗。④促大脑代谢治疗。⑤其他如康复训练等。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8例肢体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该病均继发于肢体微小创伤之后,局部溃疡创面沿肢体纵轴慢性、顽固性蔓延,全身症状较轻,不同于其它部位的坏死性筋膜炎表现。8例病人均治愈。结论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其特有的临床表现,而细菌学检查意义不大。全身支持、局部清创、药物辅助是治疗的要点。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肢体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痴呆也叫阿尔茨海默病,是指智能缺损,严重程度足以妨碍工作或学习,或日常生活。严重者个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痴呆缓慢进行性发展。脑部病理变化为弥漫性脑萎缩,显微镜下可见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部分患者可与血管性痴呆并存。随着老年人群比例的提高,此病防治已经提到重要位置。老年痴呆症状对患者影响较大,患者主要有神经症为主,让家属们苦不堪言,但如果开展积极饮食治疗,疾病会得到一定的缓解,那么怎样做好老年痴呆的营养支持呢?

  • 标签: 老年痴呆营养支持
  • 简介:患者,男,43岁,职员,汉族。因进行性智力下降3个月,肢体震颤1个月入院。患者逐渐出现计算力、记忆力下降,伴睡眠障碍,情绪波动,易激惹,有幻觉,躁狂不安,曾于外院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遗忘症、智能损害。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梅毒螺旋体 精神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该病常见的衰竭器官为肾、心、肺,并且与基础疾病关系密切;所有患者中有前壁11例,前间壁例6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3例,死亡依次为4例、2例、2例、1例,死亡率依次为36.36%、33.33%、40.00%、33.33%。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器官功能衰竭与多种器官衰竭关系密切,还与梗死部位、基础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应认真观察,尽量做到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特点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提高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愈率。方法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密切监测病情并对症护理,本组病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胰腺炎 护理
  • 简介: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研究表明,60岁痴呆的发病率为7.0%,70岁为4.1%,80岁为13.0%,90岁为32.2%。临床上常见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三种。阿尔茨海默病由神经系统变性引起,病因不明;血管性痴呆由脑血管病引起,更多见于那些无明显瘫痪、语言障碍等急性症状的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病等病人;混合性痴呆指既有神经系统变性,又有脑血管病者。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系统变性 混合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腔隙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总结了35例骨科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认为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可改善骨科老年痴呆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痴呆 骨科 个性化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突然腹痛、便血和呕吐,伴中等度发热或突然腹痛后出现休克症状,结合化验检查。

  • 标签: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的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老年痴呆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45例老年痴呆患者采取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前后对照。结果安全管理后病人的误吸、误服、烫伤、走失、跌伤、自伤、皮肤压力伤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安全管理前(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老年痴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痴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从黄精抗衰老、提高和改善记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来阐述黄精在抗衰老、防痴呆方面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黄精 抗衰老 记忆 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