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乐山市沙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乐山6149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82-011相关理论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人们对疾病感染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疾病感染源问题。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将临床送检的可疑性标本进行检验,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分析方式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从而帮助临床快速诊断感染源。微生物检验依据自身的优势对医院疾病感染的监控和预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微生物检验指的是利用血清学分型、分子分型、噬菌体分型等方式确定病原菌的类别。对病原菌的检测、易感染人群的监测和疾病的传播方式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大多数都是用来控制医院的疾病感染。医院感染全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其特点为是从医院感染,有临床症状。随着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这为疾病带来了更多的治愈可能性,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具有抗药性的菌株,这也对医疗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浪费了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而当下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2微生物检验在快速诊断感染源中的应用方法患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医院感染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研究发现,传染源、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工作时,有效的将微生物检验运用,能够及时发现感染源,发现感染源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阻止感染源的进入,从而保护易感人群。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出现感染源的初始阶段,能够快速的鉴别病院微生物细菌,并且可以分离鉴别株菌,在医院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够判断感染源的可能性和可能存在范围,这样可以为治疗提供支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感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传播途径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将有可能发生感染源途径进行阻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对病菌的生长速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易感染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比较弱,这是导致感染患者临床出现病菌的主要病发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地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耐药性进行监测,还可以对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和肠道正常的菌群进行监测,使得在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监控医院感染时采用微生检验方法的作用。方法采用90例医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样本来源于本院的18年3月份到19年3月期间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数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验性感染控制策略,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感染监控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微生检验方案,对比两组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6.67%)远低于观察组(95.56%),(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监控中微生检验的作用显著,可以有效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方便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经验性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9月接受诊治的 296例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 150例,观察组患者 146例。观察组进行微生检验,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微生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以及感染控制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控制率为 95.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微生检验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控制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和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微生检验治疗,通过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微生检验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生,及时发现感染的情况,尽早对其控制,降低感染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控制措施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组根据微生检验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缓解时间,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微生检验在提高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尿路感染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控制医院感染中运用微生检验的价值。方法随机自我院选定50例住院治疗患者,就诊时间控制在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随机双盲法分组,给予实验组患者(n=25)开展常规治疗+微生检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n=25)开展常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轻重程度均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运用微生检验,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控制医院感染 微生物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检验中临床微生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行微生检验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的微生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两组共 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 25份为血标本、 37份为尿标本、 34份为痰标本、 31份为粪标本,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 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 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 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 11.81%。结论 微生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微生标本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

  • 标签: 微生物 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和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微生检验治疗,通过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微生检验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生,及时发现感染的情况,尽早对其控制,降低感染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200例我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微生检验用药以及经验用药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微生检验,根据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经验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结果观察组感染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能够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从而降低感染严重程度,控制感染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控制 应用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院内感染控制中使用微生检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内,选择的138例住院院内感染的患者,随机抽取各69例,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施微生检验的为试验组,未进行微生检验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感染转阴率,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86.96%和转阴率86.96%比对照组高(P<0.05,χ2=7.9741,8.9610),住院时间、转阴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院内感染进行微生检验可以对感染感染源进行鉴定,并且对症下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明显,提高转阴率,有效控制感染,缩短转阴时间,降低了住院时间,患者康复更好,因此可应用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院内感染 感染控制 转阴率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院内实施微生检验前后两个阶段收治的患者各500例作为观察对象,实施前为常规管理,实施后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微生检验,对两个阶段医院感染发生率做对比观察。结果实施前50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为1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00%,实施后50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为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00%;实施后发生感染的3例患者均为Ⅰ级感染,实施前发生感染的10例患者中,Ⅰ级感染患者1例,Ⅱ级感染患者5例,Ⅲ级感染患者4例。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健康具有较大威胁,进而影响到医院服务质量,而在传统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强化微生检测,可进一步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我县中心医院接收的8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给药,研究组则通过微生检验技术检验结果给药,统计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是6.98%,对照组是23.26%,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投诉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分别是2.33%和4.65%,对照组分别是16.28%和20.93%,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防控期间,通过微生检验技术有助于感染发生率降低,确保良好的控制管理效果。

  • 标签: 医院 感染 微生物检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实验需要选择适宜的数据资料,因此自本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抽取其中的6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剩余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增加微生检测流程,两组对比指标感染率、感染不同程度分级。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整体的感染率较低为36.67%,对照组为40.0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轻度感染方面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在中度和重度感染方面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中增加微生检验,可有效降低严重感染的概率,利于患者恢复,缩短患者感染周期,防止院内感染暴发。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 2017年 1月 1日至 2018年 4月 30日间我院的 66例诊断为下尿路感染的患者, 34例为抗菌药使用前送检尿液进行微生培养的患者(观察组), 32例为未进行尿液微生培养的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在尿液微生培养药敏结果指导下针对性治疗,对照组为医师经验用药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四天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 4.12±0.69) d低于对照组;四天治愈率 76.47%高于对照组, P< 0.05。在尿液微生培养检出的病原菌种类方面,以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为 42.8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检出产 ESBL肠杆菌科细菌 5例。结论:微生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使临床治疗有的放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检出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有效地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扩散,节省大量抗感染费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 治愈率